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时间:2022-10-13 10:56:38

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摘要]观察金线莲幼苗的生长状况,统计不同移栽基质配比、种植密度、遮荫率和营养液条件下金线莲幼苗的成活率及植株高度、地径和植株鲜重的增长量。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的生长状况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泥炭-河沙2∶1,种植密度为3 cm×3 cm,遮荫率70%,1/4MS营养液的条件下,金线莲组培苗的成活率高且长势较好,为金线莲组培苗的人工栽培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生长情况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又名金线兰、金丝草,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名贵中药材,主产于福建、浙江、台湾、江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炎、急慢性肝炎等,在民间享有“药王”的美称[1-3]。现代研究表明金线莲中含有金线莲苷等活性成分,具有修复受损胰岛细胞,恢复正常胰岛素分泌的药理活性,以金线莲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如复方金线莲胶囊,在临床上已用于糖尿病的治疗[4-7]。由于金线莲种子微小,胚胎发育不完全,在自然条件下极难发芽,若以分根或扦插繁殖,则耗时长且繁殖系数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成为解决种苗繁育问题的有效途径[8]。目前关于金线莲组培快繁的报道较多,但就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研究较少[9-10]。本试验对不同移栽基质配比、种植密度、遮荫率和营养液条件下金线莲幼苗的成活率及植株高度、地径和植株鲜重的增长量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金线莲组培苗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供试材料为金线莲A. roxburghii组培苗,来自于浙江农林大学中药学科组培室,由浙江农林大学胡润淮教授鉴定。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浙江农林大学百草园大棚中进行,选取长势良好、大小一致、无感染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金线莲组培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分别设定移栽基质配比(泥炭-河沙3∶1、泥炭-河沙2∶1、泥炭-河沙1∶1),表面均加盖1层活苔藓、种植密度(3 cm×3 cm,4 cm×4 cm,5 cm×5 cm),遮荫率(全光照,50%遮荫,70% 遮荫,95%遮荫)和营养液(1/4MS,1/2MS,MS)等移栽条件,每个小区面积为1.2 m×3.0 m,每个处理3次重复。

1.3 指标测定 成活率测定:10 d后统计成活率,每个小区随机选取30株金线莲植株,计算3次重复的平均值。

生长状况:30 d后每个小区随机选取30株金线莲植株,统计株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和植株鲜重增长量,计算3次重复的平均值。

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配比下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 在种植密度为3 cm×3 cm,遮荫率70%,1/4MS营养液条件下,设定泥炭-河沙3∶1,2∶1,1∶1,开展不同基质配比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研究。发现不同基质配比对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株高增长量有显著影响。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株高增长量以泥炭-河沙2∶1的基质处理最高分别为89.3%,8.05 mm,泥炭-河沙3∶1次之分别为80.5%,6.92 mm;泥炭-河沙1∶1最低为55.3%,5.45 mm。泥炭-河沙2∶1对金线莲组培苗地径和植株鲜重增长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分别为0.27 mm,0.39 g,而泥炭-河沙3∶1,1∶1在组培苗地径和植株鲜重增长量差异不显著(表1)。

2.2 不同种植密度下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 在基质配比为泥炭-河沙2∶1,遮荫率70%,1/4MS营养液条件下,设定种植密度3 cm×3 cm,4 cm×4 cm,5 cm×5 cm开展不同种植密度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研究。发现不同种植密度对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地径以及植株鲜重增长量有显著影响。在3 cm×3 cm种植密度处理下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地径以及植株鲜重增长量最高分别为89.7%,0.28 mm,0.39 g。4 cm×4 cm,5 cm×5 cm种植密度下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地径以及植株鲜重增长量显著高于5 cm×5 cm处理。而株高增长量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2)。

2.3 不同遮荫率下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

长状况 在基质配比为泥炭-河沙2∶1,种植密度为3 cm×3 cm,1/4MS营养液条件下,设定全光照、50%遮荫、70%遮荫、95%遮荫,开展不同遮荫率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研究。发现不同遮荫率对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在不遮荫的情况下,金线莲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为0;在遮荫率为70%,95%的环境中,金线莲组培苗的成活率均在85%以上,但以70%的遮荫更高为87.9%;而在50%的遮荫的环境中,金线莲组培苗的成活率相对较低为68.1%。不同遮荫率对金线莲组培苗地径和植株鲜重增长量有显著影响。在70%遮荫处理下组培苗地径和植株鲜重增长量最高分别为0.27 mm,0.37 g。70%,50%遮荫下组培苗地径和植株鲜重增长量显著高于95%处理。而株高增长量以95%遮荫处理最高为9.49 m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3)。

