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科学发展工作汇报

时间:2022-10-14 07:45:57

交通科学发展工作汇报

一、四化管理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枣庄模式"

"农村公路建设,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但如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管理养护,农民群众势必重走''''老路'''',过去的''''民心工程''''就会变成''''民怨工程'''',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枣庄市交通局局长牛佳棠认为。基于这种认识和责任感,枣庄市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人员、资金、责任、考核、奖惩五个落实的"枣庄模式"。制定了《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四化管理标准》、《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四化管理标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路线四化管理标准》,对区(市)、乡(镇)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岗位职责、场所建设、工作制度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农村公路管养路线提出了总体要求,对路面、路基、桥涵构造物、安全保障和沿线设施、绿化、日常养护管理等,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标准,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制定各项标准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业务培训,使管理养护人员准确掌握、熟练运用工作标准,达到了规范操作的目的。在养护技术保障方面,投资3000多万元,组建了5处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实现了养护设备集中使用、小修等养护工程集中处理,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农村公路管养是否到位,资金保障是关键。为确保管养资金及时足额拨付,枣庄市明确规定,对养护资金不到位的区(市)、乡镇,限批其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养护计划,对达到四化管理标准的区(市)、乡(镇)进行奖励,增强了区(市)、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的责任心。20*年,作为全国贫困县之一的山亭区,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付了专门的养护资金,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的滕州市发挥财力优势,在20*年上半年养护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下半年又追加投资200万元,以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养护力度。

二、四化管理铸就"三位一体"治超长效机制

枣庄市属资源型城市,曾一度是全省超限超载的"重灾区"。早在2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枣庄市交通部门与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集中整治交通秩序,严厉打击超限超载,形成了路面执法的高压态势。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治本之策,创造性地实施了道路货运源头管理,严把运输资质关、货物装载关、车辆过磅关、车辆出场关"四个关口",从源头上控制超限超载,实现了地方政府、厂矿企业、运输业户和货主的多方共赢,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高度评价。

由于枣庄地处鲁苏两省交界,过境车辆多,加之源头管理难以完全覆盖小型、零星货源点,"屡超屡罚、屡罚屡犯"的现象较为突出。为了更好地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枣庄市交通局按照集约化管理的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交通执法资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车辆、从业人员、运输业户实施追踪处理。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整合了交通内部的运政、路政、交通稽查、车辆技术、货运源头等管理系统数据,实现了各执法机构间的资源共享和快速协作。明确处罚标准,严格队伍管理,建立健全了黑名单、依法裁量处罚、质量信誉考核等配套处理制度。通过实施超限车辆追踪处理,增加了超限违章成本,使运输车辆、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超限运输的后果,促使其自觉守法经营。超限车辆追踪处理与源头管理、路面执法互为补充,形成了"源头管、路面查、事后追踪处理"的"三位一体"治超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了治超成果,使枣庄的超限超载率较好地控制在3%以下。

三、四化管理为交通科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交通工作社会性强,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过去由于交通部门在管理、执法工作中缺乏相对完善的标准、规范,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工作漏洞和管理盲区,导致群众对交通工作不够理解、认可,甚至有抵触和对立情绪。四化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于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在交通行业的落实,四化管理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四化管理,能够更好、更全面地解决执政为民的问题,不断满足群众对交通行业的需求,真正做到"建设、管理、服务"并重,妥善处理交通量的增长与管理的矛盾,推动传统交通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促进交通科学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在四化管理工作中,枣庄市交通局首先对涉及交通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逐一进行梳理,将四化管理置于依法行政之中。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各类管理事务的作业流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一切流程明晰规范,所有环节有条不紊,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通过明察暗访、跟踪考核等多种形式,加强过程控制,减少管理行为的偏差和失误,实现管理过程的井然有序、规范高效,从根本上解决管理"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对外,牢固树立为民、利民、便民意识,在执法过程中,本着宽严相济的原则,实施人性化执法,运用标准裁量权,贯彻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立法精神,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运输业户,进一步健全便民服务设施,畅通征求意见渠道、投诉举报渠道、服务救援渠道,建立群众评价服务质量机制,为群众出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化管理的深入实施,显著改善了交通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履行了为民、利民、便民的宗旨,社会各界对交通行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在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枣庄市交通局连年取得优异成绩。20*年,又以市直59个参评部门总评第二、18个行政执法类部门单评第一的佳绩,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并受到了通报表彰。在年初召开的2009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枣庄市交通局被国家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成为全省交通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交通主管部门。

上一篇:城乡规划法工作汇报 下一篇:行政平等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