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健康的棕榈油

时间:2022-10-14 04:52:58

貌似健康的棕榈油

大家都知道“披着羊皮的狼”的故事。虽然披了羊皮,但它依然还是一只狼。棕榈油也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它有一个好听的植物名字,貌似健康,但事实上与我们家庭日常使用的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等有着很大的差别。棕榈油是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类,与动物油脂的性质差不多,而我们用的烹调油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是从棕榈的果肉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约各占一半。棕桐油是一类脂肪酸的混合物,熔点(呈液态时的温度)为40℃的棕榈油,只能用于做肥皂和化妆品;熔点为24℃的,可以用来炸方便面和做糕点;熔点为12℃的,可以作为食用植物油。目前市场上多见熔点为24℃的棕榈油,它所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50%,营养质量并不比猪油好多少。当温度降低时,棕榈油会与猪油一样凝结成白色固体。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同样披着好听的植物名称的不健康油脂,还有椰子油、可可籽油以及棕桐仁油。椰子油几乎是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一种天然油脂;棕榈仁油是从棕榈果仁中制取的,它的成分和特性与椰子油非常相似,由于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故常温下为固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一些食品含有棕榈油。通常加工方便面的油脂是棕榈油,洋快餐店使用的也是棕榈油,如炸薯条。一些糕点中也含有它。因此要避免经常给孩子吃。

另有一种被称为“反式脂肪酸”的油脂,是通过氢化方法将液态的植物油变成固态,如植物黄油,它可降低人体中好的胆固醇水平,所以也不宜给孩子吃。“反式脂肪酸”的影子在一些罐装花生酱或芝麻酱中可找到,一些很香的饼干蛋糕中也存在。家长一定要小心选购,不宜常吃。

合理选用油脂的几个要点:

烹调时不用荤油,如猪油。动物脂肪是从动物性食物中获得的。

不要固定食用一种油脂,可以将脂肪酸组成不同的油轮换食用。例如,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很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略低,而花生油单不饱和脂肪酸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略低,两者不妨换着吃。

若以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为烹调油时,应佐以橄榄油或茶籽油,以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可用于拌凉菜、做汤、做面条。

要选无杂质、透明度高的优质油。食油的正常颜色应呈淡黄色、黄色或棕黄色,一般以浅色为好。优质食用油气味纯正,无异味或哈喇味。

注意控制油脂摄入总量。

每一个能学会说话的孩子都不是笨孩子,只要给予他学说话那样的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他就能学到人类可能掌握的一切知识,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来。

――日本音乐教育家 铃木镇一

幼小时所获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英国哲学家 洛克

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

――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

――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法国雕塑家 罗丹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前苏联教育家 马卡连柯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质量。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中国教育家 陶行知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英国艺术评论家 园斯金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中国古代思想家 孔子

孩子的身体会说话,你读懂了吗?

理解是爱的第一步。正因为孩子还不具有丰富的词汇,深入探讨他们非言语的表达方式背后所蕴藏的含义,才显得格外重要。

出生前

胎儿为什么踢打母亲?

产前,母亲与胎儿相互间要求位置和姿势的舒适,他们会用身体语言交流。母亲把手放在肚子上,胎儿感受到碰撞减小了,就会平静下来。母亲睡觉时的姿势如果让胎儿不舒服,胎儿就会用撞击和踢打来唤醒母亲,让母亲改变姿势。母亲长时间不动会给胎儿带来危险的信号。也许母亲死了?因为运动就是生命。所以胎儿踢了母亲一下:你动一下!胎儿的运动或者不运动对于母亲也同样重要。彼此的“互动”让两个人都能安静地继续睡觉。

婴儿期

为什么给婴儿换尿布,他会哭喊?

婴儿十分敏感。当母亲用冰凉的双手给孩子换尿布时,孩子就感到一股寒意袭来。他会打一个寒颤,这种冰冷手指的触碰令他很不愉快。从习惯、发展方向和可预测性角度来看,母亲的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问题。因为他一旦需要换尿布,就会“回想”起接下来将发生的整件事。他害怕得哭叫起来,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就要碰到“冰柱”了。如果母亲在接触孩子之前有意识地注意一下自己的手温,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此外,婴儿对于特定的节律非常敏感。如果父母在换尿布时想节约时间,匆忙地抓住孩子,动作过于紧张而突然,孩子就会感到不快。如果这一过程反复出现,孩子就会对照料人做出负面的反应,而这只是因为节律不对而已。

为什么婴儿抗拒父母靠他太近?

在一定的距离内,婴儿的眼睛能看到人和物,超出了一定的距离就看不清了,而太近了甚至什么都看不见。婴儿喜欢在游戏中我们突然靠他很近、然后又马上拉开距离,除此之外,如果我们的脸与婴儿凑得太近,他会感到压抑。新生儿已经有了领域感。对距离过近的典型反应是眨眼、咳嗽、打嗝、打哈欠,这些虽然也可当作无聊的标志,但在这里它们也表达了不适的感觉。

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婴儿的这些与生俱来的原则,我们会感受到婴儿在这种情况下的消极反应。他哭叫或者转过头去,似乎想要发出信号:我不想和你有任何接触,你离我太近了。

为什么孩子夜里醒来后难以重新入睡?

孩子睡觉有其特有的程序,无论是唱一支歌、摇一下、睡前甜食,还是一个晚安吻,都能产生让他入睡的效果,甚至是睡觉前对周围环境进行的一番整理:如橡皮奶嘴或泰迪熊都有它们特定的安放位置。有时候,孩子会把东西移来移去,直到排出了他认为最正确的顺序,也就一切准备就绪了。当父母准确完成了所有的程序,他就可以安然入睡了。有的父母在孩子入睡前还让他喝一瓶牛奶,结果他们发现,孩子晚上每次醒来后都要吃些东西,这样才能重新入睡。这时,牛奶已经算是孩子睡觉的一种特有程序了。这和饥饿无关。不管他因何种原因醒来,是尿湿了,还是被吵醒了,要让他重新入睡都需要这个特定的程序。

如果这种程序被打破了,他会感到失望,可能引起他的挫败感,或者会发怒。他也可能对期待的程序没有出现而感到惊奇,那也许会使他产生要体验新的经历的念头,于是他去探究那些新的经验,并把它们整合到已有的经验体系之中,也就是他们在经历中对情景再做组织,使得它们成为可预期的。

儿童期

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会把摆好的积木猛然弄翻?

大约3〜4岁的幼儿会发现,毁坏一些东西比费力地搭建一些东西(比如搭积木)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儿童从来不会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具有破坏性,而是作为对游戏的一种贡献:你搭起来,我推倒它!

与这种快乐的游戏活动相反的是由于不满而推倒所搭的东西。这时毁掉所搭的东西是作为惩罚。如果其他的手段不起作用或不能很快起作用,那么破坏常常是他表达失望的方式。

上一篇:宝宝“着迷”地看 下一篇:网来网去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