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从青海流到了伊桑

时间:2022-10-14 07:37:24

的一个青海朋友杨小寒,在今年春节去老挝做了一次旅行。在琅勃拉邦,他羞于与吵吵嚷嚷的同胞为伍,跟同室的西洋人说自己来自吐蕃,更具体是上湄公(Upper Mekong)。这真是个有趣的说法,让听者都很开心。实际上,小寒的居住地是在西宁和热贡之间,离湄公河的发源地,玉树所属的杂多还有两三百公里的距离。

如果那么说起来,我跟小寒也算是同乡,因为我离湄公河也有一百公里多的距离,我生长在这条大江的小支流边上,直到18岁离开它。

那时候,这条大江对我而言有点沉闷,我无法看到书上描写的千尺宽度浩瀚渺茫的扬子江与平原,只能看到无量山和哀牢山包围的一条沉闷急渠,江帆万里只在想象中,我不曾想过顺流而下,只想跨越它,翻过夜晚凉风中总是点点灯火的无量山,那是通向内地的第一个关卡。

早就知道它的两个名字,澜沧奔波又满腹记忆与能量,湄公则恍如节奏变慢,却步履轻盈,地理课本说它是亚洲的多瑙河,可是4880公里的行程,从青海到南海,艰难呼吸的高地,溽热繁密的三角洲,变幻落差得平静忍耐,又岂是多瑙河能奈?

横贯整个澜沧―湄公是个有趣的旅行,但也有一点困难,困难点在于,这条河流实在是过于凶猛了,在接近三分之二的路段,它都在峡谷里穿行,缺乏大道通途和繁华都会的必要条件。从西宁到西双版纳的214国道,在大部分时候只是和这条大江平行。真正在澜沧江边的中国城市,也不过是的昌都和云南的景洪而已。

从杂多,过了唐三藏路过的囊谦,流到昌都,这是澜沧江边的第一个有规模的城市,也是康巴的西缘,卫藏东征的目的地,时至今日,这里已经繁荣得如同一个普通川西小城,只有在俯瞰着河流与百姓的强巴林寺里四处窜的流浪狗,不停的提醒你,这条河,便是吐蕃文明四征的一个里程碑。现今河流两岸的零碎谷地,被黄河谷地来的瓜农盘踞,试图用最接近太阳的光线,培育出藏人未曾想像的红瓤甜瓜。

昌都从来都是的门户,因为它离金沙江实在太近,而金沙江对汉地和藏地的意义来说,都比澜沧-湄公要远远大得多。所以不必说这些瓜农改变生态,严密即使如吐蕃高原的僧俗系统,早亦免不了异域文明的存在。只要你肯一路向南,抛掉尘土飞扬的318国道小镇芒康,沿着澜沧江边,在3月的迎春花下,如层层明镜的盐田,在镜头中晶莹璀璨。这是盐井,滇茶北上的马帮早已消失,传承的制盐工艺却仍然供给着川藏滇交界的高原地区的食盐,操持着盐田所有公务的吐蕃女子,闲下的时分,到藏欧结合的教堂做礼拜――这是本土仅存的天主教堂,西宁和怒江那些藏地边缘的传教士们,很难进一步进入莲花生和宗巴喀造就的大地。

在我旅行的年份,澜沧江边的214国道,可能是中国最烂的国道,青藏交界和云南的很多路段连四级标准都达不到,几近农村土路,一直坑坑洼洼到这条江变成了湄公河。不过想想当年的马帮到普洱所需的半年,而现在一个月内你已经可以从青海到胡志明市的范伍老街,也许就知足了。 而且这条路正在变得更加宽广――今年云南全境已经变成二级公路,青海和段也在改造,目前尚无迹象改造的路段,大约就是那个宽如巨湖的、老挝与柬埔寨交界的四千岛附近了。

好了,我们已经快要下青藏高原了,德钦遥遥的梅里雪山在等待着我们,这里也是澜沧江最为奔腾的里程,狭窄的天地让它如此委屈,以至于我们错过了云南高原最为壮美的大城丽江,那是扬子江的领地。相对于澜沧江傻傻地直奔往南,金沙江的大拐弯东流确实在这里显得更具魅力。我在两岸的奔子栏和瓦卡村都各住了一晚,两千米出头的海拔,让这里完全不像一般藏地的温暖甚至火热,虽然佳肴仍是酥油炖鸡,但是配的餐酒不再是青稞酒,而是在干热河谷自酿的葡萄酒。

