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语课堂中的“调查”活动

时间:2022-10-14 05:59:43

浅议英语课堂中的“调查”活动

【摘要】“调查”活动,在英语课堂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笔者在一次公开教学中采用了这一活动,但看似精彩的课堂结束后,却产生了一些困惑。为什么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呢?其真能成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催化剂吗?

【关键词】英语课堂 调查 反思

国家《基础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调查”这一活动,在英语课堂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相关英语知识进行有目的的“调查”,获取相关英语知识,并在此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其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此活动的开放性(即:可以离开座位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为广大学生所乐于接受,也易为课堂教学增色(即:课堂气氛活跃)而深受很多教师的青睐和学生们的喜爱。“调查”的效果真的如此好吗?真能成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催化剂吗?真的完美无瑕吗?下面我就以本人在《Go for it》七年级上册第9单元中运用“调查”这一活动进行公开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Unit 9 Do you like bananas?》 本单元围绕表示喜欢(like)与不喜欢(don't like)的重点句型展开会话与教学活动,通过主要词汇的学习掌握相关语句: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 No, I don't. 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际语言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素质及能力。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要想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调查”活动,采用情景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促使“英语学习任务化,学习活动生活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动手、动口、动脑的作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无形中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句型“Do you like ……? Yes, I do.No, I don't.”向其他同学进行调查,并根据情况在表格中打“√”(表格见图1),然后进行汇报,将学生们汇报的结果写在黑板上(板书见图2),最后进行人称代换,把“I”换成“She或He”,让学生们很轻松地便掌握了“第三人称单数”这个对学生来说较难的语法知识。(板书见图3)

Do you like ……?

Yes, I do. No, I don't. (我喜欢/ 我不喜欢)

经过我的简单介绍后,学生们便拿着调查表和笔开始了“调查”,顿时课堂气氛热闹非凡。有的学生在用刚学过的句型进行调查,这时我对上好这堂课充满了信心,本以为这一环节不但能使本堂课“出彩”,而且还会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得到“升华”,从而飞到学生们的脑子中去。但在高兴的同时似乎听到了不是英语的声音,仔细一听,我还发现:有些学生甚至在用方言进行调查,还有的学生甚至直接让被调查者在自己的表格中打“√”……课后老师们都说这一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效果不错。但“调查”过程我却不太满意,这个“调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体现出为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而服务的价值。

【分析及对策】

“调查”的作用是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对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并促使相关的语言交流能力的逐步发展,为今后的语言交际和学习打基础,目的不在于看似热闹的课堂和其调查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于调查的过程。出现上述的情况,我认为与教师在调查前的“示范”和“组织”缺席有关。中学生学业压力大,难得有机会“轻松轻松”,且天性活泼,争强好胜,难免有些学生“轻松”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使用汉语进行调查等。因此要使“调查”这一活动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首先教师的“示范”不容忽视。在调查中应该运用哪些语言知识、怎样询问、怎样记录、怎样汇报等等,让学生在调查时做到胸有成竹。其次教师必须在调查开始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等,防患于未然并做好监督工作。为防止出现上例中使用汉语进行调查的情况,老师可以抽出来一个小组进行监督,谁使用汉语,谁就是明天的值日生。若没有,那么这一小组就认真听其他同学的调查,相信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自己也会默默地进行口头跟随调查,两全其美。相信“示范”和“组织”到位了,“调查”的质量就会得到保证,才能真正达到"出彩"的效果,从而使“调查”成为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催化剂。

总之,任务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是当今英语教学的主要流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设计各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使其真正为辅助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发挥其潜在的、不可替代的的作用。让我们共同探索,积极创新,让每个学生感到“English is easy ,English is fun”。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杨阳《英语教学法-技能与技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胡一宁 《实用英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滕家庆 《农村学生课堂口语交往情况的调查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

上一篇:浅议英语课堂中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 下一篇:构建中学英语开放型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