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券上市操作策略

时间:2022-10-14 04:50:22

新券上市操作策略

不同券种上市应有不同的操作策略,如果考虑到大盘因素,操作策略将更为复杂,简单地一刀切处理注定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新券首日上市,所持证券上市如何卖出,是投资者经常碰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投资者都习惯于在新券首日上市时即卖出,并以高于当天加权均价考核实际卖出价是否理想。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不同券种上市应有不同的操作策略,如果考虑大盘因素,操作策略将更为复杂,简单地一刀切处理注定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近期新券上市概况

表2列出了2003年1-8月沪深市场上市的新券(本文的研究包括首发新股、增发、配股、可转债、企业债)共80家,其中首发上市35家,增发上市共有12家,配股上市共有16家,可转债上市10家、企业债上市7家。

新券上市若干日的平均表现

2003年1-8月上市的80只新券,上市当日和上市后五日的表现情况各不相同。总体来说,上市当日开盘会有下跌,当日开盘大于当日收盘;上市后五日均价(五日加权均价)也比上市当日收盘价高。80只证券中,五日均价大于当日均价的有42只(其中首发18只,增发4只,配股10只,可转债6只,企业债4只),占52.50%,五日均价大于当日收盘价的有43只(其中首发15只,增发8只,配股10只,可转债6只,企业债4只),占53.75%,当日均价大于当日收盘价的有43只(其中首发20只,增发9只,配股7只,可转债4只,企业债3只),占53.75%。

从统计数据上看,首发新股上市后五个交易日价格通常上涨。配股的涨幅一般比增发的涨幅要好一些,可能是配股股票的原有股东有护盘或惜售倾向,配股股东的原持有股票拉高了其持筹成本,而增发股东的持筹成本大致等于增发价。可转债上市后一般价格上升。企业债大多首日探底回升,至第五日收盘,价格已经较高。新券上市后若干日的大致价格走势可以用前收盘、当日开盘、当日均价、当日收盘、五日均价、五日收盘均价、第五日收盘、发行价(增发价、配股价)等八种价格来参考(参见表1)。表1中,8种价格从左至右由高到低排列,投资者在新券上市操作时,如果要卖出尽量按靠左的价格卖出(价格较高),如果要买入尽量按靠右的价格买入(价格较低)。例如,增发新股,可按增发价(价格最低)买入(参与增发申购),增发流通股上市可按当日开盘价卖出(价格次高)。

操作建议

如不考虑对大盘和个股的判断因素,仅就平均市场表现而言,我们对新券上市的操作策略提出如下建议。

(1)首发新股在上市首日至第五个交易日均匀卖出较为有利。首发新股上市五日均价平均高于首日均价0.74%。

(2)增发流通股上市选择当日开盘卖出较为有利,而拖至第五日卖出最为不利。由表1可知,增发流通股首日开盘卖出,五日均价明显高于首日开盘(高出3个百分点)的只有罗顿发展一只股票。

(3)配股流通股上市选择第五日收盘卖出较为有利,而首日即卖出最为不利。配股流通股留到第五日卖出,五日均价明显低于首日均价(低于3个百分点)的股票一只也没有。例如,8月29日上市的上海贝岭配股流通股,首日卖出最为不利(首日均价仅9.40元),第五日卖出(均价为10.59元)或第一至第五日均匀卖出(均价为10.19元)较为有利,这也印证了本文的结论。

(4)可转债上市后一般呈上涨走势,持有一段时间后择机卖出比较有利。从目前看来,2003年1-8月上市的10只可转债上市后如果首日不卖,皆有机会可卖出比首日均价更高的价格。

(5)企业债一般上市首日开盘后即下探,随即回升,至第五日收盘价价格较高,故宜在首日开盘即卖出或在第五日卖出。

(6)总体而言,五种新券的发行价都是最低价,因此,投资者应积极考虑参与申购新券的发行。

新券上市更完善的操作策略需要考虑大盘走势。一般说,沪深两市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上市走势及如何操作需要考虑股票指数走势,企业债上市走势及如何操作需要考虑债券价格走势。股票价格指数波动较为复杂,简而言之是上半年涨,下半年调,这是由中国金融市场资金循环周期决定的。所以,上半年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上市可以持有时间稍长一些,不一定限于五日内处理完毕,而下半年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上市则应参照表2及时获利了解。债券价格指数波动主要与基准利率有关,如果基准利率不变,则债券价格指数一般在每年11月至12月下旬到底,次年5月底6月初到顶,这也是由中国金融市场资金循环规律决定的。因此,5月底6月初以前的企业债可持有时间长一些,上市后一路上涨的可能性较大,而5月底6月初以后的企业债则应上市开盘即卖出。例如最近上市的02广核债(111019),上市开盘后一路下跌,12个交易日100元面值即跌去1.97元,这是与整个债券价格指数下跌的大环境分不开的。

(作者郝联峰为国都证券公司证券投资总部副总经理,经济学博士)

上一篇:特色有机玻璃画 下一篇:零钱问题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