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14 01:00:49

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研究

【内容摘要】城市交通导视系统设计中,准确无误地传达现实信息是道路设计的首要宗旨,字体作为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外壳符号,是不可忽视的视觉设计元素。关于字体的视觉创新设计一直都是导视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各个部分与大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快速发展的现代,道路导视系统的复杂和严谨促使设计更加规范,在路标指示系统的优化设计中要求设计者必须转变设计理念来尽可能地遵循大众的基本审美情趣,优化并完善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关键词】导视系统 字体设计 高速公路 路标指示

一、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字体设计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借助二战时期衍生的工业革新和新的设计生产之道,大工业设计的发展促使城市面貌迅速变革。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技术与材料的革新,凸显出新的时代特征。同时,高速公路的产生、城市公交的多样化发展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当代生活的快速化和多样性使得城市交通的问题更加尖锐。

(一)设计起源

20世纪中期,英国印刷工人玛格丽特・卡尔弗特(Margaret Calvert)因设计了英国大部分道路交通警示牌字体而闻名。其商业同名字体“CALVERT”最早运用于机场运输体系中。这种字体形状圆滑,具有高度的易辨别性和易读性,保证司机即使在天气恶劣和高时速情况下也能够从远处识别。这种字体一直被沿用于英国运输公路路标系统中,后运用于英国泰恩―威尔郡地铁导视系统中。系统的文字、图形、符号等视觉元素的运用,遵循系统的规范和准则,结合科学的人机工程和视觉心理研究,使得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得以孕育和发展。

同时,产生于上世纪现代主义材料革命中的塑料,因其具有的可塑性特点被大量用于现代高速公路运输体中,也反映了当时的优良设计原则。设计功能化为设计师在进行导视系统设计中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设计材料的解放与多样性为城市交通导视系统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设计载体。

(二)发展演变

路牌的设计作为公共设计的一种,在设计上充满了地域性色彩。在国外众多的道路路牌设计中,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FHWA(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字体因辨别度极高一度被沿用于美国高速公路路牌设计中,伴随整个导视系统设计从诞生到成熟。FHWA字体个性特殊,但在快速变幻的公共环境中,其粗犷、缺乏对细节表现的缺陷也在新的字体设计思潮中被淘汰。

50年代,英国针对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立与设计,重新定义了国内的道路路标设计系统,并由玛格丽特・卡尔弗特研究设计了新的字体。根据英国特有的文化人文感的探究,玛格丽特・卡尔弗特以简洁透明的风格设计了新的路标字体Transport,其特点是字体大,字型分布均匀而清晰。当时德国几乎所有的标牌标准字体中都在使用DIN14519(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字体。虽然字距太近导致易读性不强,但它简洁而标准的特点,对各国的公共字体标准化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比于DIN14519的严谨性,Transport字体更多了一份人文的随意性,美观性也略胜一筹。整个欧洲地区在公共用字设计探索中都以Transport字体为设计标准。

二、我国高速公路导视系统标准字体设计现状

(一)设计概况

相对于国外,中国高速公路体系发展较晚,伴随的导视系统研究起步也较晚。大陆地区在系统标准设计上参照了国外一些典型案例。我国香港地区由于受西方政治的影响,公共用字一直都是中英文并存的模式,使用的字体都是英国标准Transport字体。我国台湾地区则是选择了具有美国特色的FHWA字体,中文标准字体同大陆地区大部分标牌用字一样,一直选用的是大气、稳重的商业印刷字体黑体。

1、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道路路牌设计作为公共系统设计的一部分,一直在探索和思考设计标准,在借鉴国外的一些设计经验的过程中,也突显出一些问题。目前国内公路体系中文标准用字为黑体,英文为Helvetica(美国旧的道路体系标准字体,后被FHWA替代)。考察全国范围内大多高速公路标牌中文字可发现大部分统一为黑体,虽有些细微的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一致。[1]英文标准用字比较混乱,一些英文标准用字在Helvetica和Univers(1957年瑞士设计师Adrian Frutiger 设计)两种字体之间混淆不清。这两种极具瑞士风格的字体在字形、字型间距和风格上都极其相似导致国内路牌字体视觉的混乱,在中英文结合的过程中难以把握两种字体比例设计细节。这在整个道路导视系统中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道路导视系统中设计的不标准。

2、因素分析

道路导视系统中对于字体的第一要求就是清晰、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2]针对我国道路路牌设计中存在的不标准问题,首先还是要探寻中国汉字最基本的设计法则。中文字体的复杂性在某方面对于字体设计的要求相对较多,不像西文字体可以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律。很多西文字体的设计规律对于汉字的设计完全不适用。其次,国内路牌的设计目前还未发展成熟,设计探索只局限于路牌的实用功能方面。最后,高速发展的时代促进了整个国家道路系统的不断扩张和发展,道路交通效率和安全因素也在重新考量现有的公共字体的设计规范。

(二)未来道路公共字体标准化设计趋势

城市的公共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人与环境的问题,个性的而又符合客观逻辑性的道路系统设计还要考虑人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因素。[3]字体的设计与识别首先是服务于大众。贯穿于道路导视体系中它不只是一种说明与标示,设计功能的完善将是未来设计的一个趋势。未来更多设计的出发点也在如何有针对性地改善公共字体对大众的视觉适应性和信息感知力方面。同时,优秀的设计还将体现在本土字体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性特征的结合上,从而体现一座城市的人文气息,达到与城市道路风格统一而协调的设计效果。

三、结语

道路设计是公共设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一个国家的人文内涵的体现。优化和加强国内的道路导视系统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是一个重大的设计任务。提升当前道路导视系统设计和公共设计标准用字水平将深刻影响道路交通效率和安全,是一个城市综合能力发展的进步体现。这就需要设计师对于本土文化和现实环境进行科学思考,致力于适合中国情况的导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参考文献:

[1]姜德伦.我省高速公路标志牌设计的实践与发展[J].辽宁交通科技,1997(1).

[2]姚晓理.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章莉莉.城市广告设施设计研究 [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5).

作者汪红系武汉理工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方向2013级硕士研究生

陈传辉系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史论方向2013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探索 下一篇:浅析哥特式教堂建筑的民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