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2-10-14 04:32:23

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职会计专业共有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其中,基础会计是为学生步入会计殿堂打基础的。通过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会计工作的工具——会计科目,基本掌握了会计工作方法——借贷记账法,并学会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而企业财务会计是继基础会计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才能系统、全面地理解会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学会处理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事与愿违,笔者在近十年的企业财务会计教学实践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的内心恐惧感;而作为会计教师,也感觉这门课很难教。另外,会计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面对着一张张似曾相识的原始凭证感到束手无措,不知如何着手工作。这就是目前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那么,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们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愿意学、教师愿意教呢?

一、企业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六要素展开,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为终结。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却感觉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

1.学习内容面面俱到,知识更新快,学习难度加大

相对于基础会计课程,企业财务会计难度急剧增加,内容面面俱到,规定了很多的条条框框,使学生一时很难适应,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我国为了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及与国际会计体系接轨,频繁修订会计准则,使企业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改和补充,从而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连续性,这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面对这些变化往往难以适从,陷入枯燥、单调、繁多的业务核算之中,体会不到学习会计的快乐。

2.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就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这种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缺少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与沟通,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和信息反馈,加上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接受及理解能力受到限制,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账务处理能力差

目前,职校的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采用的是一种全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教师口中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笔业务,教材中的实例题也是通过语言来描述经济业务的,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原始凭证。学生在教师的描述中去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经济业务,然后照葫芦画瓢地编制会计分录,学生没有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没有真正的业务流程体验。尽管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凭证账簿及业务流程展示给学生,但是学生没有真正的实践体验,仍然是纸上谈兵。

二、对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面对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效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1.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以能力为指导,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到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先完成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然后再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由师生围绕课题模块,边教、边学、边做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对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训技能、职业素养综合培养的一体化。学校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上述一体化教学。

第一,改革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改革的具体做法如下。教师按照够用原则和一致性原则,依据教材中需讲授的理论体系,找到与之相符的模拟经济业务,将实操题改为用业务提示加原始凭证的方式表现,每阐述一个理论模块后接着安排一道实训题,或者教材的前部分是纯理论专业知识而后部分是纯实训题,同时将财务会计理论与模拟公司的业务进行无缝连接。此外,整本教材的实例最好是某家企业某会计期间的整个经济业务流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某一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结合原始凭证展示的经济业务,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会计核算方法。

第二,完善会计课程设置,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目前,职校会计专业一般实行二年在校学习、一年校外实习的制度,会计学生一般在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才进行实训,才能接触到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这样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学习,忽视了会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实际业务一筹莫展。所以,学校需要在会计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2006年,本校开始进行了以下课程改革:第一学期开设基础会计;第二学期开设企业财务会计,同时开设基础会计模拟课程,介绍原始凭证及填制方法、记账凭证及账簿的填制,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务操作;第三学期开设企业财务会计理论,同时开设4课时的单项模拟实训课,分章节进行实训,这样就能与财务会计理论的学习相辅相成,把理论与实践完整地结合在一起;第四学期即离校前的最后一学期,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和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综合模拟,为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通过这样的教材内容改革和课程设置改革,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增强了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入角色体验法,模拟情景教学

角色体验法是指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由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老师创设某种教学情境,提出相应的任务,学生各司其职,模拟真实工作现场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方法以其实践性、综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成为一种比较适合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之一。例如,在应收票据及票据贴现业务的教学中,若采用单纯的课堂讲授方法,将票据分为带追索权和不带追索权、带息和不带息等类别,学生会感到很凌乱,教学效果不好。后来笔者尝试采用角色体验法,根据业务流程中的各主体关系,按出票人、持票人、承兑人、出票人开户银行、持票人开户银行、背书人,被背书人等,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规范用语及工作流程,分为带追索权不带息、带追索权带息、不带追索权带息和不带追索权不带息这几种情况,按照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及票据贴现业务的不同情境进行模拟。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对所学知识也有了较好的理解。再如,在财务会计中,为了明确“商业折扣”与“现金折扣”的概念区别,笔者让一名学生扮演采购员到模拟企业购班服,本着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原则,采购员要与模拟企业的销售负责人(由学生扮演)砍价。学生们对于这一情景,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讨论了起来。模拟中,采购员说:“我是来购货的,如果买得多,价格上可以再便宜些吗?”学生们踊跃地说:“可以呀!”此时,采购员又说:“我现在不准备付款,货款需在1个月后支付,我若早付款,你们企业有没有什么优惠条件?”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立即付款,给你优惠2%;”“10天内付款,优惠1%。”教师适时总结:“本例中,因为销售量增加而给予买方的优惠,会计上称之为‘商业折扣’。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就是重新确定售价的过程,折扣后的价格就是交易价格,因此账务处理需按折扣后的净额来确认收入。另一种因为要加速回笼资金,对客户在折扣期内付款而给予总价款上一定的优惠,则被称之为‘现金折扣’。对于售货方来说,交易价格已经确定,售出时应按原交易价格进行账务处理,而少收的这部分款项类似于企业发生的筹资费用,就是为了早收款而付出的代价,在实际收款时应将少收的折扣部分计入‘财务费用’账户。”通过一个小小的场景演示,不仅让学生明确了两种折扣概念的区别,而且还为后面账务处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角色体验式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理论和技能水平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即使是双师型教师,由于会计师是通过职称考试而取得的,实质上仍然是只具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知识。教师队伍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一方面,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新的会计准则,参加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考试,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学校应加强专业教师暑期下企业制度。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学生进行校企合作是不太现实的,毕竟一个企业需要会计人员的人数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会计教师可以加强与知名企业的合作,每年下场实习,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当然,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水平,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完善教师聘用制度,从企业中选聘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师;或者聘请社会上各行业、各部门中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还有,为防止教师长期教授同一课程而发生知识老化,可鼓励教师进行岗位轮换, 实现知识的更新。

上述内容是笔者多年来对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感触和心得,笔者抛砖引玉,希望通过这些探索,能给中职会计教学带来新的气息。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椒江职业中专)

上一篇: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提升就业能力的思考 下一篇:“三坐标测量技术”实验教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