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垃圾桶的心灵危机

时间:2022-10-14 08:31:38

心情垃圾桶的心灵危机

你是急公好义,擅长替人解决问题的侠士,或是习惯默默接收别人坏情绪的“心情垃圾桶”?无论是前者或后者,请记得,垃圾桶也有无法负荷之时,随时检测自己的负载程度,及时分类处理,才能让心情保鲜,避免成为“掩埋场”。

现代人每天忙着为生活打拼,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满肚子的苦水需要宣泄的出口,一吐为快。然而,除了精神科医师、心理师、社工师、辅导老师等专业人士外,民众多依赖亲友的帮助,尤其朋友常是最好的良药。那些愿意让他人倾吐苦水、扮演“垃圾桶”的人身上,通常有什么特质?

拥有倾听的耳朵

容易成为“垃圾桶”的人,主要跟人格特质有关,他们通常比较愿意关心、倾听与接纳别人,也有些人会通过助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助人是相当耗能量的工作,喜欢倾听或与人互动,才有办法乐在其中。也就是说,这些“业余心情垃圾桶”,可能具有爱打抱不平、急公好义或默默倾听等特质。

除了与生俱来的特质外,专业人员更应着重后天专业素质的养成,教导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技巧,并灌输专业伦理规范,就像客服人员谨守客户资料不可泄漏,才能在倾听别人的情绪困扰时,适时提供必要的协助,否则容易进退失据。

一般人常以为,对方向你求救时,就得想破脑袋告诉他怎么做,天下最便宜的东西可能就是“建议”,要多少都可以给,但效果却相当有限。人最需要的应是“倾听的耳朵”,当别人诉苦时,尽量去倾听接纳,不要立刻去评价或给建议。

随时检测负载程度

心情垃圾五花八门,难免遇到棘手、无法招架,或垃圾桶已满无法负荷的状况,如何未雨绸缪,随时保持最佳状态?检测自己的能力很重要,若发现别人的问题已干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容易烦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甚至影响判断力时,得提醒自己可能负荷过多。当无法处理这些问题时,要承认自己的能力,并寻求协助。

自我检测的方法包括:1.问题超过能力所及,帮不上忙;2.对方脱离现实的想法,疑似有自杀意念或无法理解的精神问题;3.生活不顺遂,自身难保,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负荷别人不断抛过来的垃圾,例如:出现睡眠及胃口不好、容易发怒、说错话得罪人、不专心、容易出错等信号,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心情;4.家人抱怨花太多时间与精力在他人身上,明显影响家庭关系,例如:老师容许家长打电话至家中,咨询有关学校或学生的事,那么老师在晚上往往还要处理学生问题或辅导家长,因而忽略家人需求,这就必定会导家人的不满。

人在精神疲惫的时候,“垃圾桶”常会无端冒火,容易与他人起争执。所以,当身心出现警讯或周遭家人反弹时,已不适合再当“垃圾桶”,自己得先觉察这些现象。

拒当“垃圾掩埋场”

倾倒垃圾的人也有很多种,有些人会有所节制,懂得视时间、地点或状况求助;有的则不管三更半夜,或别人是否忙得不可开交,就急着找人倾诉。碰到这种情况,若不懂得委婉拒绝,恐怕会慢慢累积,自己的情绪也跟着深陷其中,而失去能量。

若无法忍受别人反复地抱怨,或不想成为“垃圾掩埋场”,不论是专业人员或一般人,助人时就要懂得节制。“节制”并非不想关心或倾听,而是在照顾好自己心情的前提下,才有能量关照别人。可以事先让对方了解自己何时方便、有多少时间,如晚上、白天或周末。若觉得帮不上忙且深受干扰,表示对方的需要已超出范围,应鼓励他寻求更专业的协助。

如果对方让你很困扰,却不知道如何是好,可以直接但态度温和地告诉对方自己的难处,有时“拒绝”就是最好的策略,必要时得勇敢地说“不”,不过,这需要练习。

有些人不断诉苦,其实并不祈求解决,只是希望找个人抱怨,因此,自己也得调整心态,当一个倾听者就好,不必急着帮对方想解决方案;倾听者也需为健康着想,不是无怨无悔的奉献,要检视自己可接受的程度,切勿认为一个人得扛下所有责任,要先学会自我保护,才不会提早阵亡。

伤害性垃圾需专业处理

倾听心情的“垃圾桶”无所不接收,难以选择,包括最悲惨的故事、最愤怒的声音等,但也有回馈信号,就像感冒时,会有发烧、流鼻涕等症状。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身心状态,就好像家中的垃圾一样每天处理,否则积满了,会沉重到难以消化。

帮助朋友是在倾听的一那,所以尽量听了就忘,如此既不会有泄漏私密的疑虑,更不致变成负担。如果有些朋友令你一直挂念,恐怕要觉察原因何在。

有一种垃圾较具伤害性,分为原级创伤和次级创伤,尤其非专业人员容易不知不觉犯了“情感反转移”,听了悲伤或不公不义的事情,也会跟着哀伤或愤怒。比如,某人被丈夫暴力殴打,向朋友倾诉悲惨故事,朋友听了之后,激动到一、两天都睡不着,就有可能产生次级创伤症状。因此,当对方陈述创伤的程度较严重,就应寻求专业协助。

让身心永远保鲜

当久了心情垃圾桶,如何让心灵活水动起来?助人的同时,觉察的工夫很重要。除了觉察为何容易变成垃圾桶外,专业助人工作者必须遵循专业关系或工作结构,不要超时工作或处理不专长的问题,避免过度投入,造成伤害。

一般人也应据此原则,才能维持好心情。万一无法负荷对方的负面情绪,要懂得节制;其次,找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谈;此外,要有健康规律的生活,多休息、多喝水、多运动,让身心归零保鲜。

每个人承受的能力不同,难以做到尽善尽美。除了理出自己的极限所在,人跟人相处,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像冬天的刺猬,必须各自拥有适当的空间,才能在不被刺痛下互相取暖,如果界线模糊不清,容易摩擦出许多不愉快。

作为心情垃圾桶,学会观察对方真正的需求,与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最重要,如果一厢情愿用自己的方法,常会落得徒劳无功。若发现对方的要求超过能力所及,应该早点让他知道,切勿因为不好意思,而错失良机。

上一篇:按摩你的痛,释放你的累 下一篇:小儿过敏性鼻炎的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