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多种手段 创建平安校园

时间:2022-10-13 10:01:25

采取多种手段 创建平安校园

学生安全,牵动万家。而当今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家庭的过度保护,使许多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无论是学校、家庭或社会,都不可能给孩子安全一生的承诺和保护,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了安全意识和能力,才能为安全提供保证。因此,学校安全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自救自护能力。作为教育者,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手段,认真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将工作做深、做细,创设良好环境,使学生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 利用集会和班会,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集会和班会是对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集会和班会每星期都要举行,学校利用大环境进行安全教育,班级利用小集体进行安全教育。当前,随着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工作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每周周一学校要举行集会,除了总结和安排日常工作,另外要安排或强调安全工作,以达到提醒师生时刻注意安全,处处注意安全。利用集会进行安全教育时,可以由校长或副校长(分管安全工作)分析当前安全教育的形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措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学校根据上级安全教育的有关精神,应部署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堂课当中,特别是在班会中进行。利用班会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诵读安全常识,也可以让学生讲一讲关于安全的小故事。例如,一次班会上某位同学现身说法,他说老师经常讲在学校要注意安全,他联想到了自己也应该在家里保护好自己和财产的安全,并讲了具体如何做,同学们都一致地投来赞许的目光。再如,让学生“写安全,读安全”。由学生安全监督员进行书写、领读或写在黑板上全班齐读,或随机抽取学生书写、领读或写在黑板上全班齐读,真正让安全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 学习安全常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学习安全常识,为学生自身的安全提供保证。学生平常接触的安全常识是零散的,要想系统地学习,必须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开设安全教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需要,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安全知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安全教育课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突发事件及意外伤害应急教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识教育、用电安全知识教育、防水安全知识教育、饮食安全常识教育、防盗、防爆常识教育、思想安全教育、校园活动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教育等方面。

1.突发事件及意外伤害应急教育

例如,上课时鼻子出血是常有的事,其中应讲解如何预防鼻子出血以及应对措施。预防鼻子出血的方法: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暴怒;春季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与燥热之品,以免助热生火;此外应预防感冒,以免因咳嗽、喷嚏,引发鼻子出血;不要把手指或其他物品放进鼻孔,以免破坏鼻腔组织。应对鼻子出血措施:坐下;捏住鼻子一段时间,这时用嘴呼吸;出血停止后,可以用湿布盖住脸和鼻子;如果出血不停止,应往出血的鼻孔里填塞纱布,但不能塞得太深(便于取出)并用手捏住鼻孔;若鼻腔内有血凝块,应马上用力呼气将其呼出;过半个小时后应将填塞鼻孔的纱布取出。

再如,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伤或者铅笔芯把手扎破。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低年级的学生跑进班主任的办公室请求老师的帮助。有学生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或者扭伤了脚等,都去找老师解决。针对这一点,在安全教育课上,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小伤小问题。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在教室里准备一些消毒药水及包扎伤口用的纱布,让学生自己处理小伤口。这样,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就能自行简单地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间团结互助。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和经验,当事故发生时,就能很好地应对,同时也为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奠定了基础。

2.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是让学生懂得最基本的交通规则,安全教育课中可以把交通法规教育列为安全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班会课以及其他学科之中,将每学期学生交通违法情况作为对学生评比、评优的依据。同时,学校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密切协作,以开展“珍爱生命,平安回家”活动为载体,推广小学生交通安全“小黄帽”路队制,开办“少年交通安全夏令营”,以及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小手牵大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用电安全教育

最常见的用电和使用电器的安全,对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参照《小学生用电常识》和《电器使用说明》。用电时,应学会两点: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和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使用电器时,先阅读说明书,读懂注意事项,弄清所有按钮的用处及具体操作程序,再接通电源。电器使用完毕后,要关闭总开关,切断电源。

三、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可以开展的活动有邀请交警到学校作交通安全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竞赛、举行演讲比赛、举行防火避震逃生演习、观看安全教育影片等。通过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安全知识竞赛可以了解学生安全知识程度,便于查漏补缺。激励学生争做安全卫士,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竞赛要定期举行,给优秀者适当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竞赛知识可以采取试卷考试也可以采取抢答等方式,试卷内容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通过这样的互相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利用“安全教育日”举行防火避震逃生演习,全体同学捂住口鼻,蹲在桌子旁边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有序地跑出教室来到安全的地方。演练使全体同学学会了火灾、地震中的逃生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组织全体学生观看《地震科普知识教育片》,这样特殊的教育方式以地震科普知识和灾害发生前后应该如何做为主题,为学生展示的是用知识来守护生命。通过观看,不仅让师生学会了避险知识,还提高了师生的生命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 实施安全责任制,提升安全效能

安全责任到人,安全责任更明确,有利于有效地处理问题和管理事务。学校应建立以校长为主要领导和部分教师为组员的安全小组,构建分地点、分时段、分任务的责任到人的安全机制,实施安全管理,提升安全效能。例如,学生的早来和晚走给学校带来了安全隐患,学生有一个来到学校,这时就应该有安全小组的人员在岗。作为教师,也要积极教育学生按时到校、按时离校,以减少安全问题。加强门岗的作用,学校无关人员禁止入校,来访人员要登记核实身份,得到允许才能进入等。再如,下课时,每层楼道口安排一名教师搞好安全工作,督促学生不可在楼道、楼梯上打闹,按秩序上下楼道。放学时,大门口和大门内要各派两名以上教师搞好安全工作。另外,警察在校园安全上也承担着责任,在学生上学、放学时,警察协调学校管理好校门口的交通安全,力争把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校园安全问题责任重大,作为教育者应尽职尽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创建平安校园。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需要关注的几个问... 下一篇:敏感问题需要冷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