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和女人都想读懂对方

时间:2022-10-14 11:00:58

找茬儿吵架

两口子间的争吵,据说较多是由女人最先挑起的。一点细微的小事,便会成为女人挑起争吵的事端,而且,她们会由小及大,很快将争吵引入对丈夫的整体指责。于是,她们被说成“找茬儿”,意即没事儿找事,存心要吵架。这,也许是事实。

海特在她的性学报告《情爱卷》中提到,因为丈夫总是拒绝交流,女人长期受抑制,以致她们不得不通过争吵的方式把心中压抑的话倾倒出来。

也许是中国文化推崇“沉默的汉子”。女人们希望她们所爱的男人能够多谈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及困难,并过问她们同样的问题,但让男人敞开心扉是极为困难的,同样,男人也不愿意倾听女人的感受。

当一个女人对丈夫讲述自己的内在感受时,男人总是习惯于认为是她过虑了,或是认为她太脆弱了,想得太多了,甚至是神经质了。他们不会认真地听女人的话,更不会设身处地地体验她们的感受。男人对女人的感受无动于衷,这使得女人很苦恼,她们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没有人关心她。这其实不是个别男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文化的问题。

与男人的这一特性相对应的是,妻子们总是善于发现丈夫的情绪变化,并鼓励他说出问题所在。这被德国女性主义学者古杜拉・罗伦兹称为“情感的家庭作业”,指女性设法使男性说出心底的话,保持开放的心灵。男性觉得自己获得这些理所当然,认为女人天生便是体贴、关怀别人的。但他们对自己的责任视而不见,仿佛夫妻双方不需要情感上的相互支持。

海特在自己的情爱报告中总结说,因为男人不要畅谈,因为沟通不够,因为双向交流不够,情绪上备受骚扰的女人会挑头吵架。对于某些非谈不可的事情,她们非得自己“闹出来”,这便以吵架的方式出现。这使丈夫加倍责怪她们太爱抱怨,妻子们受丈夫的这种责难会有罪恶感,不敢说出让她们心烦的事,结果是女性淡化自己的情感,看轻自己的存在,内心空虚而沮丧。一个人得不到回馈,长期受到所爱的人的轻视,会对他的人格和自我认同带来威胁,至少威胁到他表达自己身份的能力。

检讨我自己的生活,也确实有“逼”妻子与我吵架的时候。我其实是一个愿意交谈的人,但只是倾听的耐心与能力不够,妻子可能会了解我的想法,而我却不了解妻子的感受,她的心思压抑久了,便要吵架。我总是习惯地以为,吵架中妻子提到的一切,不足以构成她吵架的真正原因,她不够理智,而事实上,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男人的霸权。

许多男性都不了解他们所爱的女人心中的想法,这是对男女关系最大的伤害,只有当我们公平开放地讨论,让生命彼此交流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平等。

女人的抱怨与争吵,恰恰是为了使双方关系改进。如果她们对婚姻关系彻底失望了,便不会再争吵了,因为她们已经不需要丈夫的了解与沟通了。所以,我们要感谢女人们的“找茬儿吵架”。

欺负丈夫的“恶女人”

有这样一些被咒骂的“恶女人”,她们或是对丈夫过于苛责,嫌他们赚钱不如邻家的男人多,功名也不及邻家的男人;或是将性作为控制丈夫的一种手段,在满足她们的要求前不许丈夫近身。总之,她们对丈夫采取了蔑视甚至敌视的态度。

男权社会不可能不骂这样的女人,甚至女人们也骂她们。我们却很少认真地想一想,促使她们这样做的背景是什么?

