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走向食物链顶端

时间:2022-10-14 01:42:57

豹:走向食物链顶端

作为一种成功的捕食者,豹已经在这个星球上奔突了200万年。这种集速度、力量、优雅、凶猛、狡诈于一身的大型猫科动物,足迹遍布旧大陆亚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300万年前,一种原始的大型猫科动物开始漫步在现在的非洲坦桑尼亚的丛林中,这是现代狮子、美洲虎、豹的共同祖先。与发源于东亚地区的老虎不同,豹似乎最早发源于非洲。化石证明豹与狮子的血缘最为接近,它们共同的祖先大约在280万年前出现,随后豹与狮子开始逐步分化为两个物种。然而更接近于现代豹的化石出现在南亚,所以目前对豹的进化史并没有统一的说法,豹走向繁荣究竟是在非洲还是亚洲,科学家们还在为此争论不休,但这并不妨碍这种斑点大猫成为今天旧大陆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大型猫科动物。

斑点多样的大猫

豹是一种美丽的动物,通常豹的体色为浅褐色到淡黄灰色,胸前、腹部、腿内侧为白色;身上点缀有黑色的花瓣状斑点,而在头部、腹部和腿上则是实心的黑色斑点。根据这种斑纹特征,中国民间通常把豹称为“金钱豹”。一般来说,从南方到北方,各地豹的体色逐渐显得暗淡,斑点也随之从小变大。东南亚和非洲雨林中的豹体色鲜艳、斑点小而密集,远东豹由于其较浅的毛色和大且稀疏的环状斑点又被称为“银钱豹”。豹色彩斑斓的毛皮并不是为了炫耀或者好看,而是豹对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在林中,豹的斑纹使得它能够很好地与环境融为一体,均匀的斑点映衬在落叶和林间斑驳的阳光光斑间,如果豹保持静止,在很近的距离内也很难看到它。

豹还有一种全黑色型,通体为黑色,只在阳光照射下才能隐约看出身上的斑点。黑豹往往出现在热带雨林中,这是豹对阴暗环境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在东南亚的一些雨林中,几乎一半的豹都是黑色的。但黑豹并不具备稳定的基因,同一窝的小豹可能既有花斑的也有黑色的。

通常来说,雄豹的体重比雌豹重出约30%~50%。而由于豹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豹呈现出差异较大的体重特征,这使得豹更加令人感到神秘,以至于人们一度认为它们是不同种的动物。比如伊朗北部的豹体重可达到90千克(成年雄豹),而中东山地的阿拉伯豹则可能只有31千克(成年雄豹),体重相差3倍。这样的体型差异在别的猫科动物里很少见,虎和狮子的不同亚种体型差异很少会超过2倍。

混乱的豹分类

豹虽然只有一种,但其亚种的分类曾经非常混乱。不同地区的豹体型差异很大,于是分类学家们多年来不厌其烦地将豹的亚种分分合合??最多的时候豹有超过30个亚种。这是一件很让人崩溃的事情:即便是资深自然研究者都很难搞清楚这么多种类。好在随着分子研究和遗传学的发展,豹的亚种分类逐渐变得简单清晰。现在学术上比较公认的是豹有11个亚种,其中信德豹和安那托利亚豹为2006年从波斯豹亚种中新划出。

豹的11个亚种分别为:非洲豹(Panthera pardus pardus),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远东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阿拉伯豹(Panthera pardus nimr),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印度豹(Panthera pardus fusca),分布在印度次大陆;印支豹(Panthera pardus delacouri),分布在东南亚大陆;爪哇豹(Panthera pardus melas),分布在印尼爪哇岛;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分布在中国华中华北地区;波斯-高加索豹(Panthera pardus ciscaucasica),分布在中亚地区;信德豹(Panthera pardus sindica),分布在伊朗西部、巴基斯坦,可能包括阿富汗南部;安那托利亚豹(Panthera pardus tulliana),分布在中亚、西亚地区、里海西部等;斯里兰卡豹(Panthera pardus kotiya),分布在斯里兰卡。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即便是同一个亚种的豹,其外部特征也可能呈现出较大的不同。例如现在所有的非洲豹都被列为一个亚种,但实际上在非洲克鲁格国家公园的成年雄豹达到70公斤,而南非南部海角地区的成年雄豹却只有31公斤,两者体型相差一倍。相比之下,华北豹和远东豹虽为不同亚种,但其体态特征却几乎无法区分。

机会主义者

豹的地域分布非常广泛,除了沙漠和高原荒漠地区,从亚洲到非洲的广袤大地都曾经有豹的分布。如今虽然豹的栖息地已经被大面积破坏,但豹依然是豹亚科中分布最为广泛、数量最多的一种。很多人认为,豹是进化最完美的一种猫科动物,集力量、敏捷、美丽、狡诈于一身。但豹家族能够繁衍至今,其实主要得益于豹对环境的强大适应能力,这种适应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生境选择和食物选择。

豹是一种对森林依赖度较高的动物,无论是山区森林还是稀树草原,都可能有豹的存在。反之,在缺乏树木的草原或沙漠、荒漠地区,豹的活动则相对罕见。树木是豹的良好避难所,由于豹在进化中始终伴随着老虎和狮子这两个强大的敌人,因此体型更小的豹往往通过上树来确保自身和食物的安全;与此同时,豹还能够从树上获取一些食物,例如鸟类和猴子。

豹对地形的选择也很广泛。从沿海低地到海拔5000米(较少见),从年降水量仅有50毫米的干旱地区(西非地区)到超过2000毫米的雨林地区,都有豹分布。当老虎或狮子选择更加开阔的草原、平缓低山、山间河谷、平原森林等地形作为主要栖息地并成为统治者的时候,豹却由于较轻的体重得以选择较为陡峭的中高山地形并很好地生活下去。其实不得不说这是豹面对强敌的一种生存策略,但这种策略为豹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好处:当老虎和狮子由于栖息地很容易遭到人类的侵犯而走向消亡的时候,这些人迹罕至的山区确保了豹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生存空间,这才是豹今天看上去比另两种大猫更加繁荣的根本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豹仍然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食肉类动物,大多数豹并不适应高海拔陡峭山地地貌,一些特别陡峭或垂直落差非常大的山地中很少出现豹的踪迹,比如在中国四川的一些陡峭山地,虽然保留了较好的生态群落,但却很少出现豹的踪迹。

上一篇:维吾尔族餐桌上的“三朵奇葩” 下一篇:丛林隐士—云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