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14 05:12:03

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摘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水平,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会计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本文旨在结合会计课程的特点,分析学生在会计学习中的现存问题,从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出发,探讨有效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学生 学习能力 培养

任何一个企业都渴望录用动手操作能力强、岗位技能熟练,在最短的时间就能进入工作状态的人才。企业的用人观念从看学历转变成看学力。面对这种状况,为了满足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作为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师,责无旁贷应该在传授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企业渴求的人才。

一、 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涉及面广。会计专业课程覆盖面大,它涵盖了会计、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统计等专业。除了要掌握会计知识,还要拓展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因此,会计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难度。

(二)实用性强。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首先,通过会计课程的学习,进行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有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可以为债权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人员提供正确信息和决策。再次,能够为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经营,提高效益。

(三) 社会服务能力强。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课程的学习使得其就业领域可以不断扩大,所从事行业呈多元化,就业方向除了传统的企业财务人员之外,还有公司的行政文员、营销人员、仓管人员等,由于工作选择的多样性,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 学生在会计课程学习中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学生在会计课程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主动性。相对来说,选择会计专业的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认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然而,对中职生而言,由于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会计课程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这也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厌学、学习态度不认真,课上睡觉,课下聊天,书永远丢一边;还有些学生不喜欢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把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语文、英语等其它公共基础课程。这样尽管我们老师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改革创新,注重启发互动,但由于学生课前没有预习准备和知识积累,这种互动是无效的,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生在会计课程学习中缺乏灵活性。针对想学习的学生而言,学习态度认真,能够做到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上课只是一个忠实的听者或被动的思考者,对老师课堂上的提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常常会略显无措;回答问题也是照搬书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缺乏灵活性。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在课堂上,同时也反映在课后作业和考试当中,对老师布置和测试的同一知识点,稍微有些许改变,学生还是不会做。

(三)学生在会计课程学习中缺乏实践性。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学校要重点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但在短短的两三年内想把所有的会计专业课程学习完,是有相当难度的。因此,学校课程的设置有一定的倾斜,比如专业课多,非专业课少;理论性课多,实践课少;老师说得多,学生展示少等等;因课时有限,老师也不可能在课上一一强化训练,而课下又缺乏指导性实践,更有些学校硬件设备跟不上,没有专门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抑制,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尽管有的学生学业成绩很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不强,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即使经过二、三年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毕业时也达不到中职会计专业应达到的实践能力要求。

三、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潜移默化地进行长期培养。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由社会需求决定。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由于知识老化加速,在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的90%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那种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就一劳永逸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大学教育尚且如此,中职教育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作为培养社会最基本劳动者的基地,中职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面对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具备熟练的财会操作技能、快速的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才能保证他们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满足他们职业生涯的飞跃。

2.由企业要求决定。现代企业要求会计人员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作为财务人员越来越感觉到对于会计这样一门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当前社会需求量大,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会计人员,不仅要能进行财务分析,更重要的是能利用所学去发现财务数据的异常,找出原因分析问题,最终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对策,成为管理者的得力助手。

3.由专业特点决定。我国会计制度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在正逐步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近二十年中,我国会计行业经历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经济领域的改革,会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层出不穷,会计人员只有具备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才有可能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把源源不断产生的新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就业后会面临所学的知识陈旧,工作上用不上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具备不断地自我学习能力,不然只能被动的工作、被社会所淘汰。

(二)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主动学。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说,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这让学生常常感到上课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对所学的课程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是不会有学习动力的,也就无从谈起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第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然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等,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会计原始凭证这一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尽可能地搜集各种票据带到课堂,并提出问题思考:这些票据有什么用处呢?使学生对原始凭证的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将实际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原始凭证,如增值税发票、收料单、出库单等,让学生学会观察。通过观察培养填写的兴趣,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填制。学生通过这种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消除会计学习的畏难情绪,这样既掌握了知识点,又会让学生感觉很有成就感,学习兴趣自然而生。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作为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的会计专业而言,教会学生会学远比学会更重要。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阵地。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和问题,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讲解“钞票”和“支票”有何区别时,我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问题――思考――点拨”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状态。首先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从1000元的钞票和2000元的支票里任选一个,你们会选择哪一个?接着给学生看一个有关“钞票”和“支票”有何异同的视频。同学们通过积极思考、讨论和分析,有的选择2000元的支票,有的选择1000元的钞票。然后我趁势把知识进行讲解和点拔,让学生在这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既弄懂了“钞票”和“支票”的异同,又可以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下掌握了知识;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会学生练中学。在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中职学校培养的会计学生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才能较快地适应社会环境,在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等众多学历层次教育中站稳脚跟,才能为走向社会进行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更快地成长和发展。首先,要设置精干的会计核心课程,降低理论教学的比例,加大会计实践必需的技能操作内容。如珠算、点钞、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等一些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其次,要建立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通过课堂的仿真练习,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业务的操作演练,从而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要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再次,要加强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以企业作为教学实验基地,让学生有检验自身实践能力的地方,增强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掌握学习的能力。

四、小结

总之,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具有专业的特殊性以及个体的差异性,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和成功创造条件,也是学生在社会上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文美,朱学义.浅谈财务分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

[2]薛立军,尹庆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

[3]田敏.论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

[4]龙玉妍.谈如何提高中职会计学生的实践能力[J]

上一篇:焦家金矿应急广播指挥系统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据加密算法与大素数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