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寻亲之旅”

时间:2022-10-14 01:48:14

第一次,萧明君张开双臂,任凭随轰鸣飘然而至的水雾,洗涤面颊和衣衫。这是黄果树瀑布飞泻不绝的水,萧明君以往只在台湾的中学课本里见过,这一刻被实实在在的水雾包围,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今年夏季,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2005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吸引了来自台湾、香港和海外及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1123人参与。北京段的活动结束后,营员们分成26个分营赴祖国大陆各地继续参观访问。与萧明君同赴贵州的营员中近半数是台湾岛内原住民。

“没到大陆之前,只听说大陆很落后,破破烂烂的,印象应该是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满街的脚踏车、穿着也土、地板上飞腾着尘土……所以一直不想来。”张胜智说,来了之后发现,首都北京,大器非凡;山水贵州,美不胜收。“大陆与我们的距离其实很近。”

分营领队樊兴汉上世纪80年代就来过大陆。“那时候走在大街上,总能被人一眼就认出来。”这位台湾威景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说,如今仅从穿着方面想辨别哪个是大陆的,哪个是台湾的,不可能了。

一路都是风景,一路都是激情。蜡染、刺绣、银饰;神秘古老的屯堡地戏、明清风格的青岩古镇、水碧山幽的花溪公园,让台湾学子沉浸其间,久久回味。

鲁凯族兄弟俩谢政义和谢政宏都是泰雅薪传艺术团团员。每到一处,兄弟俩都会不自觉地将本民族的文化与贵州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作比较交流。在凯里民族博物馆,苗、侗传统的生活工具和传统习俗展品让他们感觉特别亲切。民族建筑、苗侗服饰、民族歌舞,都被谢政义一刻不离手的记录本记下。

南花苗寨。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兄弟姐妹在寨口备好拦路酒,歌声和美酒欢迎台湾客人的到来。营员们手中的相机快门响成一片。歌声中,一碗碗美酒举到他们面前。龙缘之在台湾从来都不愿喝酒,但此次三道拦路酒她抢着喝了4小碗,她说,苗家的米酒真的好喝。

在苗族同胞家进午餐。刚在吊脚楼中坐定,美丽的苗家姑娘已经手捧酒杯唱起了敬酒歌。歌声此起彼伏,情浓四溢。面对这种热烈奔放的情形,蔡如璧感动了。几乎不喝酒的她接过苗家姑娘敬来的美酒,一饮而尽,在座的人不禁大声叫好。“我喝下的不是酒,是热情和感动!”三碗酒入怀,这个文静的女孩醉倒在苗寨。酒过三巡,泰雅族姑娘吉娃斯・杜岚和她的另外两名伙伴换上了华丽的苗族服饰,她们唱着刚学会的苗家敬酒歌回敬主人,苗寨里顿时一片欢腾。

“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轻轻地唱着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研究泰雅族纹面文史工作十几年之久的田贵实称此次贵州行为“寻亲之旅”。布依族石板房、苗族独木龙舟都让这位研究者找到了与泰雅族的相通之处。夏令营贵州分营团长、泰雅薪传艺术团团长吴廷宏认为,两岸的少数民族同属中华民族血脉,应多交往、多接触,增进感情。

在贵州财经学院,同样年轻的两群人之间似乎没有距离。从校园生活到业余爱好,从学习、课程、专业名称,聊到生活细节,四五个小时的时间里,双方已难舍难分。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吴一凡说,只可惜时间太短,刚认识就要分离,真希望下次能有机会和他们一起生活、一同出游,增进彼此更深的了解。

营员廖国隆则说,在贵州的4天,每走一个点,他似乎都能在贵州人脸上看到一种自信,一种幸福。他说,这里的一切,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在这里他找到一种在家里的感觉。

上一篇:塞纳河的左岸和右岸 下一篇:成龙:渴望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