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法汉玉 皇家气度

时间:2022-10-07 04:16:04

师法汉玉 皇家气度

自从2008年3月当选为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会长后,汉皇玉苑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健,已经无法再每日沉浸在他的古玉世界中怡然自得了,他也越来越少有时间从事玉雕创作了。数十年的古玉收藏经历,使得陈健总是会不自觉地站在收藏家的角度看待一件玉雕作品,这也使得他对玉雕的理解,有许多不同于其他玉雕大师的地方。正是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让陈健自己的玉雕作品,有种雍容华贵但又雅而不俗的气质。

收藏家出身的玉雕大师

陈健治玉是科班出身,1994年进彭城职大工艺设计专业学习毕业后,在苏州遍访民间刻苦学习深造玉雕技术,使自己对玉雕及玉文化的认识有深刻的理解和长足进步。2003-2006年在徐州成立汉皇(徐州)宾馆有限公司,和韩世集团合作从事房产开发、销售、商场运营、不动产投资等,受到市领导表扬及业内人士的赞赏。同期在香港注册汉皇(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并在上海、北京相继开出分店。总部设于苏州。

出于对古玉的喜爱,陈健在生意之余,走访全国各地和各大拍卖会,不惜重金收购古玉。目前,陈健藏有历代古玉数百件,其中有数十件精品,即便是拿到很多博物馆去,都是镇馆之宝级别的。陈健把这些藏品,当成是上天对自己的眷顾,让自己有这么好的机缘。在经年累月的把玩中,他逐渐对汉代玉器情有独钟。而在陈健自己的玉雕作品中,也随处可见汉玉对他的深刻影响。

传承汉玉神韵精髓

中国八千年的玉文化,博大精深,有大量惊世骇俗的国宝,我们当代人仿古,其实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很难找准古人治玉的那种神韵。虽然当代生产力提高了,科技发到了,工艺完备了,但是当代玉雕大师的艺术创造力。比起战汉古人,仍然是有差距的,所以当代玉雕要想超越战汉古玉的艺术高度,有很大的难度。陈健觉得,当代的仿古玉器,有很多都是形象而神非,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古玉上的符号,例如毂纹、龙头等搬到当代玉器上来。但是制作者并不理解古玉当时使用这些符号背后的含义。所以,成功的仿古,并不是做得与古玉一模一样,而是将古玉的神韵与当代生活气息相融合。创作出以仿古为基础的、有时代烙印的新作品。

陈健说,大家都觉得宫廷玉雕好,宫廷玉雕为什么好。因为当时都是名士、文人、大师在设计玉器,然后由玉匠来制作,而现在的玉雕,往往都是工匠设计、工匠制作的,设计者的学问和修养不够,直接导致了很多当代玉雕的文化内涵不够、品味不高。其实,现在业内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缺陷,但是都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古代工匠在制作宫廷玉器的时候,都是不遗余力的,极尽己能,除了把玉器做到最好,没有别的追求和想法。反观当代玉雕。很多人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在从事玉雕创作――为了大师的名号。等等。虽然我们不否认,现在有些大师是在踏踏实实地治玉,但是也有很多人更是“治名”,而不是治玉。

《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于玉比德焉……君,诸侯也,玉,谓佩也……”这也引导了统治阶层尊玉崇玉之风渐成风范。同时佩玉也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方面“君子们”严格佩玉的标准并以此来规范社会阶层的礼制,显示其威仪。另一方面“君子们”佩戴玉器来体现自身的美德和修养。这些成为把汉代玉器的制作与发展推向高峰的良好的思想基础。而陈健的玉雕作品,正是一脉相承地延续了汉代对玉的这种理解,以为“君子治玉”。做为创作的核心价值观。业内人士评价,陈健的玉雕作品,突现王者威严,雄浑大气,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工艺成熟,艺术性表现力丰富。陈健的玉雕刀法,大量采用汉代技术,苍劲有力。粗犷流畅,动物造型优美,转折有序,大有慑人魂魄之势,故又称之为“真浮雕”。

王者气势恢弘大度

在鉴赏玉器时,不可避免的就会提到“神韵”。在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神韵是以抒写主观审美体验为主,追求一种生动自然、耐人回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见之物中体味未见之意,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神韵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浑然天成而无造作的痕迹。用有形的载体传达无形的意境。通俗地说,神韵也可以说。就是传神或耐人寻味。

那么陈健玉雕作品的神韵在哪里呢?仔细品味他的作品后不难发现,其中感受最强烈的就是王者之气韵。《公羊传・成公元年》记载,“王者无敌,莫敢当也”,王者之气是威严,狞厉可畏,唯我独尊的霸气;君临天下,气吞山河的雄心;御凤乘龙,邀游天际的超凡能力。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后成为帝王的象征和化身,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项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龙纹,也是陈健玉雕中经常使用的素材,其造型清逸脱俗、自由浪漫、恢弘大度。深受广大收藏家喜爱。

上一篇:玉雕天才 神韵为王 下一篇:乘玉游心 知天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