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琴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艺术

时间:2022-10-14 05:51:16

电子琴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艺术

【摘 要】电子琴是高科技在音乐领域的一个代表。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音乐老师更好的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能够为教师在进行现代音乐、电子音乐、电脑音乐的教学时,提供更为快捷、简便、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电子琴 教学 兴趣 指导艺术

音乐作为表达人美的思想与情感的重要工具,它以丰富美妙的想象力为基础,以特殊的艺术形式,抒发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情感,同时又通过对美妙生活的丰富联想,用“以声表情”的方法创造出声情并茂的听觉艺术。所以人们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创新的艺术。电子琴教学是学生比较喜爱并乐于接受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是音乐教学的深化。怎样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演奏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充分表现出教师的指导艺术。

一、师生互动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电子琴的兴趣,我还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选出十几首儿童喜爱的歌曲,从简单的《赛船》、《粉刷匠》、《闪烁的小星》,到稍有难度的《小鼓响咚咚》、《樱花》,逐渐到难度稍大些的《铃儿响叮当》、《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再结合一些简单而动听的世界名曲,如《雪绒花》、《卡秋莎》等,配上指法、自动节奏和自动和弦,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对歌曲熟悉,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弹、边唱,兴趣很浓,脸上常常流露出成功的喜悦。练琴自觉,收效也快。

二、重点与全面的关系

在每次教学活动中,既要突出该次活动的重复目标,重点要求,又要将该次活动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完成多方面的目标。音乐欣赏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人们感知音乐获得刺激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倾向:1、注重音乐的音响形式;2、注重音乐所引起的情绪、情感;3、注重音乐所引起的视觉表象;4、注重音乐所引发的人生思考。从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来看,这些反应类型对儿童的发展都是有益的。音乐所引发的人生思考这一目标就可以让学生加写第三段歌词来赞美自己的家乡(甘蔗之乡、蚕桑之都、鱼米之乡)来完成。

三、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的关系

在各项活动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水平,注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发展水平上发展。电子琴教学,如果面向大家统一要求,常常使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要真正发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育价值,就要处理好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的关系,增加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的机会,便于每个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在小组活动中,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对作品的演绎,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适当地请一些“小老师”指导学生演奏,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帮助了能力差的学生,又增强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音乐是美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从培养人的高度来审视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与志趣定向、音乐能力智力开发及审美教育,思考并探讨这些问题的本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获得启发,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一步深化音乐教学改革,实现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我将在前研究的基础上,使电子琴教学进一步提高,使音乐赋予素质教育更加的效应。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1―12册《音乐》教材

[2]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琴教学》

上一篇:企业事业干部思维科学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探讨公路设计与交通安全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