2.4 不同营养液处理下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 在基质配比为泥炭-河沙2∶1,种植密度为3 cm×3 cm,遮荫率70%条件下,设定1/4MS,1/2MS,MS,开展不同营养液处理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研究。发现不同营养液处理对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喷施1/2MS营养液,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为90.2%,清水,1/4MS,1/2MS处理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显著高于MS处理。1/4MS和1/2MS处理下组培苗株高、地径以及植株鲜重增长量显著高于清水和MS处理。在1/2MS处理下组培苗株高和植株鲜重增长量最高分别为8.13 mm和0.39 g,在1/4MS处理下组培苗地径增长量最高为0.27 mm(表4)。

3 讨论与结论

3.1 基质配比对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栽培金线莲的基质既要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又要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且无病菌和虫害潜藏为宜[11-12]。本试验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对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株高增长量有显著影响。从移栽效果可以看出,泥炭-河沙2∶1表面加盖1层活苔藓移栽成活率最高,且组培苗的长势也较好,最适宜于作为金线莲组培苗移栽的基质。基质中泥炭是目前种苗培育中应用最广泛的栽培基质之一,呈微酸性,保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好,有利于喜酸性植物根系的生长;在基质中添加适量的河沙能够在一定程度是改善基质通气条件,有利于组培苗移栽后根系的生长,从而促进后期幼苗的成活和生长;而在基质表面加盖一层活苔藓具有很好的保水性,保持基质湿润并可提高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

3.2 种植密度对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移栽成活率,获得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13]。孙志蓉等[14]对不同密度条件下甘草苗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发现甘草株高速生期的起止时间随密度增大逐渐提前,速生期持续时间逐渐缩短;个体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而群体生物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雷恩等[15]开展不同移栽密度下草果种苗生长情况研究,发现密度显著地影响草果种苗的植株高度、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重。本试验结果表明3 cm×3 cm和4 cm×4 cm种植密度下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地径以及植株鲜重增长量显著高于5 cm×5 cm处理。从经济效益考虑,开展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时宜选用3 cm×3 cm的种植密度。

3.3 遮荫条件对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金线莲为喜阴植物,合理的遮荫不仅可以防止植株受阳光的直射,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植株表面温度,改善生长的微气象条件,提高光合生产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和产量[16-17]。魏胜利等[18]对遮荫处理下掌叶半夏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遮阴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掌叶半夏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透光率在65%时能够获得最大产量。韩忠明等[19]研究发现东北铁线莲株高随着遮荫梯度的增加而增高;30%遮荫处理茎粗最粗,根茎生物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而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则是30%遮荫处理与 CK,70%, 90%处理差异显著。本研究发现在遮荫率为70%, 95%的环境中,金线莲组培苗的成活率均在85%以上,且70%遮荫处理下组培苗地径和植株鲜重增长量最高分别为0.27 mm,0.37 g,因此开展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时宜选用70%的遮荫条件。

3.4 营养液对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营养液处理可以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矿质元素,适当地使用低浓度的MS营养液可以提高植株的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的积累,从而促进幼苗的成活和生长[20]。郑志新等[21]在研究营养液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移栽成活和生长的影响中,发现施浇过量的营养元素无法被铁皮石斛吸收和利用,而表现出烧苗现象,从而导致成活率和长势均低于低浓度的营养液处理。本试验发现类似的研究结果,MS处理下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显著低于清水、1/4MS和1/2MS处理。1/4MS和1/2MS处理下组培苗株高、地径以及植株鲜重增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经济效益考虑,开展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时宜选用1/4MS营养液。

[参考文献]

[1] 罗晓青,吴明开,查兰松,等.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3):71.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浙南本草新编编写组.浙南本草新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4] 何春年,王春兰,郭顺星,等.兰科开唇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2):81.

[5] Zhang Y H, Cai J Y, Ruan H L, et al. Antihyperglycemic activity of kinsenoside, a high yielding constituent from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in streptozotocin diabetic rats[J]. J Ethnopharmacol, 2007, 114(2):141.

[6] Cui S C, Yu J, Zhang X H, et al. Antihyperglycemic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water extract from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J].Exp Toxicol Pathol, 2013, 65(5):485.

[7] Du X M, Nobuto I, Norihiro F, et al.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in the Anoectochilus and Goodyera species[J]. J Nat Med-Tokyo, 2008, 62:132.

[8] 毛碧增,娄沂春,蔡素琴,等.金线莲的快速繁殖[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9,25(5):527.

[9] 江建铭,俞旭平,沈晓霞,等.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408.

[10] 李艳冬,叶红霞,陈丽萍,等.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4):52.

上一篇:波棱素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及处方优化研究 下一篇:HPLC测定藏药风毛菊中茵芋苷、东莨菪苷和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