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让语文之花美丽绽放

时间:2022-10-14 05:35:31

探究性学习让语文之花美丽绽放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创新能力、语文素养。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233-01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特点来分,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专题性探究。其二是非专题性探究。

一、非专题性探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探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探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中考指挥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贯彻探究性学习的精神。

1、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探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

(1)设计探究性问题

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帮助的。如《故乡》这篇小说。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几个问题就可以透彻的理解全文的主旨,即:①这篇小说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前后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②作者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谋篇布局的?③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反映出人物怎样的性格。把这几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探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探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组织专题探讨

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杨修之死》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①杨修之死之我见,②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③从杨修之死,我们受到了什么启示?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

2、延续性探究。根据课文内容,衍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

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这样的问题很多,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

二、专题性研究

所谓专题性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社会现象,某一文学现象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形成一系列的探究成果。这种类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探究方向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

如:《三国文化的探索研究》、《鲁迅的生平和创作》等。

2、指导探究方法

在向学生布置专题时,必须对每一个专题作一说明,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也即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探究。

3、定期检查并指导

定期检查是指经常过问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学生的专题探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出成果,它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究过程,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诸如探究兴趣的减弱、中止、放弃;在这些时候,指导教师应适时过问,给予指导,给予鼓励,给予帮助。这样,就会使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继续探究下去。

4、成果汇报展示

成果汇报展示是探究性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来说,经过了辛辛苦苦的努力,经过了方方面面的探究,终于有了成果,不管这个成果是否正确,是否成熟,学生都有一种冲动,都迫切期望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该为他们搭就一个舞台,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完成自己的研究内容。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好学生的成果展示。展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多媒体演示,可以是形成学生作品,可以是举办各种活动等等。

总之,探究性学习的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让语文之花绽放美丽。

上一篇:孩子成长 要进步更要上进 下一篇: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