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与“僭越”的摩登现代性

时间:2022-10-14 04:18:05

“高仿”与“僭越”的摩登现代性

“小妞电影”作为一种介乎于爱情片与喜剧片之间的亚类型,“特指以年轻女性为主角、诙谐时尚的浪漫爱情轻喜剧”①。其叙事结构遵循好莱坞情节剧和爱情类型片的模式,相遇初识、情感发酵、遭遇阻碍、好事多磨、大团圆结尾等起承转合一应俱全。人物常以摸爬滚打于时尚圈的当代都市年轻女性为核心,涵盖编辑、记者、办公室白领、职场“菜鸟”等;故事题材以女性成长、婚恋、家庭、职业为主,表现女性的“自我成长”和“身份认同”兼及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滑坡、婚恋观异化等进行深刻洞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小妞电影”为核心的好莱坞“女性电影”风靡全球,《律政俏佳人》、《时尚女魔头》、《当哈利遇到莎莉》等不仅票房大卖,还捧红了安妮·海瑟薇、桑德拉·布洛克等一批女性明星。中国式“小妞电影”在这股全球风潮中应运而生,2009年《非常完美》作为一个标志,上演了一场“二女争一男”的好戏。傻小妞对大明星的逆袭加上漫画家的幻想让这部以女性为主导的影片获得了空前的成功。随后,《爱出色》、《跟我的前妻谈恋爱》、《活该你单身》、《摇摆de婚约》、《我的美女老板》、《娜娜的玫瑰战争》、《幸福额度》等跟风而至,情节乏善可陈、视听语言浅白媚俗、票房惨淡。《杜拉拉升职记》、《失恋33天》等虽票房不俗却也极易陷入“拜物症”的叙事怪圈和“语出惊人”的杂耍之中。好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以精准的市场定位、卓尔不俗的营销、节节攀高的票房佳绩让国产“小妞电影”在“高仿”与“僭越”中编剧水准大幅提升,实现明星“再造”的同时,提振了“小妞电影”本土化尝试的信心。

一、都市:“三城记”的“区”与“隔”

处于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中心的“大都会”对于每个向往时尚的“小妞们”都有着永恒的诱惑,而“小妞电影”也总是将故事的发生地安排在这里展开。《杜拉拉升职记》发生在气派奢华的北京CBD,如同一座视觉“大秀场”,这里每天上演着无数T台模特秀,“充斥着庸俗的炫富和华美空洞的肢体展览”②。杜拉拉的励志故事从一开场便成了自说自话的“白日梦”。《北京遇上西雅图》继续着“小妞电影”的都市视觉奇观,让西雅图与纽约充满逼人诱惑的同时,又因《西雅图夜未眠》凝聚的“粉丝情结”平添了一丝神秘。从更名的那一刻《北京遇上西雅图》就带有向经典致敬的痕迹。女主角文佳佳选择西雅图生产更印证了她是彻头彻尾的好莱坞电影迷,而恰巧又碰上了同样欣赏《西雅图夜未眠》的入境警察方才能用连蒙带比划的拙劣英语蒙混过关。

如果西雅图与纽约在影片中是后现代开放、自由、包容、浪漫的代名词,作为故事远端的北京,则充满着传统价值观断裂后急速步入现代的“都市焦虑症”。未曾实景拍摄的北京始终与包养小三的老钟、50万只能买两个厕所以及“文佳佳的北京时代”密切相联。“非职业小三”文佳佳刚下飞机就迫不及待涂脂抹粉,身着俗艳奢华服饰招摇过市,言谈举止张扬跋扈,这恰恰暗讽了当下中国社会富人阶层人浮于事、拜物恋物、奢靡炫富的 “顽疾”。而海外生子的这些“失根者”,只有斩断与北京/故土的联系,在物质与思想上跳脱滋长依赖的温床,方才能清醒地重审自己。作为“小妞电影”的《北京遇上西雅图》正是在都市的摩登现代性中放弃对于“同质化”的认同。积极寻找“差异”,才在都市浮世绘中找到了中国社会的“病根”。这无疑是对国产“小妞电影”以渲染时尚感而加重奢侈浮华之风造成价值观断裂的机警思考。

二、喜剧:文化碰撞的“笑果”