往南,跨过普米人居住的维西峡谷向热带奔去,点苍山快消逝的白雪侧身而过,这是澜沧江对寒冷的告别。静静的洱海,通过沟渠西流到了澜沧江。可是大理不愧是文明发源地之一,有人传说洱海的某一部分在地底进入暗流,往东匍匐过哀牢山底,变身红河喷涌而出,流向东京湾,与湄公河口遥遥相望。

从洱海旁侧身而过,在那些山与林之间,藏着一个又一个的茶马古镇。位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的高山上的鲁史就是一个。开辟于1328年的古驿道把滇南和蒙化(今巍山县)、下关、丽江、连接起来,徐霞客在1693年来到过这个山区小镇,艾芜1927年出版的《南行记》中,马帮亦是从云南驿赶来这里,最后去到缅甸。

然而公路的开辟使这些山峡小镇迅速衰落和被遗忘,以至于它们的古镇风貌看起来也是被迫留下的。鲁史由东向西的上平街仍是烙满马蹄印的宽阔青石板道,走在巷子里,马蹄声、铃铛声和吆喝声经常从背后响起,高头大马一会儿就从你身旁穿过了。但这些马和夫早已不成帮,仅是往来山村的工具了。

从离鲁史有两小时车程的顺宁城(今日叫做风庆)出发追赶澜沧江,江水流过云县、缅宁城与普洱的边界,江水东边的南涧无量山,12月开满了惊人美丽的野樱花。这里也是最“大众化”的云南,有修筑文庙的汉人,亦有穿着泯然众人、却还保留着宋干节的旱摆夷,还有四散到各个城池的山地民族。摆夷和尚的庙堂唤做“缅寺”,屋檐挑顶却是扬子江下江汉风,这种风格的庞杂到羌人后代的拉祜族占据的澜沧嘎然而止。说不清名因县还是江而起,但澜沧以南,泰掸风格渐成大宗,顶着中国屋顶的“缅寺”再无踪影。

于是就到传说中的西双版纳了。纵然景洪不可避免地拥有中国中小城市的所有尴尬的扩张面目,可是碧野中的棕榈,缓缓江水边的尖顶,仍无时无刻不告诉你这里原先的平静本色。有人从这里开始搭船下游,水流向缓,崇山峻岭开始成为过去。西双版纳是一个你不知道是过气还是有着无限未来的地方,就像那些暴红又暴跌的,却仍然有气定神闲调调的普洱茶一样。

西双版纳,上寮,南掸邦与泰北就像一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的居民有4种身份证,在大部分时候,湄公河成为这四个部分的界河,可是这界显然无法阻挡亲戚的往来,我们跟着他们走亲戚,偶尔也会碰到自己的亲戚――在老挝与泰国交界的小镇会赛,那个载我的司机,爷爷的爷爷是在普洱沿澜沧江东岸生长,他的云南话跟我的云南话差异性不超过10%。

这便是所谓的下湄公了。会赛的慢船可以到古都琅勃拉帮,亦能到新都永珍(万象),古都的柚木房子,新都夕阳下水边餐厅铺在河堤上的美丽垫子都让人难以忘怀――那木瓜实在太辣,我喷嚏打到旁边的英格兰小伙子嘻嘻来搭腔。

告别都城,这下去又是漫长的界河了,我曾幻想着乘船去沙湾那吉,杜拉斯小姐的父亲在这里饮弹自尽,或许是殖民地主子小姑娘跟奴才交往的根源。沙湾宁静祥和得让人幻想,远处山区的咖啡豆庄园,是缓慢老挝仅存的殖民遗产之一。

河流往南,东边是巴赛,西边是泰国的乌汶。这是传说中的ISAN,安于贫乐和闯荡江湖的人格同时存在,曼谷劳工和性工作者的故乡,也是泰国喜剧里永远的主角(伊桑话在泰国类似东北话在中国的喜剧地位)。我在乌汶时,常常跟人骑着摩托车到河岸醉生梦死的河上餐厅,躺着吃糯米饭,喝土产威士忌。那青木瓜沙拉真好吃,以及有着异香的香肠和杂菜汤,叫闯荡曼谷香港的伊桑人怎能不怀念。往东的下寮,食物和泰国东北差不多,湄公河在这里宽广得让人惊诧,他们说有四千个岛,可是趴在上面的,该都是抽着大麻的荷兰男孩罢?过了这个巨大宽广的瀑布,那便是辽阔的金边―西贡平原了,入海口的拥挤,那又是另一个故事和风情了。

上一篇:住宅电气安装中常见质量通病预防 下一篇:试析砖混结构建筑裂缝产生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