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将心比心,怨亲平等

时间:2022-10-14 12:06:42

星云大师简介

1927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2岁剃度出家,21岁时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中国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和佛教学院,培育佛教人才,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著有《星云禅话》、《迷悟之间》、《包容的智慧》、《往事百语》、《宽心》等。

刘长乐简介

1951年出生于上海。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管理人员,1996年3月创立凤凰卫视,获颁香港城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担任南京大学校董及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著有《东西论剑》、《再造天堂》、《包容的智慧》(与星云大师合著)等。

长乐先生:有些人觉得人际关系难处,常常抱怨单位里钩心斗角啊,人际关系复杂啊。其实,哪里关系不复杂呢?看不懂就不必看,做好自己就好。自己怎么做?“在人之上的时候,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的时候,把自己当人。”

奥巴马在竞选的时候,有记者问了他一个关于副总统候选人裴琳女士的问题。记者说,裴琳有一个18岁的女儿未婚先孕,你怎么看?这个记者想出裴琳的丑,问题一说出口,在场的人都很紧张,但奥巴马却很轻松地说:我妈妈也是18岁生的孩子。

这个回答非常了不起,因为他不是站在一个评判的角度去谈论这个问题,他用那种最谦卑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这是真正的“将心比心”。他的这个回答让在场的新闻记者都很折服。

星云大师:人际之间如何相处?一般人总认为自己很伟大,别人都不如我,因此常要跟人家比较。过去有人举个譬喻:中国人的民族性有如雄鸡,只要一只公鸡“咯咯咯”一叫,其他的公鸡马上就会跑来啄它的头和鸡冠,不准它抬头,不许它超越自己,更不许它比自己高明。

长乐先生:我有一位朋友,他最大的优点是从来没有在背后说过别人的坏话。这一点很了不起。谁没有妒忌之心?谁没有愤懑之时?这位朋友难道对别人真的没有意见?肯定有,但是他真的能做到不背后说人是非,这很难得。

人在社会上有朋友,也有敌人。不一定是战场上两军对阵,杀得你死我活,才叫敌人;商场有商场的对手,同行有同行的冤家,利益有利益的敌人,“同行相嫉,文人相轻”,很多人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其实还是出于嫉妒的心理。

星云大师:基督教说“爱你的仇敌”,佛教说“怨亲平等”。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有不少徒众跟随我,我告诉他们:一枝钢笔,送给他而不给你,你不但不能嫉妒他,反而要欢喜他;因为他是你的前辈,他没有,你就不可能有;这次他拥有了,下次可能就轮到你有了。因此,我们要有“让别人有,我没有无妨”的心量。

只知向人家要求,是贫穷;懂得给别人,则表示富有。不过也有人说:“我既没金钱,也无宝物,没有东西可以给别人,但是见到别人拥有,心里很欢喜。”这就是心里的富贵。从建设心里的富贵起步,自然就会有乐趣。

所以,现代人应有什么样的观念?第一要从退让中体验乐趣。在《百喻经》中有一段故事比喻说:有一个人家来了客人,父亲就向孩子说:“儿子啊,客人来了,快到街上去买些酒菜回来。”儿子去了好久都没回来,父亲就跑到街上去找,一看,儿子在街上和一个人面对面站立,父亲向儿子询问原因,孩子说:“这个人很坏,我走到这里,要他让个路,他就是不肯,而我也不想让他,所以我们两个人就在这里僵持了很久。”父亲一听,就说:“孩子,家里来了客人,你先把酒菜拿回去,爸爸来跟他谈一谈。”像这样双方不让一步的情况,也只有增加彼此的苦恼了。

有人问我:怎么把佛光山建在穷乡僻壤的大树乡?我说这是以退为进。因为当初我住在中国台北,有人请我吃饭,不能不去,你不去,他会说你看不起他;有人要找我开会,不能不去,你不去,他说你不合作;为了要看得起他、为了要跟他合作,天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忙得找不到自己。况且在人多的地方,还得受人我之间一些冲突的影响。这么一退,来到穷乡僻壤的乡村,只有我自己住,没有人麻烦我、阻止我、障碍我,同样能成就事业;不一定要去强求。所以,退让不是没有力量、不是消极的;退让是智慧之举,更需要大勇猛。

长乐先生: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让步非但不会降低自己,反而赢得了敬佩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星云大师:我在佛光山的一次徒众讲习会中告诉大家:“什么人能干,什么人不能干,从一个小地方就可以看出来。凡是能干的人,叫他做什么事,他大部分都是承诺:“OK!OK!没问题!”不能干的人则推三阻四,事事拒绝:“这个不对,那个不可行。”当然有很多事情实在不容易做到,但是我们在拒绝的同时也要有代替,不要让对方难堪,要时时想到给别人一个助缘。

二三十年前,经常有信徒的子弟来找我,希望我能为他们介绍一份工作,或者推荐他到某机关任职。那个时候人浮于事,要找一份差事很不容易,更何况自己也不知道帮他介绍的工作适不适合,更不知道他的耐心、恒心、毅力究竟如何,但是基于和信徒之间的香火因缘,总想要助他一臂之力。

于是千辛万苦,打听联络,穿针引线,好不容易帮他找到职业,赶忙去通知他,不料对方却说:“不要了,我已经在别处上班了。”我当时心想:自己白费一场心也就算了,但是对机关主管失去信用,要我如何交代呢?他们也是卖一个面子啊!

这种情况几次以后,再有人找我介绍工作,我心里虽也起了警觉,但轻言拒绝,断了别人的信心,总是于心不忍,所以我想出了一个代替的办法,就告诉他:“你先看报纸的寻职栏,或者我提供一些数据给你,你认为这个职业和你的能力、兴趣吻合,就自己打电话过去。”对方往往说:“不行啊!他们不认识我,又没有人介绍,不会采用我的。”我告诉他:“你可以向机关行号的主管介绍自己的专长,并且说:‘我让你试用两个月,两个月以后,如果你觉得我可以用,再续用;如果你觉得我不适合,我就走。我是来让你试用的。’老板听说你是来让他试用的,他不需要负什么责任,也没有人情负担,就会试用你。如果你能经得起试用,可能就会一帆风顺,前途光明;如果你经不起试用,那就得重新调整自己,重新学习。”经过我这一番分析说明,年轻人求职大都能无往不利。

代替拒绝不是简单的表面功夫,必须打从心里先不要有抗拒、排斥的念头,从而平心静气面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切忌鲁莽行事,迁怒别人。有许多人说:“师父,您何必如此客气,直接说明拒绝就好了。”当然,拒绝只要一句话,非常简单,但是它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我宁愿自己麻烦一点,找寻代替的方式,让对方能够接受,让对方能够成长。我每到一地,均十分留意当地的事物。数十年来,我发觉教育出问题的地方,往往在于父母师长习惯以拒绝的态度来对待下一代;而人际关系出了问题的人,大都在于他们经常用拒绝的方式来否定别人。

(摘编自《包容的智慧Ⅱ:修好这颗心》 星云大师 刘长乐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写给底层劳动者的歌 下一篇:书评:因为慈悲,所以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