在好莱坞的“小妞电影”中,喜剧笑果往往靠女主人公(如傻大姐、假小子、男人婆等)的特定身份、性格特征引发。而中国式“小妞电影”则多以“戏剧冲突来制造笑料”(以《非常完美》为代表)或以睿智犀利幽默的台词对白(以《失恋33天》为代表)完成笑果。《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神经有些大条”的文佳佳一亮相就喜感十足,但这种模仿并没有成为笑果的主导,反而是在中美文化的差异与碰撞中突显出来的。甫一出场,艳俗一身、自信满满的北京小妞便被蹩脚的中式英语褪尽了所有光芒。面对强势的美利坚文化和席卷全球的英语热,“好脾气”的入境警官俨然一副“中国通”,在美式英语提问无法奏效时他果断选择常用的中式英语向北京小妞发问,而文佳佳光鲜夺目的穿着加之手舞足蹈的表演并没有换来“美国大叔”的认可,强加呵止让北京小妞的首秀就撞上了文化的差异。相较于美国人的务实,名牌傍身的文佳佳虽早已褪去了西方人眼中落后、贫瘠、原始的“东方形象”,但在语言障碍凸显的同时让缺乏与世界沟通的“东方”再次在强势文化面前丑态频出,笑果不断。

月子中心老板黄太圣诞家庭聚会中的一席话更是叫观者啼笑皆非,却又令人五味杂陈。作为生意人,黄太巧妙地利用了西方社会强调自由、开放宽容的文化姿态,又抓住了近年来国人为实现“美国梦”赴美生子热的现实,在西雅图开办了专门接纳中国人的“月子中心”。她有着生意人天生的果敢与精明,却又善良、机智,她有效地在自己的领地巧妙周旋于三个女人之间,化解矛盾,调和关系;同时,她又极为东方,作为华裔女性,面对女儿的黑人夫婿,她一面纵情与其热舞,一面又用中文对女儿表示不满,“黑人,黑人也有奥巴马和乔丹,你却非要找来一个卖汽车的,还要跑去照顾人家的小孩。”这无疑是一个中国母亲对于女儿婚姻从期待到梦碎的真实写照。这其中绝不夹杂任何的种族歧视,完全是东方传统与西方文化的一次直面碰撞,而这碰撞本身妙趣横生,“小妞电影”浪漫喜剧的亚类型特征显露无疑。

三、爱情:“落地”的浪漫与“非意外”的永恒

中外“小妞电影”始终遵循类型电影的叙事神话,在结构上紧扣爱情红线。但相较传统爱情片,“小妞电影”中的爱情更趋时尚,紧跟潮流。多以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新新人类的新新爱情观、生活观、婚恋观为表现对象,风格活泼,易被主流观影群所接受。在好莱坞“小妞电影”中从不缺乏编剧水准极高、能够引发共鸣的爱情幻梦。然而,在国产影片中,最为“挠人”、煽情的爱情叙事往往处于无法落地的虚假与偶然性频发、让人将信将疑的“人为永恒”中无法自拔。

中式“小妞电影”的爱情叙事惯常从失恋开始。刻意制造的邂逅与新一段感情的开始成为治愈、抚慰、填补小妞们心灵创伤的不二法门。在《娜娜的玫瑰战争》中,“大龄剩女”丁娜与“宝马男”洛阳同时经历了一场爱人背叛的闹剧,两个同病相怜的“有缘人”,在编剧的突发奇想中美丽邂逅并坠入爱河,如此矫情又狗血的剧情怎能不让观众大呼上当。而“神级黑马”《失恋33天》的情感救赎再一次展示了编剧的“一厢情愿”。性取向严重不明、“既娘又贱的毒舌男”王小贱从一出场就不具备成为他人肩膀的典型特质,而其最后由远及近、或明或暗的表白,看似是男性荷尔蒙激发出的爱的力量,不如说是编剧强加给观众的一针“兴奋剂”,充其量王小贱只是“小妞”的又一闺蜜,经不起时间的冲刷与淘洗。

