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时间:2022-10-14 07:35:38

第六届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2012年11月16日—19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六届青年杯”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这次观摩活动中我共听了16节课,包括《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循环结构(二)》《有趣的杨辉三角》《二分法与方程的解》《二项式定理》等.有些内容是两个教师同上的同课异构,每节课都很有特色.课后,我听有经验的专家点评,并向专家请教了许多问题.回来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思考实践,真正感受到这次观摩活动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一、学生教师“双主”地位改变

这次观摩活动中,每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较充分的体现.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实践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真正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如《有趣的杨辉三角》这节课,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广西钦州市灵山中学的赵金成老师,她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课堂上她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是由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探讨完成的,当然这与她的引导和点拨是分不开的.本节课赵老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四个问题设计展开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1:计算(a+b)n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并插入以下表格中,通过填表你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2:观察“杨辉三角”你能得到哪些数字规律?(学生填到课前发的习题纸上)

问题3:请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并试着证明你的猜想.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表你们的看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杨辉三角中蕴含的数字规律,再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现的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注重运用了转化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把观察到的规律证明化归为组合数性质的应用,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了探究—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探究与交流的时空,能经历规律的发展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显著.

二、语言简单明确,评价趋于多样化

这次参赛的各位教师教学语言精练,不管是教师的引导语还是提问语或评价语都十分的准确到位.例如,河北邯郸市第四中学张兴娟老师《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节课,张老师开篇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将学生带入这节课的学习中.问题1:你会求哪些类型方程的解?小组讨论有哪些不会求解?(并让学生把所提问题归纳并板书到黑板上)问题2:能不能求方程的近似解?以求方程x3+3x-1=0近似解为例,进行以下探究:1.怎样确定解所在的区间?2.怎样缩小解所在的区间?3.区间缩小到什么程度满足要求?

本课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产生的,所以教师的引导语与提问语对学生顺利完成这节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提问语之外,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也是各有特色,也有教师给学生的回答作出动作鼓励评价,如竖起大拇指或给学生以热烈的掌声.与以往的教师评价不同,现在教师更善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潜能,并能以自然、真诚、恰当的语言及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对新教材挖掘深入

与旧“大纲”相比较,新课程在知识结构内容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

(一)知识结构的变化

新课标的一个大变化就是“模块+专题”结构和学分制,与以往的高中数学课程相比,这次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其中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构成,具体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课程分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具体如下表所示:

注:上图中代表模块(36学时);代表专题(18学时).

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选修系列1、系列2.其中系列1是为希望在人文社科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是为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二)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的内容有较大的变化,不仅增加了一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教学发展和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内容,如算法初步的基础知识等,而且对某些原有的内容也做了一定的调整,特别是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内容.例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倪如俊老师上的《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案例如下:

1.课堂引入

(1)生活中的抛物线

①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②南京秦淮河三山桥的桥拱的形状是抛物线;

③卫星天线是根据抛物线的原理编造的.

(2)数学中的抛物线

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2.抛物线的定义

(1)抛物线的画法

①介绍作图规则.

②动画展示作图过程.提出问题:求所对应的点M满足的几何关系是什么?

③分析作图过程.提出问题:在作图过程中,直尺、三角板、笔尖、点F中哪些没有动?哪些动了?绳长|AC|、|MC|、|MF|、|MA|中哪些量没有变?哪些量变了?

④结论:动点M满足的几何关系是:动点M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它到直尺的距离.

以上是倪老师通过生活中的抛物线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抛物线的必要性,再通过类比椭圆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去学习抛物线,通过画抛物线的图形过程抽象概括出抛物线的定义,课改后抛物线的内容介于椭圆和双曲线之间,而大纲教材中抛物线的内容在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之后,大纲教材注重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学习,而新教材这样安排恰恰淡化了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所以倪老师没有运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引入说明,对教材的挖掘和把握很精准到位.

四、个人的反思

这次优秀展示课,都是新授课,包括概念课和探究课,特别以概念课为主.新授课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照本宣科,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并且效果也大打折扣,那么应怎样上好一节新授课呢?我的思考如下:

1.备好课——教学设计

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就是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备课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的解决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器材和策略以及相应的教学工具(包括媒体),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确定,教材的分析和处理,学情分析,教法选择,教案的编写.

2.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完成之后,教师应根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在教学中,决定课堂教学优化与否的关键要素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1导入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板书画图技能;4.讲解概念技能;5.教态变化技能;6.教学演示技能;7.提问技能;8.反馈强化技能;9.组织教学技能;10小结技能.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通过这次学习观摩,再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倍努力,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及饱满的热情全身心一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上一篇:电视达人 第6期 下一篇:《阿努比斯公寓》:谜团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