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工伤引发的赔偿纷争

时间:2022-10-14 04:43:07

一起工伤引发的赔偿纷争

工伤

卫书文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因工负伤会引发这样一起长达8年的赔偿纠纷,而且还没有等来一个结果。

事情还要追溯到11年前。1996年,江苏省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沛县三建),因发展不景气,号召职工自谋生路。同年的7月26日、29日,公司分别出具介绍信、印章刻制委托书,给内部职工曹振华刻制了“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五工区”公章一枚,后因曹交不起管理费,第二年公司再没给曹出具过任何的手续,“五工区”也未参加年检。

1998年7月24日,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第二桥梁工程处(以下简称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与江苏省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五工区(以下简称五工区)签订了一份建筑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将大桥二处承包的盐城三支河小桥(不包括基础钻孔桩)交由五工区参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人身事故等所造成的损失和事故处理费由五工区自理。

1999年6月1日,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应公安部门的要求为大桥二处盐城工地职工颁发了《上岗证》,为项目分包单位的务工人员(包括民工)颁发了《施工证》,卫书文和工友们都接收了这些证件。

1999年8月9日,作为钢筋工的卫书文,在施工工地安装钢模时被模板压伤,后经医院诊断,腰骨12节挫伤,致使压迫腰椎神经,造成受伤部位以下没有知觉,下肢不能活动。

同年9月11日,卫书文与五工区达成了补偿协议,协议约定五工区除支付卫书文住院期间的生活费、医疗费约1.4万元以外,再一次性补偿给卫书文3.5万元,卫书文亲属保证不再向五工区索要任何费用。

事情到这里本来已相安无事,怎知在2000年6月,经盐城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卫书文的工伤已构成工伤伤残二级,需大部分护理。3个月后,卫书文以工伤争议为由向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要求大桥二处支付工伤医疗费、医疗期间的生活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费等费用共计23.02294万元。

2000年9月17日,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达了《仲裁裁决书》,裁决认为,卫书文在大桥二处承建的工地施工中因工负伤,依法应按国家规定享受工伤待遇,第三人沛县三建无桥梁施工资质且其下属五工区无独立法人资格,大桥二处与第三人签订的承包合同属无效合同,大桥二处应承担卫书文因工负伤的法律责任,第三人沛县三建应负连带赔偿责任,裁决大桥二处一次性支付卫书文工伤医疗费、工伤津贴、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护理费、一次性伤残抚恤金、一次性伤残补助费、交通费共计21.27565万元,扣除第三人沛县三建已支付的4.9万元,实际应支付16.37565万元。

对于这份《仲裁裁决书》,大桥二处表示无法认可,于是向盐城市城区人民法院,要求撤消裁决,确认卫书文与第三人沛县三建之间具有事实劳动关系,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就在这年12月,盐城市城区法院受理了此案。

纷争

盐城市城区法院调查后认为,沛县三建资质等级为“建筑二级”,可承包30层以下、30米跨度以下的房屋建筑和高度100米以下的构筑物的建筑施工,其对承包项目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第三人沛县三建出具介绍信及印章刻制委托书,刻制了“沛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五工区”公章,后以此名义与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承包合同,应视该工区为沛县三建的分支机构,签订合同行为属沛县三建的授权行为,而五工区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故沛县三建应承担五工区的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且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与第三人承包合同中关于第三人一方人员的工伤责任的承担,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劳动规章的规定。卫书文虽未与第三人签订劳动合同,其在第三人所属的第五工区工作,第三人系受益人,是用工主体,故卫书文与第三人构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大桥二处与卫书文未签订劳动合同,也不构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第三人沛县三建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故应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大桥二处不承担赔偿责任。

2001年9月25日,盐城市城区人民法院下达了[2001]城民初字第279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大桥二处与卫书文之间不具有劳动关系,而与第三人沛县三建具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第三人沛县三建应支付卫书文各项费用共计16.37565万元。

对于城区法院的判决结果,沛县三建表示不服,沛县三建认为,城区法院的判决无事实依据,更无法律依据,城区法院认定的沛县三建因为有建房资质,所以也应具有相应的建桥资质,是标准的用推理代事实,事实上沛县三建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建桥资质,五工区与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的承包合同也没有获得公司的授权,而且在与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承包合同之前五工区的公章就已经作废,五工区既无公司的授权书,又无建桥资质,更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因而与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签订的承包合同根本就是无效合同,苏劳仲案字[2002]第089号《仲裁裁决书》证实了这一点。

同样,沛县三建认为,卫书文与五工区并没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卫书文是大桥二处下属蟒蛇河项目经理部原经理柯昌顺的弟弟柯昌席(又名张绪)以大桥二处的名义招来的工人,为此大桥二处还给了柯昌席5000元招工费,卫书文到了工地后,是大桥二处发给他《上岗证》和《施工证》的,卫书文在大桥二处的工地干了7个月,工资都是在大桥二处领的,在卫书文出事的前一个月,五工区的所有人就被赶回了家,在沛县三建与大桥二处签订的合同的第一条也明确规定,五工区与大桥二处的合作是参与施工,既然是参与,就说明该工程是两家,按工程款78万元分配,大桥二处掌握56万元以上的主动权,占了整个工程的70%,而法院判决赔偿时大桥二处却连“连带责任”都没有,只让沛县三建赔偿,他们认为法院的判决明显不公。

观点

针对这起工伤赔偿纠纷,著名法学专家、东南大学法律系教授张赞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张赞宁认为,本案中,由于沛县三建五工区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属无效合同。该合同属于“建设工程合同”,我国《合同法》对建设工程合同是有强制性规定的,如《合同法》第272条第3款明文规定:“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所以,本案中蟒蛇河大桥项目经理部与沛县三建五工区所签订的建筑施工承包合同系无效合同。再者,建桥资质与建房资质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而法院认定的沛县三建有建房资质便有建桥资质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即使五工区签订的合同是得到沛县三建的授权,由于沛县三建无相应的建桥资质,所签合同也是无效的。而大桥二处在沛县三建无建桥资质的情况下,仍与其签订承包合同,在资质的认定上大桥二处是有过错的,作为过错方,应对过错承担责任。 张教授指出,《出入证》与《施工证》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既然大桥二处给卫书文发放了《施工证》,就说明沛县三建五工区对卫书文的聘用是得到大桥二处追认的。事实上卫书文也是在为大桥二处工作,与大桥二处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务关系,为此大桥二处对卫书文的工伤应该承担连带责任。对此劳动仲裁的结论是客观公正的,而法院的判决则缺乏事实与法律上的依据。 据了解,盐城市检察院已于今年6月决定将此案作为抗诉案件立案审查。

上一篇:“猪倌”猪市20年沉浮记 下一篇:移民加拿大的艰辛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