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古村落调查

时间:2022-10-14 04:57:42

山东古村落调查

从古村“活化石”朱家峪到大天鹅部级自然保护区荣成烟墩角,从冯骥才倡导的古村落“临终抢救”到潘鲁生对于“乡村记忆”的民间守望,近日,本刊记者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山东古村落的调查。试图解读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盛世,该如何安放我们的别样乡愁?

古村“活化石”的时代进化

3月23日,记者驱车从燕山立交桥一路向东,行驶50公里左右来到章丘朱家峪村。古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官庄乡,将近古村,远远看去,三面环山,山脚下一座几百年前留下的由青石砌成的古圩子墙映入眼帘。穿过朱家峪的“礼门”,古道悠长,质朴乡风扑面而来。

长约300米的双轨古道虽建于明代,但铺设的很超前,两条30公分宽的条石隔出两条轨道,上下道的间距差不多与今天的汽车轮距相同。街道两旁全是用石料砌筑的房舍,有的用毛石块垒起五六米高的石墙,经历数百年风雨依然完好。

据专家考证出土陶器,夏商时期有庐于此,距今3800年以上。明洪武二年,朱氏进村,据《朱氏家谱》载:“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先祖讳民坤,由沂州兰山县朱家屯迁至”,以姓氏地貌取名。如今的朱家峪,经600余年沧桑巨变,依然较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祠庙、楼阁、古哨、故道、石桥、古校。这里有大小古建筑近200处,石桥99座,井泉66处。

“这里被誉为‘中国北方山村的活百科全书’,更在200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章丘朱家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纪祥晓经理告诉记者。

2008年,由于一部以朱家峪老一辈人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老村景拍摄,并在全国热播,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新的生机。据史料记载,从清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300多年时间里,数千万山东人为了生计,拖家带口跋涉数千公里,迁移到地域辽阔、土地肥沃的东北地区。《闯关东》正是记录的这一段历史。

如今在景区知青之家担任检票员的张行兰老人,4岁起就跟随父辈去“闯关东”,在东北以打铁为生。“朱家峪因为身处山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土地又少,不闯关东没饭吃。” 张行兰告诉记者:“35岁那年,因为东北那边单位效益不好,回老家看了看,发现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发展也越来越好,于是决定从东北搬回来。”2002年,张行兰和老伴花费30万元在老村盖起了一座二层小楼。“砖头都是用小车推上来的,我就喜欢住在老村,离不开这里。” 今年64岁的张行兰笑眯眯地说。

村子里大多数老人跟张行兰一样,习惯了老村里的生活。路旁常见到古老的石磨、石碾和石缸。老人们依然保持着几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利用这些石制器具盛水、储粮,不仅节省开支,还可以防止虫害,净化水质。而村子里的年轻人多因古村生活、交通不方便,纷纷搬到村外平原处,建起了一排排的小洋楼,形成了朱家峪新村。

纪祥晓告诉记者:“现在老村里仅住着70余户,绝大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在朱家峪建设管理中,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平衡商业开发与传统秩序的关系,成为管理者们思考最多的问题。

“为复原‘乡村记忆’,保持古村建筑风格,再现历史风貌,2014年,我们本着修旧如旧,仿古如古的原则,对古村古景点、古建筑以及民俗体验式项目进行了修复与建设。保护修复古村老街21处破损房屋,对进士故居、朱氏家祠、朱氏北楼、李精一故居、女子学堂等五大景点进行保护提升。修复粗布坊、煎饼坊、老茶馆、铁匠铺等十大传统作坊。”据纪祥晓介绍,修复后的十大作坊,让游客参观古老民间工艺的同时,也让村民谋得一项致富门路。此外,景区服务、管理岗位的招聘重点向村民倾斜,不少朱家峪村民在景区担任保洁、保安、讲解、售票以及管理等工作,增加了收入。沿街特色农家商品的售卖也提高了村民收入。

“几百年来留下来的‘朱家峪记忆’是最珍贵的,保护性开发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这座山谷里的‘齐鲁第一古村’能够留住记忆,留住乡愁。”纪祥晓说。

大天鹅领舞“乡村记忆”

在山东荣成,有一个依山傍海、景色秀丽的小渔村俚岛镇,村东南有一座小山叫崮山,明朝时期,山顶上修了一座烟墩,每当日本侵略者进村袭扰,大家就点燃烽火互为声势,烟墩角村由此而得名。

往事如烟。如今的烟墩角天鹅湖是位于古烟墩遗址崮山岛和中华海上第一奇石――花斑彩石之间的一个黄海海湾,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每到寒风飘雪时节,成群结队的大天鹅就来到这里,在碧波荡漾的海湾里,或自在游弋,或追逐戏水,或引吭高歌,或凌空翱翔,或翩翩起舞,使人如临仙境,如梦如幻。

