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一季度运行分析及趋势判断

时间:2022-10-14 11:21:36

钢铁产业一季度运行分析及趋势判断

今年一季度,受市场需求预期增强影响,钢铁产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但国内市场仍处于需求淡季,钢材社会库存大幅增加。由于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后期钢铁企业生产经营仍将面临严峻形势。

一、产业运行情况

(一)粗钢生产保持增长

1—3月份,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累计产量分别为17823万吨、19189万吨、2455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6%、9.1%、12.3%。

(二)钢材出口继续增加

1—3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443万吨,同比增长18.8%;累计进口钢材323万吨,同比下降5.3%,进口钢坯15万吨,同比增长38.6%。材坯合计折粗钢净出口1176万吨,同比增长28%。

(三)钢材库存由降转增

钢材库存自去年3月份连续9个月下降之后,去年12月开始上升,其中社会库存上升明显。截至3月末,全国26个城市五种钢材的社会库存量为2192.7万吨,比1月初增加1004.7万吨,增长84.57%。

(四)钢材价格先涨后跌

今年以来,受经济增长预期向好的影响,钢材价格逐渐上升。受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尤其是建筑钢材价格快速下跌。

(五)利润同比增加环比减少

今年前3个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利润分别为13.38亿元、9.98亿元、2.67亿元,环比减少。与去年一季度亏损10.34亿元相比,同比扭亏为盈。

(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

1—3月份,全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924亿元。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5.4%,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1.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768亿元,同比增长1.9%,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二、后期趋势判断

总的来看,今年钢铁行业的整体市场环境会好于去年。随着二季度传统需求旺季的到来,钢材市场需求会有所增加,但由于产能规模较大,生产成本处于高位,钢铁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根本好转。

(一)去库存任务艰巨

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同时汽车、家电等行业今年预计将保持小幅增长,但受资金紧张、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制约,上半年的产量增幅可能低于一季度。由于一季度钢铁产量增长过快,库存大幅上升,因此二季度钢材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二)钢材贸易摩擦加剧

今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明显增多,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三)成本压力不断加大

随着资源、能源价格及财税等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运行成本增加,成本在逐步提高。

(四)低盈利状况将持续

铁矿石等原燃材料价格与钢材价格涨跌不同步,是影响钢铁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考虑到高价原料成本结转的滞后性,今年第一季度的高矿价将加大后期的成本压力,预计二季度将延续低盈利状态。

三、调控措施建议

(一)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发挥市场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对各地不合理的政策、制度予以清理,促进土地、矿产资源出让公开、透明,避免各地直接干预投资,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二)逐渐提高钢材使用标准

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建筑领域的用钢标准,推广使用钢结构;以高强度、减量化、耐腐蚀、易回收为原则,在汽车、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领域逐步提高设计和使用标准,发挥需求侧的调节作用,倒逼落后产能和低质量产品退出市场,降低钢材使用强度,促使钢铁产品升级换代。

(三)进一步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

有关部门要加强铁矿石进口秩序的整顿,指导钢铁协会、五矿商会做好铁矿石流向管理,切实推行铁矿石进口制,提高进口铁矿石企业的资质标准,减少市场投机炒作,稳定进口铁矿石价格。

(四)鼓励以产业协作带动间接出口

在目前贸易摩擦激增背景下,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可以搭建钢铁企业与下游企业交流的平台,鼓励钢铁企业与建筑、机械等行业加强合作,以下游产品和境外投资项目带动钢材间接出口,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供稿)

上一篇: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下一篇: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