在我看来,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丈夫的成败对她太重要了。

婚姻仅仅是男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却是女人生命的全部,即使对现代女性来说也是她们生命中最最重要的部分。她们从小被告知,“嫁得好”是至关重要的。女人自己事业的成功并不受到关注与鼓励,而嫁一个有前途的男人以获得一生幸福的思想却耳濡目染。婚姻是未来的保证,丈夫是终生的寄托。

我们不难想像,在这种思想下走入婚姻的女人对丈夫所抱有的是什么样的希望。而她们往往很快会发现,男人也并不都是出类拔萃者,自己的丈夫便是个很平常的人,远远无法带给她所需要的。于是便会与邻家的男人做比较,想像着是自己嫁错了男人,而远未认识到这种“嫁得好”的观念本身有什么问题。

对于这样的女人来讲,婚姻毁掉了她,同时也毁掉了她的丈夫。越是自己没有地位、没有事业的女人,越会加倍苛责丈夫。看不到自身获得幸福的希望,便将幸福完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对他们自然也要求有加了。

波伏娃说:“她要求,因为她贫乏。”

但是,男人的优越地位似乎并未因此而改变。女人们最气愤的是,丈夫不是理想中的丈夫,却还是男人,有权利提出各种要求。她们没有其他方式对付这些男人,既然性是女人最重要的财富,便也只能以此为手段进行报复,不让他轻易地获得了。既然当初嫁给他便是为了得到幸福,他没有给我幸福,我便也可以不给他最想要的性――这便是女人的潜意识思维。这样,女人便觉得自己不再是完全顺从的,而具有一定主动性。

对丈夫能力、相貌、成绩的苛责,便这样与控制性的“给予”联在一起。女人一方面使自己失望的心情得到部分解放,另一方面也将男人贬低了。

女人对丈夫的“欺负”进一步表现了她们的依附性:她将夫妻关系的成功、未来、幸福及生存状态都放在丈夫手中。没有他的成功,她的生活将被毁掉,也不可能成功。

何时,婚姻不再是女人的“职业”,这一切才有望改变。

女人的难缠与男人的冷漠

我所接触的一些男人和女人,谈及对爱情的态度,男人总责难女人“难缠”,对情感要求太多太高,而女人则怪罪男人“冷漠”,对爱情不够投入。性别战争在这里显得不可调和。

这状况的形成原本是极好理解的。女人从小便接受这样的教育:她们要爱他人,对丈夫不只是要付出感情,而是要付出全部感情。男人从小便接受这样的教育:他们要事业卓越,儿女情长有碍成功,显得软弱,不是男子汉应有的表现。于是,女人的多情受到鼓励,男人的薄情得到支持。男人被训练得将事业、金钱看得最重要,而女人则被告知爱情最重要。

男人们之所以能够薄情,正是因为先有了女人的多情。男人虽然想要无家的自由,但更喜欢家庭的安全,传统上认为女人对男人的依赖更强,事实上正好相反。男人实际上比女人对情感的依赖性更强,他们需要有女人爱他们,关怀他们,为他们奉献爱情与生命。于是,女人的“难缠”便应这样的需要而生了,但男人另一方面又贬低符合自己规范的女人,以此显示自己的男人气概。如果女人们撤走她们的多情,男人们便傻眼了。所有表面刚强的神话,都是因为后面有温情在支撑着。

男人为女人提供了关于爱的双重标准,一方面让她们无条件地付出,另一方面又说她们太缠绵。社会推崇的好女人的形象总是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支持他人,为了他人付出,无私地爱。如果一个女人不“钟情”和不能无条件地“付出”的话,她们又会被社会责难。无论女人如何做,她都注定被置于受轻蔑的境地。

我们习惯于说女人“缠人”,这暗示着她们需要超量的感情。而事实上,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到底是女人要求的太多,还是男人给予的太少?女人之所以“缠人”,是因为她们得到的远远不够罢了。爱需要表达感情,男性这种表达的能力是否退化了呢?

女人得不到足够的爱作为回应,她们中的一些人开始被迫采取男性的价值观,将爱情看轻。我自己也曾劝一些处于情感困境中的女性,少付出一些爱。女人如果需要从不幸的爱情中解放出来,便只能不要爱得太多。但是,这是人类社会理想的选择吗?将爱情关系视作生命中最重要内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又失去了什么呢?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女性的价值观该改,还是男性的价值观该改?

