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相匹配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4 02:21:04

与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相匹配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本文从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入手,对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思考,认为要建立与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相匹配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要求,不断地调整体育专业知识体系,增加实践的环节和学时,掌握时代节奏,多增设新兴体育项目,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应用型 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高等体育院校培养合格体育人才的必要手段,如何培养出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体育毕业生是市场需求的唯一标准[1]。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强化社会资源办学的整合度[2]。根据学生在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所遇到的困难来思考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调整是当前我们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体育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如何建立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到实践基地去寻找答案是最好的选择。

一、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对我们体育专业提出的要求与挑战

(一)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是否符合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要求

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是按照传统的体育知识体系进行设计的,从人体运动科学出发,再到运动训练、健身等知识领域,注重体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出现了实践性不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的现象,需要增加实践的环节与学时。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在实践基地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了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急需增加关系学、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这是在实践基地的实训过程中需要增加的内容。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体系需要根据现实体育人才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善。

(二)学生具备的素质能力是否符合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要求

体育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基的传授。但是在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体育专业素质不够过硬;一般素质,如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欠缺;基本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负担。现在体育专业出现了体育用人单位很多,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但是出现了学生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快速换单位的情况,所以,我们的培养方案对于学生一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和提高。

(三)学生所学的体育项目是否符合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要求

当前的体育新兴体育项目很多,特别是西方一些体育项目的引进,对于我们体育专业传统的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学习提出了挑战。如击剑、射击、剑术、剑道、飞盘等项目都成了人们想尝试的项目,我们很多的用人单位向我们要人才,可是我们没有开设这些项目,只好与他们签订联合培养的校外实践基地,逐渐的开展这些新兴项目。我们的培养方案中可以在一些选修课中开设和增加这些内容。

二、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与发展是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国家战略号召下,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过硬的创业、就业技能,就要不断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专门的体育人才。

(一)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知识体系

学生能否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能否成为合格的人才,我们在顶层设计上就要全面、系统地设计与思考。体育专业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对于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的方法、手段、体育专业人文知识等专业的知识体系进行设计外;还要对于通识教育的内容,如当前就业需要的关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体系也要增加与涉猎,就像前些年增加了计算机、外语等知识传授。适应不同社会时代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调整专业知识体系,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

体育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术,更要教会学生的应用能力。压缩理论知识的学时传授,增加实践环节的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讲多练。这不仅仅体现在体育项目的术科学习上,在理论课的学习中,也要多增加实践的练习与接触,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见习、实习的次数与时间,在每个学期都要涉及见习的环节,实习可以分解多次进行,让学生体会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特别是在校外实践基地的时间可以长一些,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际工作中自身需要提高的知识能力,能够学以致用。

(三)掌握时代节奏,增设新兴体育项目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也包括多样的体育项目需求。我们体育专业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增加和引进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近两年我们开设了轮滑、飞盘、拓展训练、橄榄球等新项目,这些都是社会上开展很好的体育项目。还有如击剑、射箭、剑道等项目我们也要开展,因为现在社会上有需求,但是体育人才欠缺,我们要不断地跟上时代的节奏,占领先机。我们的做法是引进社会的资源,与校外的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联合培养。既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又可以开展新兴的体育项目,以调整我们的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玉杰,张潼.整合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与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人才的研究[J].运动.2015(2):97-98.

[2] 马斌,马兰.鞍师体院舌体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5(2):69-70.

上一篇:浅析室外条件下的燃气施工管道连接技术 下一篇:通过靠模法加工鼓形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