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护理

时间:2022-10-14 01:29:31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护理

摘 要 目的:探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的意义。方法 对20例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进行护理。认真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给予雾化吸入后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医原性感染。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护理,是抢救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关键。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护理 消毒

我院ICU2005年3月~2006年3月共收治机械通呼患者20例,现将呼吸道护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20例,男12例,女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8例,重症胰腺炎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ARDS3例,脑梗塞2例,呼吸衰竭3例,腮腺炎合并病毒性脑炎1例。死亡5例(25%),存活15例(75%)。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32天,大多4~10天。

护 理

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护士应随时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如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吸氧浓度等。还应注意神志、心率、血压、尿量、紫绀等变化情况。尤其是神志,因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很差,机械通气患者如通气不足,可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首先表现为意识改变,甚至昏迷。

为了避免口腔内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防止液体由呼吸道返流,保证有效通气量,气囊应充气,充气压力适度,控制在2.4kPa以下,2~4小时放1次,避免长时间压迫气管内壁,影响气管黏膜血液供应。.

呼吸道的湿化: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湿化、加温作用丧失,加之机械通气所致出入量负平衡,使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结痂,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产生呼吸道阻塞。即使是昏迷病人,也可依靠活跃的纤毛运动和积极的呼吸道吸引来保证有效呼吸道分泌物引流,[1]湿化疗法是机械通气保证气道通畅的措施。

湿化方法:① 可用雾化吸入:在30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4万U和地塞米松10mg配制成雾化吸入液雾化吸入6~8小时1次,每次5~10分钟,雾化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②气管内滴药: 应用含抗生素的盐水稀释液200~250ml,分次气道滴入,并加强分泌物吸引。

气管内吸痰:①吸痰管的选用:应根据吸痰管内径的大小选用吸痰管,其内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防止因吸痰管过粗产生过大负压引起的肺泡陷闭;其长度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 以便吸出气管、支气管中分泌物;吸痰管的硬度要适中,一般应用专用吸痰管。②吸痰方法:吸痰前要戴无菌手套,先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将吸痰管伸入气管导管,边旋转边吸引边往上提,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后再吸入纯氧1~2分钟,然后再把吸氧浓度调到吸痰前水平。要先吸气管后吸口鼻腔分泌物。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先向气管内注入3~5ml湿化液然后再吸引。吸痰应轻柔迅速,同时观察病情,如发生紫绀或心率过快应立即停止。吸痰后听诊肺部,以评价吸痰效果。

术后病人应取半卧位,垫软枕于肩、颈部,头部轻度后仰。分泌物易滞留于下肺,应常变换,以减少分泌物滞留。翻身的同时拍背,使粘附于支气管黏膜的分泌物松动脱落,以便吸引及咳出。

医原性呼吸道感染的控制:① 保持环境清洁,建立建全各种规章制度。隔离感染病人,谢绝家属探视,限制人员流动,保持室温24℃。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定时开窗通风。② 病人使用的呼吸机、雾化吸入管道每日消毒,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应更换湿化器、进入管道及吸痰管。呼吸气囊病人专用。病人转出后,ICU终末消毒。③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每天做痰培养及床边拍片,连续比较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必要时联合用药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 史继学,李树捷, 秦香秀. 急诊护理.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199

2 王保国,王恩真.实用呼吸及治疗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9

上一篇:测血压的注意事项及部分机理 下一篇:子宫颈癌术前化疗的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