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打好基础,课外养成习惯

时间:2022-10-14 03:15:23

课内打好基础,课外养成习惯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课外导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语文;小学;素质;教学;基础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的沟通,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导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创设“大语文”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课内打好基础,课外养成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使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有充裕的学习时间,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2.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启发诱导,把“教死”的过程变成一个“导活”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恰如其分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自学互学中,根据已知已识、自觉自主地探求知识,认识美好事物,感受美好情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的过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操作中,我既吸取了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法”的营养,又结合实际,因材施导,创建了“对照目标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精读精练;回顾目标,读写结合,强化素质”的教学模式。

3.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落实素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循着语言文字训练这条主线,通过多读书,多动笔,多思考,多讨论,层层深入地学习“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从仿到创,逐步提高。

二、在课外导学中强化“六个一”,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适当的课外语文活动,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创造了广阔的天地。以下是我在课外导学中,强化“六个一”,促进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实践。

1.用活一本字(词)典,写好一手汉字。

我要求学生把《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学习中的良师挚友。在读写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就翻查字(词)典,及时解决,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用活字(词)典,获益匪浅。为了指导学生练一手好字,我不厌其烦,从基本功抓起,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练一手好字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性情,我还定期举行书法比赛,举办书法展览,营造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以趣激学。

2.办好一个图书角,记好一本读书笔记。透过这个知识的小窗口,学生窥见了课本以外另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我通过多种形式建设班的图书角,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深入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并做适量的读书笔记:或摘录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断,或谈谈读书的体会,甚至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而每学期两次的读书心得交流会,更为同学们的课外读书活动添上异彩。

3.做一个有心人,练一手好文章。坚持每天写好一则日记,不但可以为写“大文章”积累素材,同时也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好品质。我指导学生写日记,在遵循“真实自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记身边事,写心里话。日积月累,学生不但积累了不少好素材,还养成了留心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质。在指导练笔的过程中,我通过“学生自改、生生互改、师生共议”等形式,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提高其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浅谈小学良好班风的建设 下一篇:如何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