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天才 神韵为王

时间:2022-10-14 06:57:25

陆爱风从小在玉雕之乡――苏州光福受到玉雕工艺的熏陶,他是个天才,对玉的本质有着常人没有的敏锐感。20岁出头时就已经在苏州小有名气,可以独立设计和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如今他对高古动物、器皿件的把握已经游刃有余。培养出一批忠实的“粉丝”。但是他不是大师。在如今大师、名家漫天飞的圈子里,他的个性及作品都显得清新脱俗、独具一格,更像是一位游荡在玉雕江湖中的名仕。

险些半途而废

陆爱风18岁进入玉雕行业,是出于师娘的一句话。当时师娘来他家做客,看到大眼睛的陆爱风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就问他愿不愿意学玉雕。在他们那个小镇上,玉雕行业颇为兴盛。于是陆爱风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从此跟着师傅陆永良学习玉雕。

由于他的勤奋和对玉器加工的天赋,很快就掌握了玉雕的基本技术,一年之后就学成出师,做起活来有模有样,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但是陆爱风的同龄人还愿意从事玉雕行业的已经不多了,都嫌这门技术累、脏、而且枯燥。于是当时年轻贪玩,也有了一点积蓄的陆爱风渐渐坐不住了,玉雕的工作也就搁下了长达一年。虽然不再做活,但是陆爱风的名气还在,不断还有人跑来找他拜师学艺,这其中不乏比他岁数大、比他早进入玉雕行业的人。加上当时台湾兴起玉雕收藏热,很多台湾人来苏州“扫货”,市场很好。于是陆爱风也重新拾起玉雕工具,但是这次陆爱风感觉压力很大,一是带着几个希望学得一技之长的学徒、二是做玉雕的人多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古玉新风

陆爱风知道如果还是凭着从师傅那里学来的基本功。做些人云亦云的物件肯定很快会被市场淘汰。于是他一有空就去博物馆看那些馆藏的高古玉雕,陆爱风很喜欢战汉时期抽象、古朴的玉雕作品。他们虽然没有明清玉雕的繁琐、精细的雕工,但是寥寥数刀已经神态尽显。开始。陆爱风照猫画虎的模仿战汉时期玉雕作品,后来他觉得模仿得再像,味道也还差一些。苦思冥想之后。陆爱风总结出一条自己独特的玉雕创造之路。只是简单模仿是不够的,因为他不是生活在战汉时期的人,他无法身临其境的体会当时玉雕创作者那种心态和环境,所以即使形象再逼真,神韵还是不够。但是如果以战汉时期的雕刻手法。再加入现代思想元素,则大大不同――这样会使得作品看上去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时代特征又十分明显。

例如,陆爱风雕刻的玉蝉,脱胎于著名的“汉八刀”,但是无论是造型还是线条都更加圆润。圆鼓鼓的大眼睛显得灵气十足,在蝉翼上比汉代造型多了数道看似不经意的线条。但是轻巧、透薄的感觉跃然眼前,仿佛随时会抖抖翅膀,翩然飞去。

陆爱风最为擅长仿古兽。他的古兽在头部处理上和战汉时期风格造型基本一致,但是眼睛、四肢关节、尾巴的处理上更加圆润,更适合把玩。通过眼睛、嘴部的一些细微变化。让动物形象更加生动。有的凶猛、有的可爱……寥寥数语已经大致概括了陆爱风的玉雕风格,但是形成这一风格并不是三、两天的功夫――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又能独立于世的创作之路,足足用了陆爱风5年时间,请教了无数高古玉研究专家,走访了全国馆藏有高古玉的博物馆。

神韵为重

陆爱风凭借他独具一格的作品在苏州崭露头角,虽已闻名苏州玉雕圈,但是其孤傲的性格让其工作的作风颇为另类。不参展不宣传的作为使之到现在在圈外还是名不见经传。他说不是刻意“叛逆”,而是觉得自己火候不够。想要等到作品真正成熟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认为,一件好的玉雕作品,不仅要赏心悦目,更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例如他获得2009年玉器百花奖金奖的龙凤佩是一块白玉籽料设计成的汉代鸡心佩造型,传世风格与摩登线条在艺术化的设计语言下完美融合。玉的边缘上附着一大块胭脂红,好似玻璃窗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分明就是浮龙翘首,红红地升了起来。创作者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局部突出手法,使风格显得既随意、又充满造型感,流转、萦绕,任曲线延绵,可谓神来之笔。,

从2008年起,陆爱风主要以做和田白玉籽料为主。好料是成就一件好作品的基础,然后是雕工,最重要的是创意。在他从事玉雕行业的十几年间,他发现真正的收藏大家、内行人在关注雕工细节之余,更为注重的是作品的韵味。例如貔貅,历来是爱玉之人喜好的题材,但是貔貅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生物,可发挥的空间极大。动物比例、动态处理方法不同,就能创作出十几种形态各异的貔貅作品来。正因为他对每件作品的一丝不苟,所以看到他的玉雕,即是一种脱俗的兴奋。

在仿古兽的把件已经做出一定成绩之后,陆爱风又琢磨着在技艺上更精益求精,使作品线条看起来更简洁。简洁并不简单,而是要进一步简化线条,以面代替线条,使得作品看起来更具立体感。另外器皿件也是陆爱风擅长的类型,只不过在仿古兽的盛名之下难免被人忽视,陆爱风不无骄傲的告诉记者,他的器皿件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工艺精湛。如果说动物把件还有人可以模仿其外型。那么器皿件是别人无论如何也模仿不了的!

上一篇:陀罗尼经被考(二) 下一篇:师法汉玉 皇家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