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音乐课堂艺术性的实现

时间:2022-10-14 05:27:35

论小学音乐课堂艺术性的实现

【摘 要】小学音乐课堂是一个充满艺术韵味、轻松自在的课堂环境,因此对于小学音乐课堂的操作不能按部就班,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美感,这些艺术感觉的而体现就穿插在整个课堂前、中、末,因此本文就小学课堂艺术的实现从导入、课堂内容、模式和课堂结束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有望对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更好的玩转课堂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P键词】音乐课堂;艺术性;课堂教学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和性格决定了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长时记忆有待加强,因此在课堂别容易走神,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学科,比如体育、音乐和科学课程等等,有人说,课程的操作就是一位被称之为教师的导演在自编自导一场偶遇、一场事件的发生,在整个过程中,导入、过渡、高潮和结局都是有心设计好的,所以,如何在一开始就抓住观众,让观众愿意跟着并配合自己走,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而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因为传授对象的性格特征显得格外困难且重要。

1课堂前导入艺术的体现

课堂的导入具有设定情景,引入正式课堂的作用,课堂的引入其实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术,艺术在于它的设置巧妙且无缝接洽,技术在于这个无缝接洽是需要创新、需要对对象进行调研和声情并茂的表演,因此,课堂的导入体现出教学的艺术,一点也不为过,那如何将课前导入融入艺术的表现呢?归纳起来主要有:

1.1提问时导入艺术

音乐课堂中的导入形式多样,提问导入算是比较普遍的带入形式,但是提问有一定的技巧,准确的讲要具备有逻辑性,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今天的课堂内容有什么关联?怎么提问比较时尚不老套?提出问题后怎样不跳跃式的转入课堂,即做好梯度设计等等,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否则提出的问题就没有任何价值,所以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备课要充分,具体比如,在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中《动物说话》中采用提问来导入课堂,“同学们,你们知道狗的叫声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同学可以模仿一下呢”请学生模仿之后再继续问“有没有同学会其他动物的叫声呢,嘎嘎嘎是哪一种动物的叫声呢”如此反复的深入,一层一层的引入这一堂课的重点内容《动物说话》这一首歌,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接收还处于被动的阶段,通过提问式导入让小学生更容易进入实课。

1.2谜语导入艺术

学生对成语都有一种浓厚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中对成语有过专门的学习,所以成语导入不仅可以为后面的课堂做准备、锻炼学生的反应灵敏度,还可以间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课堂的导入可以以谜语的竞猜形式导入,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

先以《两只小象》为例,教师出示了这样一则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

又长,替人把活干。”以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应该很快就能猜到是大象,然后以大象为载体学习两只小象这首新歌。

1.3游戏导入艺术

其实前两种导入形式都偏向于教师教的部分,在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如果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样肯定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游戏是一种形象而富有趣味的活动,因此,以游戏导入课堂不仅新颖,学生也极其喜欢这样的形式,所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一点上,游戏导入首当其冲,例如小学音乐一年级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教师可以先请一个学生配合自己做相应拍手游戏的动,或者设置一个“我说你不做”的游戏。

2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艺术体现

2.1语言艺术

一个将语言艺术发挥的恰如其分、淋漓尽致的音乐教师能给学生透入一种对音乐艺术的美,诱导学生的思维境界,让学生从教师有层次、有逻辑的语言描述中受益,学生也会从模仿到自创,再到自身体现出对音乐这种艺术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艺术除了以上的语言表现美之外,最重要的是对语言的逻辑进行考究,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利用所掌握的新旧知识之间的承继和矛盾,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启发学生去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一般来说,在幽默的语言表达比较受学生的青睐,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很多音乐元素都具有生动性和启迪性,对课堂的传授过程中最好将自己的情感深入进去,就像是在操办一场话剧,具有代入感,比如对悲伤音乐的学习,教师的表达就应该具备伤感、彷徨、忧愁的情感来表达,再加上自己比较容易表达情感的肢体语言,声情并茂的描述完全诠释出对音乐的真性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动,被折服,做到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以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艺术体现。

2.2课堂模式艺术

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都在发育过程当中,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处于一种极高的状态,因此,极其微小的声响、动态或者突如其来的接触都会让其从一种状态跳跃至另一种状态,这种跳跃式的变动从表现上来看就是出现了注意力转移,而且,儿童生长发育的这个阶段,爱说、爱动是天性,因此,小学生身上最为明显的问题应该就是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成为各种学科教师要花心思思考的问题,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以音乐为载体的比赛屡见不鲜,很多小学生对这种赛制的音乐节目赞不绝口,非常喜欢,所以可以通过这些赛制的模式来让课堂更具备时尚的元素以竞赛的形式,形成固定的竞赛机制。当完成课本的每一单元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相应歌唱及音乐素质竞赛,形成比较固定的竞赛机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的竞赛模式,整个赛制的模式可以充分模仿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或者快乐男声等当红音乐节目,在竞赛中,主持、评委、选手和观众的组成均由学生承担,学生成为竞赛活动的主体,亦或者是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音乐知识的大辩论,学生自己作为辩手,老师作为裁判进行。

2.3课堂内容的艺术

在自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流传区域等,有助于学生在评唱过程中提高演唱水平,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对于课堂,幼儿还没有一个自我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因此,教师本身对于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要做一个规整,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课堂的展开是以分组形式,课堂总共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测量的任务不同,任务分别是欣赏你最喜欢的一首歌,每一个小组都已自己小组的口号,在平常教学中,可以有指导性的提升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有着良好的学习惯的学生会在遇到难题会善于思考并且去解决难题,学会坚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因为自我坚持而完成的作业。

3课堂终的表现艺术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发育和学习过程,所以对于整堂课知识的吸收能力会参差不齐,课堂最后的艺术体现在与对课堂知识的吸收能力,在音乐这种类型的课堂,育人比教知识更加重要,因此,教育的情感和美感应该贯穿整堂课,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个体看法和对音乐的喜欢模式,将课堂的氛围营造成轻松、自在的环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从课前到课终始终有一条主线,回归到德育教育上来,做好了这一点才算完成课堂最后的艺术表现。

参考文献:

[1]过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几点问题探讨[J].音乐天地,2008,(03)

[2]金燕南.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象二三问[J].音乐天地,2007,(5)

[3]郑晶华,郑金德.在小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浅见[J].教育评论,2013(3).

上一篇:云服务低价中标何时休? 下一篇:渐行渐远的西皮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