《北京遇上西雅图》则在导演兼编剧薛晓璐与制片人江志强的精心打磨中,叙事前后呼应、温婉流畅,节奏把控精准得当,主流爱情观建构、当下时尚爱情元素以及向经典致敬三者相得益彰地融为了一体。《西雅图夜未眠》中Sam与Annie对于纯美爱情浪漫真挚的信仰已被现实中破坏力极强的郭美美、马诺式的爱情观定格在“历史的断片”中。然而,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败金女”文佳佳与老钟的感情前史凸显了她的青春稚嫩。大学毕业后,父亲突发心脏病,正是老钟的慷慨解囊,方才让她度过了人生的第一个关口。报恩,成了维系这无名爱情的基础。一次大醉,嘈杂的“都市生活场”给了她道出来美待产的“难言之隐”。作为一没工作、二没名分、三不能开准生证、四没法去医院做产检、五没法给孩子上户口的未婚先孕的小三,“北京小妞”用挥霍无度、恣肆张扬的“虚假”掩饰着内心深处的苦楚。当一下子从物质的天堂掉入地狱的洞口,沿街叫卖奢侈皮包成为了她与过去诀别的最好象征。从务虚到务实,这种心灵深处的转变也让她与“落魄叔”Frank慢慢发酵的情感有了“落地”的浪漫。

“一见钟情”式的浪漫让杜拉拉一触即发的办公室恋情俗不可遏。而《北京遇上西雅图》很好地把控了文佳佳与Frank情感升发的节奏:一动一静,日久生情。从的生理层出发,孕妇文佳佳与Frank的初次相遇没能碰出一星半点的火花。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让二人一出场就是冤家。但司机Frank的出现,让“美国时间”的文佳佳有了把控人生方向的导引。月子中心不断升级的性别矛盾加之内心的无着,“北京小妞”终于闯入了Frank的生活。工作与生活的纠缠不清让文佳佳近距离走进了Frank的内心世界。从国内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到美国的全职爸爸兼职司机,再到大龄考生,文佳佳的出现让这个具备中华传统文化所有美德、学养深厚的“好好先生”,找回了槁木的价值。警局中不谋而合的“谎言”、大都会街市中歇斯底里的狂叫、酒店顶层烟花绚烂的温馨,都让Frank与文佳佳的纽约之行充满编剧的睿智。随后婚纱店与Frank妻子婚礼上的闹剧、文佳佳生产时的突发状况、四口之家短暂的美好以及回国的变故,都不断地牵绊着观众的心弦等待片尾帝国大厦上浪漫时刻的上演。如此一来,“大团圆结尾”的出现,不仅没有生搬硬套地让温馨浪漫打折反而变成了“催泪弹”,让陷入“白日梦”的无数小妞观众泪奔的同时信以为真。奢华艳俗、天崩地裂的爱情摇身一变成为了“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落地”的浪漫与“非意外”的永恒很好地诠释了《北京遇上西雅图》的主题:“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永远都有一个缘分等着你,他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就会以极为浪漫和动人的方式出现”。

四、女性:“候鸟们”的自我找寻

在中外“小妞电影”的永恒主题上,找寻自我并最终成长是其本质与核心。《时尚女魔头》中的安迪从一个屡次受挫的职场菜鸟鬼使神差地成为时尚界女魔头米兰达的助手,在“恶魔培训营”中摇身一变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激烈的职场战争不仅让她练就了一身打压他人必杀技,更在魔鬼般的炼狱中越发顺风顺水。而此时的安迪,却恍然间意识到在她身边已没有了真正的朋友,日益冷酷的她让自己都感到可怕,最终,她选择了离开。再次偶遇,豪车中米兰达冷酷一笑无疑宣告着安迪的成长得到了真心地认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故事表层,北京小妞从初到西雅图的让人生厌到最终的令人生怜,这一境遇的戏剧化变迁无疑为文佳佳的成长提供了可供言说的空间。失去或者斩断与北京/故土的联系,让重审自己变为了可能。

