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2-10-14 04:49:34

中小企业发展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 要】内部控制管理必须遵循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需求,规范企业管理,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内部控制管理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为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财政部与证监会、审计署等进行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的制定。境内外上市公司在2011年1月1日开始实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1月1日主板上市公司开始实行这些政策。在此基础上,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择机实行,同时对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实行鼓励政策,并提前实行。从上述数据得出,近年来,我国大中型企业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已经愈加规范及完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经济资源安全保护及对管理漏洞进行防范的重要方式,在内部管理中必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同时通过企业内部分工出现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实现有效控制,并实现其职能作用。中小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大企业管理力度,有效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提升,在内部控制中企业内部分工是其管理的基础,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内部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工作所选用的一种控制机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人员少及管理力度小等特点。在这类企业管理中往往选用直线制、直线职能制。

明确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前提,建立或完善任何制度都必须确定其目标。内部控制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内部环境,进行各种不同业务类型培训的开展,以此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这种情况下,还必须进行人才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确保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掌握企业机密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对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避免机密外泄,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损害。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内部控制可以起到规范企业管理及经济效益提升的作用。

中小企业发展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并没有在企业所有部门进行有效应用,也没有向企业发展的各个业务领域及操作环节进行完全渗透,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中小企业会计工程存在秩序混乱、核算不准确等现象,进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严重后果。例如,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玩啥的常规票据分管制度等,同时还存在部分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财务部门,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会计、出纳、审核等工作,导致分工不明确,失误频发。这些问题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大量存在,都源自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其原因为组织结构不合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及企业管理者素质低等,导致管理脱节,出现工作失误,给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2、监督机制不完善

为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在企业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两种外部监督环境,如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虽然我国外部监督体系愈加完善,但中小企业监督过程中却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部分中小企业在其管理中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岗位,但却没有将其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因监督机制不健全,常常出现财会人员、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行贿受贿及侵吞公款的现象,给企业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作为一种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的过程,内部会计控制完成检查、监督工作必须依靠内部审计进行。中小企业发展中,必须进行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并确保其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能对审计监督任务独立完成。

3、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中小企业管理结构中,其原始资本积累往往是通过经营者对市场的判断力及个人冒险精神进行,在企业发展的某个环节,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这些管理者中不乏存在较低文化管理水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这些人对会计方面并不重视,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经理及员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在内部控制认识上这些人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致使无法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进而导致企业发展滞后。在企业目标制定中,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层都对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较为忽视,只在乎眼前利益,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应以满足客粜枨笪目标,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建 议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管理中必须进行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及审批制度的建立,并对各个岗位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成本费用预算制度与内部报告制度等。确保成本费用办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对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查看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误差值,并及时进行分析与处理。

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中必须对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问题进行处理。不相容职务是指集中于一人办理时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的两项或多项职务。在规模上与员工数量方面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特殊性,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中小企业根本不能做到专职专人,为此,中小企业必须有效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状况,对岗位设置的牵制性进行有效增加。

2、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真实、合法及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是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性的重要保障,作为会计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内部稽核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确保会计工作的准确性,还可以确保其有效性。内部稽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职责、会计报告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可以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并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为避免企业会计工作失误的出现,应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实行内部审计再监督,在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中,必须有效分离内部审计机构和财务机构,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监督的功效。在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进行简单内部审计人员的设置,人员数量必须在2人以上,这样才能符合牵制制度。在内部审计中必须确保其公正性及权威性,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提升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的素质对中小企业管理层素质进行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环境的主体控制者为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管理层素质具有密切的关系。在管理层素质提升的同时,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内部控制知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会计工作人员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行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应不断加强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管理,确保会计人员能认真学习会计知识及会计法规,以此提升其业务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中小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企业管理中必须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中加大内部控制管理的力度,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清步骤,抓住重要环节,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海燕;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发展及其对内部控制实践的完善[J];会计之友;2001年12期

[2]李晨光;;新形势下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7期

[3]李秀莲;高蔷;;中小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4]王贤斌;;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难点及对策[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周茂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基于复杂系统观视角[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6]喻剑利;;中国中小企业的虚拟人力资源管理[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上一篇:中职英语特色课堂初探 下一篇:我国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