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措施分析

时间:2022-10-14 05:45:00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措施分析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不仅地质构造复杂,生态环境也十分多样化,但是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产业比重导致了我国自身环境承受灾害的能力较弱,因此地质灾害通常表现为频率高、强度大的特征。地质灾害通常有两种因素构成,一种是自然因素,另一种是人为因素,不论哪种环境问题,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与措施,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23;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28-01

一、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1.滑坡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是由于地下水活动、河流运动、地震、雨水侵蚀等原因让土壤或岩体在重力下出现整体或部分顺坡下滑的现象。出现滑坡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一是由于斜坡处的土壤由于长期受到地表水的冲刷造成的,二是人为乱伐树木,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无法被植物根系所涵养,导致土体松散,发生滑动现象,三是地震影响了斜坡的稳定性。造成滑坡问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而对于不同地区的滑坡现象,就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江河湖泊多的地区,要对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岸坡进行加固防护,对于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或者位于地形断裂带的地区,都要根据地质构造开展防治措施。

2.崩塌

崩塌是陡坡上的岩土由于出现裂缝或者裂缝严重,根部失去支撑,而出现垂直下滑或折断的情况,由于岩体失去了支撑,从母体脱落下来,沿陡坡翻滚到坡脚,一般也成为土崩,而如果出现的规模巨大,也成为山崩,大量岩块凌乱的堆积在山脚下,就叫做石堆或岩堆。

产生崩塌的原因一般都是人为因素居多,人们对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会出现岩土体的强烈震动,或者开采过程中需要运用炸药爆破等,都会破坏岩土体的稳定性,而水库发生渗漏后对岩土内部不断地软化也是造成崩塌发生的原因,总之就是,岩土体不正常的荷载破坏了自身的稳定性。

3.泥石流

当前人们不合理的开采挖掘让土坡表面破坏严重,或者修筑铁路、公路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开挖破坏了土层自身的稳定,山体滑坡最容易形成泥石流,特别是一些地势险峻复杂、沟谷相并的地区,在经历连续降雨后,时常随山体滑坡泻下大量泥沙,形成特殊的泥沙洪流,泥石流由于速度快、破坏力大、冲击强对村落和公路破坏巨大,一旦发生就会严重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同样也是有两种因素促成的,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地面裂缝以及地面塌陷的问题,地面的开裂、下沉对于城镇安全和人民生命有严重威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的城镇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国有70多个城镇都出现了此种问题,有些城市地面沉降问题达到了3米。造成地面变形塌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土层支撑能力下降导致了地面沉降,而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导致土层空缺引发的发现,另一种是自然导致的可溶岩孔隙引起的塌陷。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自身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因此对于其施工工艺的选择通常都是地下施工,其工艺流程、施工工法和施工工序都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十分相似。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有:

1)现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和规范有《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

2)各类交通建设中的对于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3)各类水利电工程的土石方和岩石工程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有《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04),也可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的参考。

4)各类市政和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处理、高切坡、深基坑等涉及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也可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的参考。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主要是指在更多的改善自然环境上采取积极措施,比如退耕还林,植树护坡或者合理规划放牧的方式都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总结一下生物防治有许多优点,比如投入的资金较少,且防治效果好,可以应用的范围较广,虽然投入的治理资金少,但是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并且对于保持生态平衡有长远作用,但是这种方法也优缺点,就是收到效果的周期长。所以地质灾害的生物防治措施要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比如当地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的情况严重,那么就必须采用封山育林、合理耕牧的方式。

2.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很直接并且效果明显,但是同样工程防治措施是要根据地区具体情况来开展的,比如由于房后切坡出现了轻度的滑坡,那么就要采用支护挡板或者对滑坡后缘进行排水,而如果出现的滑坡问题严重,出现了大型现象,那就不能在使用消方减载的方式进行治理,而是要进行具体的工程勘探获得资料再防治。

3.避让措施

避让措施也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主要有两种措施,一是雨天避让,二是搬迁避让,雨天避让的措施就是指对于一些常年雨水丰,且非常容易收到雨水侵蚀带来地质灾害影响的地区,当进入雨水密集时期,就要帮助居民避开这段易发生灾害的时期,比如转移居民到邻近地区,雨天避让的原则就在于转移居民到安全地带,不让灾害威胁到群众生命和财产。搬迁避让是雨天避让的进一步措施,同时也需要花费的大量的防治资金,如果当地受灾严重,那么就要将居民搬迁安置到安全的地区,在这方面要进行详细的资金考察,就是如果防治的资金已经远远大于居民搬迁的资金,那么就应当考虑此种措施。

四、结束语

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国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对人民造成的损害,这是一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做的工作。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为确保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峰,娄方旭.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今日科苑,2010,12:33-34.

[2] 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05:1469-1476.

[3] 李兴武.关于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思考[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03:11-14.

上一篇:加强生物技术运用 提高农业种植水平 下一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桩基检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