解析多丽斯?莱辛作品的主题含义

时间:2022-10-14 08:39:38

解析多丽斯?莱辛作品的主题含义

摘要:多丽丝・莱辛在创作风格上巧妙了糅合了现实主义风格与后现代主义手法,对小说叙述方式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莱辛小说的主题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在多丽丝・莱辛小说表达的众多主题中,本文选取了作品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空间理论和人文关怀等主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丽斯・莱辛;人文关怀;康德;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多丽斯・莱辛是英国现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题材广泛,20世纪重要的政治运动如反种族主义、女权运动、冷战等,都在她的作品中有所反映,凭借勤奋的耕耘,多丽丝・莱辛不仅成为二战后杰出的女作家,并于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她的作品犹如一块磁石,吸引着众多流派的文学评论家,关于莱辛的各种语言文字的译本和研究论著,充分体现了世界文坛对莱辛作品的重视与偏爱,也体现了其文学的世界性。运用各种批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其作品进行阐释的专著和论文络绎不绝,她的作品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对多丽斯・莱辛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入,而且研究陈果日趋丰盛。本文力图通过莱辛小说的剖析,挖掘莱辛小说的时代特征,揭示蕴含期间的主题意义。

空间理论是20世纪末期新兴的西方文学批评方法,它为研究者们解读莱辛作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在于世界范围内工业社会向都市社会的转变,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对都市空间不断进行重构,而都市化是资本建立其稳固基础的必然要求,莱辛的作品无不浸染着现代都市的色彩。都市空间和都市文化这一问题,在她有的作品中表现的完整而充分。在有的作品中则表现得零散而片断。长期以来,批评者对她都市里的身影视而不见,忽略和遗忘了她创作中的现代都市的宝贵细节。我们可以探索现代都市对莱辛的影响以及对她的艺术形式的浸染和渗透。可以说,从都市空间的角度研究莱辛则完全是一个空白,莱辛对伦敦现代化和都市化的个人体验以及都市的本体的思考却被忽略了,一方面,小说的形式可作为传达意识的空间,莱辛对小说的形式探索,整合了这种社会空间和地理空间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空间理论在当代文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性属与阶级不仅仅简单地、被动地反映空间理论当中。这种对文学语境化、历史化的解读,意味着从一个空间结构中考察文学意义的手法的产生。研究者在莱辛的作品中,空间意象的描写与空间的隐喻使用,并挖掘隐含于空间意象中的深刻意义。在《金色笔记》一文中,就深刻体现了莱辛对空间问题及其空间理论的特殊经历和独到手法,《金色笔记》以支离破碎的结构多角度地分析了主人公分裂的自我,进而表现四分五裂的时代;梦境和电影镜头等技巧,则能够更好地挖掘出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展现深刻社会矛盾,进而深化主题。同时,由于城市是日常生活,使用价值消费和社会再生产的场所,它也是全球化矛盾最突出、最尖锐的地方。现代性来源于现代都市生活。因此,都市空间不仅成为都市问题及其文化问题的不可回避的场所,而且也成为现代性组织与意义的媒介。莱辛的小说呈现了空间的多重属性,莱辛借助空间的转换与空间意识,表述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的关注,这些研究显示出对莱辛作品视角的多元化和科学化。

在对莱辛小说主题研究的众多热点问题中,研究者们就莱辛小说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主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以人文关怀为中心,辐射莱辛的其他作品就会发现莱辛的人文关怀主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用社会历史批评理论分析莱辛笔下形象的特征和主题;二是人文关怀视角下,解读作品的深刻意蕴,进而揭示莱辛对人类命运与世界前途的关注。如果将作家作品置于女性主义的传统理论背景之下,不难发现,作为英国女性小说写作传统中的一环,莱辛不仅承继了女性文学的传统,而且作家在对整个英国女性小说创作传统的宏观背景加以辩证审视后,将人性关怀的载体与女性文学相结合,使得其作品变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在多丽丝.莱辛的《屋顶丽人》一文中,就是通过男女性别冲突形象地展现了男主人公汤姆和萨米的生存状态、成长历程和未来图景,进而反映出了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生活的空虚与乏味,以及陈腐守旧的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莱辛在她的短篇小说集《另外那个女人》中,收录了《爱的习惯》和《另外的那个女人》等文章,都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中两性关系存在的某种微妙关系。莱辛本人也曾呼吁:“要从狭窄的女性批判视角走出来,发现与关心更为丰富的当代社会生活内容。”显然,作品是在前辈女性作家写作与思考之上,更加深入地揭示作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多方面思考,莱辛的作品突破了以往女性文学的局限性,力图通过对后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普通故事,传达作家的人文关怀。

随着人们对莱辛作品中的人类精神领域的探究与关注,莱辛作品中体现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思想逐步得到了深度挖掘,透过这些研究,我们发现莱辛对人类精神的危机揭示、对拯救人类途径的探寻,曾做出过不懈努力。如果把莱辛及其作品放在时代背景之下,就会发现,莱辛的作品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时代的主体精神和伦理观。康德认为正是因为人的有限性及其对无限的完善性的追求与向往,人的理性才显示为自身划界而又自身超越的特征。莱辛的《简・萨默斯的日记》一文,集中体现了莱辛的哲学思想,深刻体现了莱辛的康德的伦理学,书中展示的热爱生命、珍惜感情的主题,是莱辛的文学道德观,即以整个人类为着眼点的生存伦理观,莱辛的作品试图从理性中引申出客观世界的规律,在人类困惑和危机中寻求人类生存的和谐之道。如果将莱辛小说置于后现代语境之中,则将莱辛对人类后现代状态以及现代社会危机的关注表现得更为深刻和具体。她的作品视角新颖、观点独到,深入展现了莱辛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忧虑,莱辛在《本,在人间》中,揭示出的普罗米修斯从“英雄”到“怪物”形象转换的轨迹,映照出今天人类人性的退化和人类文明的悲剧,在《第五个孩子》中,莱辛对人类后现代状况做了寓言式的诠释 。

多丽丝・莱辛以独特的手法触及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同时,莱辛是一位勇于创新和敢于试验的现代作家,莱辛在创作风格上,巧妙了糅合了现实主义风格与后现代主义手法,对小说叙述方式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莱辛小说的主题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在多丽丝・莱辛小说表达的众多主题中,本文以分析莱辛小说的艺术特征为手段,解析了莱辛的作品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空间理论和人文关怀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李晶晶、潘斐.现代女性焦虑的生动写照――多丽丝・莱辛《另外那个女人》解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 黎会华.解构菲勒斯中心:构建新型女性主体――《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阅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 胡勤.多重的苏菲主义:对“多丽丝・莱辛与伊德里斯・沙赫的苏菲主义哲学”――与苏忱商榷[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4] 夏琼.多丽丝・莱辛文学道德观阐释[J].外国文学,2009,(03)

[5] 王丽丽.后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悲剧――解读莱辛的小说《本,在人间》[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01)

[6] 赵晶辉.殖民话语的隐性书写――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空间”释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9,(03)

作者简介:张冰,(1976―)女,白城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言文学。

上一篇:凯立案会计资料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服装色彩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