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段专业课内容整合的探讨

时间:2022-10-14 01:34:07

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段专业课内容整合的探讨

摘 要:本文根据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的具体内容以及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专业课与专题课内容的重合,以达到重新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明清文学;明清小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63-02

“明清小说研究”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第六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方向所有专题课,均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选修课程。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都要求在之前修过中国文学专业课,且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轮廓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的作家作品等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程开设之后进一步开设与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不同、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提高课程,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主要体式进行的,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明清文学史专业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又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明清文学史的基本格局与研究现状基本上是非主流文体的小说和戏曲,占据了中心位置;而主流文体的诗文词,则居于边缘地带。以目前高校通用教材、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五章,戏曲三章),诗文占三章,散曲与民歌合占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占四章半,戏曲占一章半),诗文占二章。以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用郭兴良、周建忠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九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六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七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四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可见,明清文学史叙述已经完全背离了明清时期的文学真实,但从学术研究和文学演进的角度,又具有一定合理性。名家名著的评析乃小说戏曲章节之主要内容,然精英文学史观与学术研究资源分布不合理。仍以袁行霈教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小说戏曲占八章,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汤显祖各占一章,另有两章分别讲述“明代杂剧”与“明代传奇”。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小说戏曲占六章,其中《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各占一章,《长生殿》与《桃花扇》合占一章,另有两章分别讲述“清初白话小说”(主要是《醒世姻缘传》和李渔)、“清中叶小说戏曲”(主要是《镜花缘》和蒋士铨)。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文学无论是从教学角度还是从研究角度,主要方向均为明清小说、戏曲,而其中又以小说为主。这样就出现了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交叉应该怎样解决的问题,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程讲述什么内容,而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程又应该讲述什么内容?对这两部分重合部分又该如何处理?如果都以小说为主,那应该怎样侧重?

基础课和专题课教材的性质与范围:“基础课教材有述有论,以述为主;专题课教材有论有述,以论为主。”就是说,专题课虽然也有传授知识的内容,但比基础课有所拓展和深化;专题课论析的成分居多,尤其是有争议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细节描写方面。明清小说研究课开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拓展学生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明清小说研究的内容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一种是全面综合的研究方式,这种方式带有宏观的史的规模和性质,涉及到的作品比较多,包容面广,力求提炼和概括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文学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比如我们既要讲述明代“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等明代短篇小说,又要讲述主流小说史之外的其他小说,比如“剪灯三话”系列、《石点头》、“才子佳人”小说系列、《阅微草堂笔记》等;另一种是突出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即以在历史上和群众中影深广的文学名著为重点,明代小说重点讲述“四大奇书”、“三言二拍”,清代小说重点讲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通过对具体作品及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同时也兼及某些相关的文学规律阐释。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阅读很多作品,一些在文学史上属于二三流的作品,也没有必要硬性要求阅读,涉及面过宽就容易流于空泛,反而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名著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研究一些比较复杂、具有典型意义、在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作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提高他们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的目的。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吸收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体现着教师多年在明清小说方面的研究心得。有一些问题,有些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有些则存在着分歧和争论,在具体课程讲述中,我们应该既介绍共识,也不回避分歧,在摆出各家观点之后,任课教师一般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资料的缺乏或者问题本身比较复杂,一时难以得出结论,也只好实事求是地存疑,以待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艺术方面的欣赏,教师也只是提供一种角度、一种感悟、一种体认,重要的还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探索,在审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

为了整合教学内容,经过文学院专家论证,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明清小说部分拟讲授内容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明清文学专业课中关于小说部分一共38学时。总课时工54学时,留下部分课时讲授明清戏曲、明清诗文,其中关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最多也只能安排6学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几乎无法深入探讨这些作品的深层次意义,只能放到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中去讲解。因而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主要讲授内容设计如下:

两表对照可以看出,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尽量避免与明清文学专业课重复。专业课已经讲过的,专题课尽量不再讲述,专题课是专业课的深化。以第十二讲《红楼梦》与《甄执》为例,一部是屡创收视历史记录,网络播放量已突破20亿,独占鳌头、红遍全国的电视剧,一个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文学作品。只要是细心的受众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无论是在语言运用还是情节设置、人物安排等方面都有一定相似之处。本课要结合《红楼梦》与《甄执》具体内容展开讨论,组织学生搜寻《甄执》对《红楼梦》的模仿与借鉴,以期通过时下流行元素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兴良,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赵志毅.文本与人本:高校德育方略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周先慎.明清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罗甸:山青了,人富了,猴儿回来了 下一篇:从《尼各马可伦理学》看亚里士多德的“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