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在白炽灯泡上的11问

时间:2022-10-14 05:15:02

物理知识在白炽灯泡上的11问

问题1:白炽灯泡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答:白炽灯泡主要由灯丝、玻璃壳体、灯头等几部分组成。灯泡中的金属材料都是导体,而玻璃壳体,灯头的塑料部分是绝缘体。

问题2:白炽灯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答:白炽灯泡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制成的。灯泡接上额定电压后,电流通过灯丝而被加热到白炽状态(2 000℃以上),因而发热发光。白炽灯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问题3:灯丝由什么材料制成?

答:灯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金属钨制成的。

问题4:选用钨作为灯丝,技术上需克服什么问题?

答:钨是一种金属元素,易氧化,且温度越高,氧化越快,为防止钨在高温下的氧化,灯泡都抽成真空。另外,钨还能产生升华和凝华现象。60W以上的灯泡充入氮、氩等惰性气体,可阻碍其在高温下的升华。

问题5:灯丝的“热”是怎样向外传递的?

答: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白炽灯的灯丝产生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向外传递的。为提高灯丝的温度,增大灯丝的热辐射量,提高发光效率,白炽灯的额定功率越大,灯丝绕成的螺旋也就越粗。

问题6:用久了的灯泡为什么会发黑变暗?

答:在技术上虽已采取了阻碍钨在高温下升华的措施,但事实上钨还能在高温下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热的钨蒸气遇冷后又凝华为固态晶体附在灯的内表面上,所以灯泡会发黑变暗。另外,升华和凝华的结果使得灯丝变细,由公式R=ρ l/S 可分析得到,灯丝电阻变大,而灯两端的电压不变,P=U2/R ,所以灯的功率变小,亮度变暗。

问题7:为什么灯泡总是在开灯的瞬间容易损坏?

答: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有关。一般金属电阻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灯丝钨也同样如此。开灯的瞬间,灯丝温度低,电阻小,功率大,所以灯丝易出现过热而熔断。工作一段时间后,灯丝温度升高,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灯的电流和功率接近额定值,因而不容易损坏。一只“220V、40W”的白炽灯由公式R=U2/P计算得到的热态电阻是1 210Ω,而不工作的冷态电阻实测值约为100Ω。

问题8:断丝的灯泡再搭上,为什么比原来亮,且更容易损坏?

答:断丝的灯泡再搭上,灯丝的长度减小,电阻变小。工作电压不变,因而工作电流、功率都增大,亮度比原来亮。由于此时灯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因而灯丝过热更易熔断。

问题9:为什么白炽灯的外表面都是球形的曲面?

答:真空元件都有一个抗大气压强的问题。白炽灯的里面是真空,灯丝的热和光要透过玻璃向外辐射,玻璃不能很厚,因此,薄的凸形的玻璃曲面可以大大增强抵抗大气压的能力。

问题10:根据灯丝的长短和粗细,如何比较额定电压相同而额定功率不同的两只白炽灯泡?

答:照明电路中的白炽灯,额定电压都相同,根据公式P=U2/R和R=ρ l/S这两个公式可知道,灯丝粗长度短,灯丝电阻小,额定功率大。

问题11:白炽灯和日光灯都是常用的照明灯,主要有什么区别?

答:白炽灯属于热辐射光源,在电流通过钨丝发热发光的过程中,只有一小部分电能转变为光能,大部分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因此,白炽灯又称为“热灯”,这种灯的特点是发光效率低、寿命短,但制造简单、价格低,使用方便。

日光灯属于气体放电光源。工作时,电能转化为紫外线,再由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出光,因此又称为“冷光”,它的最大特点是发光效率高,灯管寿命长。

上一篇:感觉与物理 下一篇:用可乐瓶所做的两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