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乌当实践

时间:2022-10-14 02:53:36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乌当实践

“今年风调雨顺,梨子长势好,果大味甜,平均亩产可达2000多公斤,游客入园采摘,按每公斤40元计算,每亩可收入8万元。”走进乌当区贵阳玉兰科技农业发展公司百亩梨园,园主汪玉桥对今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全国星火科技二传手、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贵州省农村拔尖乡土人才,阿栗村青年农民汪玉桥是乌当区引进高端农产品、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的代表。

近年来,按照打造“贵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定位,乌当区坚持用“生态、绿色、观光、休闲、健康”的理念谋划农业,用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用品牌战略提升农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有效转变,走出了一条特色、高效、品牌、观光的现代农业之路。

规模扩张

向群园发展转化

规模是推进地块聚集、基地聚集、产品聚集,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园的“孵化器”,基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引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火车头”。

以盛产杨梅而闻名的阿栗村,以杨梅为主的优质水果发展到万余亩,年产干鲜水果260多万公斤,水果收入3000多万元,户均3万余元,阿栗杨梅园因此被评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

昔日因石多土地贫瘠、荒山岗长不出庄稼而得名的下坝乡岩山村,引进美国“黑珍珠”优质樱桃种植成功,经过近10年的规模扩张,建成了4000亩樱桃园,2012年仅樱桃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户均收入3.3万元。阿栗、岩山是乌当区以基地扩规模,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园,打造高效农业富裕农民的典范。

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中,乌当区还围绕“种植业建基地集园区,养殖业抓特色建小区”的模式,立足“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大力推进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引导农民适度扩张规模,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特色产品集中,由点带线、由线连片,形成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

以贵开路、马百路为主轴集中布局农业经济带,发挥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羊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孵化”作用,现已建成了次早熟和延晚蔬菜、外向型冷凉蔬菜、时鲜蔬菜、观光蔬菜四条各具特色的蔬菜产业带。阿栗杨梅、下坝樱桃、小岐山酥李、百宜黄金梨、新堡葡萄、谷定香细菜、喇平晚番茄、羊昌新甜椒、红旗折耳根、洛坝生态蔬菜、王坝水生蔬菜等精品农业示范园。以及黄连大鲵养殖、水田、东风观赏鱼养殖、百宜黑羽鸡、羊昌芦花鸡、绿壳蛋鸡、新场有机鸡养殖、新场奶牛养殖等畜禽水产特色养殖小区83个。

特色鲜明的乌当农业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培育出了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花卉苗木、中药材、特色养殖及生态观光等六大农业产业基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支柱产业。

产业升级

向品牌农业转化

“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有规模还要有叫得响的品牌。”乌当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李朝阳说:“要在提升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注重开发精品农业、高效农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实现更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品牌先行,品质是根本。乌当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汪玉桥按照“安全、绿色”果品标准,将引进的日本秋锦梨进行种植技术改良,全部使用鸡粪、土杂肥等农家有机肥,自制生物农药治理病虫害,推广疏花疏果、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新技术,生产的秋锦梨不仅单果重达2公斤,而且具有色泽好、果味香浓、含糖量高、耐储存等优点,今年出产的20万公斤梨被市民入园采摘销售一空,创造了亩地产出8万元的效益。

“要想赚钱增收,光靠产量不行,还必须提升产品质量,有特色品牌。”百宜乡罗广村党支部书记、红香米生产合作社理事长罗登宏感触颇深:“百宜乡的土壤里硒、钙、磷等元素含量高,适合水稻生产。”罗广村培育的红香米因米质好、口感柔、香味浓,赢得了“一家煮饭满寨香”的美誉,每公斤市场价达20元,亩地收入7000多元,其价值是种植高产水稻的两倍多。阿栗秋锦梨、百宜红香米创造了同类品种亩地产出效益的新纪录,充分显示了品牌农业的魅力。

近年来,乌当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品牌战略,以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质量体系建设,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带动强农富民政策的实施。从更新品种、创新耕作技术着手,按照生态、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进行种养殖,走出了一条绿色加特色、优质加品牌的都市现代农业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区获无公害蔬菜产业认定的有48个村,认定面积4.8万亩,获产品质量认定的农产品76个,认定基地产量达12万吨。2011年,乌当区蔬菜种植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

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培育出了一批质量安全、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已注册的“百宜牌”折耳根、黄金梨、辣椒,“阿栗牌”杨梅,“岩山牌”樱桃及羊昌甜椒,偏坡无筋棒豆等10多个优质果蔬产品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取得了绿色食品证书。其中“阿栗牌”杨梅、“百宜牌”折耳根先后获贵州省优质农产品殊荣。

建体系,创品牌,提高了乌当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切实改变了过去优势农产品有高产无高价、增产不增收的状况。

农旅融合

向观光农业转化

如今,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花卉产业园,阿栗杨梅园,下坝樱桃园,百宜梨园等生态农业景观,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热烈追捧的返璞归真、生态旅游、绿色度假的理想之地。

乌当区以打造生态、民俗、观光、采摘为主题的“西南高品位休闲度假区”为目标,把农业与旅游有效地进行产业融合,形成了相融共促的发展格局,实现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观光、旅游、科普体验等现代农业的转变。

四季有花,三季有果。乌当区以举办“梨花节”、“杨梅文化节”、“下坝樱桃赏果节”、“百宜梨园采摘节”等为载体,推出了“观农家美景、采树上鲜果、吃农家美食”等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以阿栗杨梅、下坝樱桃、百宜黄金梨、小岐山酥李为代表的品牌果园,已成为贵阳市著名的观光采摘基地,水果成熟季节每天接待游客数万人次。

拥有万亩杨梅园、昔日靠卖杨梅发家致富的阿栗村,如今杨梅已不再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依靠“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的金字招牌,生态休闲、田园观光成为最大卖点。村民刘洪祥种植了15亩杨梅,还在杨梅园开办了“三羊山庄”,仅在杨梅成熟的一个多月,他所经营农家特色美食就收入10多万元,实现了从卖杨梅到卖生态品牌的转变。在阿栗,像刘洪祥经营规模的农家乐,已发展到70余家,年创收600多万元。

充分利用田园风光、山野河流、观光农业、民族风情等综合资源特色,乌当区建成了一批以农业体验、民族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群。

2010年,乌当区以独具匠心的创意,推出了“情韵阿栗”、“醉韵偏坡”、“古韵陇脚”、“美韵渡寨”、“福韵王岗”为主题的、被称为“泉城五韵”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示范点,使乌当生态旅游更具地方特色、休闲经济更具人文含量, “农家乐”更具浓郁的乡村文化色彩。

如今,被评为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村寨的“泉城五韵”,已成为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在省内外叫响。

都市型现代农业美化了田园,激活了产业,富裕了农民。2012年,全区实现了农业总产值110376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40元,同比增长20.5%。(作者单位:贵阳市乌当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付 松)

上一篇:《红旗渠》邮票的故事 下一篇:政策性森林保险分担林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