错的也许是我们这个不断恐吓男人的文化,使他们惧于与女性建立起深厚的爱情关系。缠绵的男人有些时候甚至也要受到女人的嘲笑,称之胸无大志。男人为什么不能够也缠绵一些呢?到底有多少人真正认为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放弃王位是一种英明呢?即使我们嘴里称颂着,如果换成我们自己,我们会放弃吗?

与爱情关系纠缠在一起,并不一定使我们变得脆弱。而且,刚强也不一定是男人的美德。最深刻的爱情使男人回避,我们已经为之丧失了很多,许多男人表示,他们并没有与自己最爱的女人结婚。

男人们应该试着以另一种方式解释情感,解释刚强,柔而刚也许应该成为一种理想;女人们也应该试着以另一种可能诠释两性理想的状态,仍保留爱心的美德,但是重新解释爱心。爱意与付出仍是她们所推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男人无条件地给予。

女人间的悄悄话

很小的时候我便对女人间的悄悄话感到好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止一次从文章中读到这样的句子:“她们谈着只有女人间才有的话题。”什么是“只有女人间才有的话题”呢?我被这神秘吸引着。

姐姐和她的女朋友扎在房间里,关紧门,可以叽叽喳喳地聊一下午,声音很小,我一句也听不清;同学中的女生更经常地凑在一处,亲密无间地小声嘀咕。显然,女人们通过这样的谈话增进着彼此的感情。我便猜想,这私秘的话题一定与性有关,所以才没有男人的份儿。但越是没男人的份儿便越吸引了我的探求欲,谈恋爱后,曾经很认真地问过女友:“你们女孩子在一起谈什么悄悄话儿?”女友说了半天,我也没听出什么特别的地方,都是大众话题,就能够把她们拉得那么近吗?

今天我才懂得,女人间悄悄话对她们感情交流的重要,不在于谈了什么,而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谈。

我们这个世界盛行的交谈方式完全是男性化的,语言也是男人的语言,思维也是男人的思维。男人强调的是交谈效益。他们谈话的目的性突出,注重理性,一切都与男性角色的要求相符。而女人原本不是这样的,但她们作为弱势群体,也不可避免地被夹裹着采取了强势人群的交际方式。同男人交谈时,女人往往不得不采取男人的语言,而只有当与同性在一起的时候。她们才能够真正使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思维方式,说着属于女性自己的“悄悄话”。

女人间更关心彼此的感受,更能够互相认真倾听对方的倾诉,更能够相互理解,并提供符合女性心理的建议。而这一切男人都做不到。女人们有更微妙的沟通方式,能够理解彼此的感受,谈话时比较精细,比较会刨根问底,不会妄加批评。而这些也正是与男人背道而驰的地方,女人的精细在男人看来是唠叨。

女人肯付出,注重谈话的双向交流,待人热情、平和,不竞争。男人则正好相反。女人认为朋友间的基本要求是聆听,而男人自我意识极强,谈话时几乎从不考虑听者的意愿。所以女人有心事只能去找女人说,男人想找一个说话的人,也得去找女人。

我们便不难理解,何以女人们需要自己躲到一角去说些悄悄话,她们是为了拒绝男性话语的侵扰。这样的侵扰已经遍布日常生活了,所以躲开男人时便显得格外珍贵。

海特在自己的性学报告《情爱卷》中提到,女人间谈话的重要功能,是使女人有机会讨论自身的价值体系,肯定自己的想法。她们的价值体系和社会主导的男人的体系是不一样的,透过这样的谈话,女人才了解两套体系的不同,寻求支持,定义自己的价值体系。

女人间易于建立亲密的友谊,文化则反对男人间建立这样的友谊,这二者与他们的谈话方式密切相关。女同性恋者多于男同性恋者,也与女性间更易于沟通、交流、建立深厚情谊密不可分。女人的悄悄话,实际上仅是更密切的心灵交往。

男人应该向女人学习,注重聆听,不妄下断语,给予对方理解和支持,关心对方,以改变人类关系。如果这些能够做到,那“只有女人间才有的话题”也将不复存在。

上一篇:母亲,我愧对你 下一篇:永远的火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