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寻常的未来

时间:2022-10-14 04:15:22

美联储在次贷海啸后出台购债刺激措施,即量化宽松,进一步压低了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在外界唯恐低于正常水平的需求无法消化过剩的原油供应的背景下,2014年底能源价格崩跌加大了通缩出现的可能。

上周,美国三大投行纷纷预计,过去30年储蓄的全球性兴盛期行将逆转,经济可能面对超乎寻常的未来。

过去一年,全球金融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全球利率整体降低――尤其是通过政府公债收益率反映的长期借款利率,即10年期公债收益率,在欧元区和日本都降到零甚至负值。

即便在经济成长率达到5%的美国和态势良好的英国,它们的10年期公债收益率也只有5年前水准的一半。

收益率如此之低,造成了明显的资产定价普遍扭曲,特别是投资人纵使不看好全球经济形势,也因为想获得一些投资收益,而去追求高风险资产。

尽管企业获利增长不佳,股价却仍在冲向新纪录高位,这主要是因为债券收益接近于零,令投资人转而追求股息。

同时,这也在刺激企业,以近零利率借钱来回购自家的“高收益率”股票,赚取暴利,这个过程亦会进一步推高股价。

美联储在次贷海啸后出台购债刺激措施,即量化宽松,进一步压低了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在外界唯恐低于正常水平的需求无法消化过剩的原油供应的背景下,2014年底能源价格崩跌加大了通缩出现的可能。

政府原本意在推动投资和就业的货币刺激,却造成了极端的资产价格收益,这可能放大社会贫富悬殊,正是许多西方国家的主要政经议题。

上周,巴克莱和高盛再度提到了老龄化问题,两者都认为过去30年来,处在退休前储蓄高峰期的劳工数量持续扩张,是储蓄过剩的主要原因。这种过剩自1980年代末以来已不断压低债券收益率。

但是,巴克莱估计,储蓄减少的规模,10年后可能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或全球储蓄金额的15%以上,20年后,则相当于全球GDP的近6%,全球储蓄金额的25%。

对创下纪录高位的资产和房地产价格不利的是,这三家投行均得出结论:储蓄的全球性兴盛期将结束――至少是在未来几年――而这种结束将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走势出现地震式的逆转。

“主要储蓄人口的转变进程已经大体结束……意味着全球利率下降的状况接近尾声。”高盛分析师Sharon Yin说道。

与此同时,专注于研究主要储蓄人口下降前景的巴克莱分析师Michael Gavin认为,“影响世界资产价格的一个关键世俗因素已经达到顶峰,将在未来数年明显下滑。”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Charles Goodhart和Philipp Erfuth在2014年的报告中称,实质利率为零或负值的情况并不是“新常态”,并且他们对于储蓄和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得出了几乎不可避免的结论,即实质利率将改变近年来的下滑趋势并将很快重新上升。

储蓄高峰通常在退休前一二十年出现,退休人士将由存钱者摇身变为净消费者,停泊在债券及固定收益的储蓄资金将会退潮。除非全球经济成长潜力在利率上涨时同步加速,否则股价也会被拖下水。

即使股债下跌具有一些正面效果,像是阻断财富不均恶化,刺激企业不去回购股票而是着眼未来的投资,但如果股债价格连续多年下跌,不仅对投资人及准备退休的族群不利,对于整体全球经济、商品需求及高负债者都不利。

上一篇:REITs前行 下一篇:实体经济复苏才是真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