但是,主题的“高仿”并不能掩盖《北京遇上西雅图》细节上的繁复。月子中心“三个女人一台戏”的闹剧从上演之初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喜剧。作为远赴异国他乡的“三只候鸟”,她们怀揣着生为女人的苦衷与隐痛,来到西雅图。从怀胎十月到一朝分娩,晋升为母亲的角色转换也让这三个梦想成真的女人在寻找自我的维度中多了一份深意。在周逸、陈悦、文佳佳身上,赴美生产并不是为了追赶什么所谓的时尚与潮流。文佳佳属于典型的“非婚生子”,在北京,她无法享受正常婚育女子所有的待遇,被一连串的“不可能”逼迫着她来到了美国。而周逸,这个新锐新潮的公司高管,为了让同性建构的家庭能够得以维系并完整,她选择了美国哈佛的捐精者,为她实现做个妈妈的梦而远赴重洋。陈悦,一个精于算计、擅于“投机倒把”的城市个体从业者,为了实现生子的梦想,虽远赴海外却仍为顺产能省下2000美金而忙碌着。作为短暂迁徙美国的“三只候鸟”,她们因说不出的隐痛而焦虑、易怒,她们又因同样的际遇而惺惺相惜,这无疑让表现小妞们自我找寻并最终成长的国产“小妞电影”在文化蕴涵中更加繁复而更具包容性、可信性。

五、时尚:亚文化与“中产梦”的胜利

缺乏时尚的“小妞电影”从影像美学的直观刺激中是找不到“看点”的。中外“小妞电影”能够成为一种“观影时尚”,其关键在于女性对于“时尚”的毫无抵抗力,这无疑又为“小妞电影”推向市场增加了“卖点”。无节制地品牌物质消费,就如同《建国大业》中数不清的明星一样,在“小妞电影”中是一个极易与大众产生精神勾联、极富戏剧化的桥段,又是“小妞电影”巧妙地将广告植入与情节叙事相连结加速成本回收的绝妙手段。《时尚女魔头》俨然就是一个奢侈品牌的“大牌秀”。《杜拉拉升职记》中更是将广告植入强行地穿情节中,在数星星般划过立顿、屈臣氏、益达、达芙妮等名品时,对于观众视觉的“有意”让影片中的某些叙事片段牵强附会。

《北京遇上西雅图》作为一部成本不足3000万的中型影片,为了配合北京小妞文佳佳“败金女”的形象与气质,影片中不可避免的植入了LV、Lady Dior、Hermes、Chnael等国际奢侈品大牌。但是,《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时尚化元素并不仅仅体现在肤浅的表面。作为爱情亚文化的代表,基于同性之间的爱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借精生子”加上始于韩剧并迅速在网络社区以及中国大城市中形成的“大叔控”热潮也在该片中被合理展现。而这背后所引发的普通观众对于亚文化的认同包容度让全球化时代的爱情变得更加多元。除此之外,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美国式的中产阶层逐渐在中国大地上日渐形成。“爸爸、妈妈、两个孩子、一条狗”的美式中产家庭建构从文佳佳这样的有一定学历,追求时尚又略带一些小资情调的“北京小妞”口中说出更富现实感。《北京遇上西雅图》之所以能够在《生化危机5》、《虎胆龙威5》等好莱坞强片的夹击下仍然取得了票房佳绩,与其故事内核的时尚性密不可分。

电影是一种“梦幻的艺术”,它是成年人在黑暗世界中所做的美丽童话。作为亚类型的“小妞电影”,在影像语言上,它既先锋又时尚,声光电影中充满着对于都市物欲文明的裸展现;在情感指涉上,它既现代又梦幻,超越世俗、跨越时空、僭越逻辑的情感叙事极具诱惑力。它满足了当下人的情感需要,更是一种穿越银幕的心灵慰藉。作为中外“小妞电影”必备的五种元素,“都市”、“喜剧”、“女性”、“爱情”、“时尚”缺一不可。这是“小妞电影”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创造票房奇迹的五个法宝,又是迎合大众审美趣味的五味良药。无数年轻女性在现实生活的“东奔西突”、“东碰西撞”中早已遍体鳞伤,而“小妞电影”却能一次次地在光影幻象中让她们看到爱情、职场、家庭生活的希望,明知是梦,却偏要欣赏,借以疗伤、满足欲望。作为一部标准的“小妞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是对好莱坞“小妞电影”的又一次“高仿”,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僭越”中凸显中国式“小妞电影”的成长。

注释:

①鲜佳:《“小妞电影”:定义·类型》,《当代电影》2012年第5期。

②李莉:《中国式“小妞”——国产“小妞电影”面面观》,《当代电影》2012年第5期。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上一篇:西咸新区让大数据“落地” 下一篇:转化、升华与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