烟墩角农家乐的曲女士告诉记者:“每年十一月至来年三月,有数千只野生大天鹅从西伯利亚飞到这里越冬。这些海湾、湖泊就是人们常说的荣成天鹅湖了。”当然,与天鹅同来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发烧友,住民宿、吃海鲜、拍天鹅成为他们的标配。

据了解,烟墩角所处的山东省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大天鹅越冬乐园,这里已建起了荣成大天鹅部级自然保护区。此外这里还大量种植海带,养殖海贝。这里的民居以其独特的陡坡屋顶而著称,BBC曾经在这里拍摄过纪录片。

在政府设立的荣成大天鹅部级自然保护区烟墩角管理站之外,村民还自发组成大天鹅巡护队,经常在天鹅湖周边进行野外巡护、救助和投食喂养大天鹅。“人们发自内心的爱护它们,天鹅也与村民建立了浓厚的感情。”曲女士表示,这个人鸟共处的和谐家园是当地居民代代相传的珍贵遗产。

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全国列入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共计750个,山东有威海市荣成市俚岛镇东烟墩社区、威海市荣成市俚岛镇烟墩角社区等17个中国传统村落入围。近年来,通过全面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提升乡村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保护,山东逐步实现了乡土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14年8月10日,山东省首个“乡村记忆馆”正式对外开放,该馆位于荣成石岛管理区斥山街道西火塘寨社区。“乡村记忆馆”共设置了“历史印忆”“习俗风尚”等8个主题展厅,通过海草房、粮票等2000多件实物和藏品,真实再现了历代村民在饮食、生产等方面的习俗。

2016年10月,位于乳山市大孤山镇小孤山村的乡村记忆馆正式建成,这也是乳山市第一处乡村记忆馆。走进小孤山乡村记忆馆,如今已经很少见到的老物件向人们展示着过往的生活方式,勾起浓浓的乡村情怀。目前馆内藏品50多件,包括纺车、马灯、地拱子车、巧果模子等“老物件”,几乎全部由小孤山村村民自发捐献。

据了解,小孤山乡村记忆馆,原本是这个村的于氏祠堂,始建于清末,是一处保存完整、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遗产。该乡村记忆馆建设改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有构件,运用了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保存了历史信息,恢复建筑历史原貌,乡村记忆馆共设置“民俗篇”“历史篇”“老物件”“触摸记忆”4个主题展厅,记录了过去农村生产队的生活方式、小孤山村英模名人的事迹和当地特色物产等,真实再现了历代村民在饮食、生产等方面的习俗。

相关人士表示,到2020年,山东将在全省建成10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5000个乡村记忆民俗文化和民俗工艺传承人,s短人们守望乡村记忆的距离,让精神家园更加丰满。

民艺学者们的“乡村守望”

据媒体资料显示,2016年国庆黄金周,乡村旅游业态产品所创造的产能得到充分释放,山东日均接待游客5000人次以上的乡村比比皆是,这种情况在全国各个省区也都很常见。乡村尤其是古村落身上汇聚了宝贵的经济价值,这种观点几乎是不存在异议的。

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当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命题,保护古村落首先要改善其经济状况,这种观点就更显得无可厚非。

不过,这种经济优先的模式已开始引发各参与方始料未及的一些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指出:有的村落变漂亮了,百姓种地却不方便了,甚至吃低保维持生计的老百姓数量反倒增多了;为了保护村落,还有大量老百姓受到工商资本驱逐,不得不选择离开居住地。

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普查显示,中国230万个村庄中,目前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5000个锐减到2012年的两三千个。

早在2012年,在纪念中央文史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冯骥才就曾直言:“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可是没等我们去认真阅读它,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大潮中就消失不见了。最近,我们对山东地区古村落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非常令人吃惊,现今一座完整的原真的古村落也没有了。能想象齐鲁大地上找不到古村落吗?”

冯骥才指出:“我们的古村落现在进入一个消亡的加速期。要不就是发现一个开发一个,要不就是不遵从文化规律,而是从眼前功利出发,改造得面目全非,把真的古村落搞成了假的古村落。 ”

据了解,从2014年到2016年,中央财政按平均每村300万元的标准提供114亿元补助资金支持传统村落保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针对保护村民权益、提振内生动力提出相关建议。

潘鲁生认为,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要进一步保护和解决村民权益问题。他详细列举一系列现代化生活权益,如教育需求、防火、抗震、给排水、垃圾处理、公共卫生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发展是地方发展的基础要素,重视教育的村落更有活力。”潘鲁生团队的调研发现,有学校、有孩子、有一家几代生活的村落,与没有小学、没有青壮年、只有留守老人的村落,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

潘鲁生认为,现代化的生活需求是对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和尊重,应该科学合理地加以规划和建设,“养老问题不容忽视,相关服务设施、医疗保障、心理疏导等都应跟进”。“传统村落的保护还要从村民生活实际着眼,留住人,留住生活形态,留住传承发展的活力。”

上一篇: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在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CCSDS的自适应传输系统设计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