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折诊断中X射线的应用价值研究

时间:2022-10-13 09:56:55

脊椎骨折诊断中X射线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脊椎骨折诊断中X射线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3~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椎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应用X射线和CT进行诊断,并分析两种方法的脊椎骨折部位诊断准确率和骨折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的前柱骨折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小,P>0.05。中柱骨折和后柱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大,P

关键词:脊椎骨折;X射线;CT;诊断

脊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约占全身骨折的5%~6%,且男性青壮年的发病率较高。该病多由间接外力引起,常发生于高处坠落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其临床表现为腰部、背部疼痛、畸形、压痛、活动受限、运动及感觉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等,且常伴有不全或完全瘫痪的表现。由于该病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如其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不仅可导致截瘫,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安全,且如治疗不当还会遗留慢性腰痛,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其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一系列改变,还会加重患者家庭经济上的负担[1-2]。临床上常给予脊椎骨折患者手术或药物治疗,但在治疗前需了解损伤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特别是脊椎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这对制定治疗方法,特别是制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我院为研究脊椎骨折诊断中X射线的应用价值,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2014年4月我院收治80例脊椎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女性,55例男性;年龄为22岁~75岁,平均(42.25±5.63)岁;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为2~5小时,平均(3.23±0.15)小时;28高处坠落伤,18例生活摔伤、碰伤,29例车祸致伤,5例房屋倒塌压伤;所有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背部疼痛、畸形、压痛以及活动受限等表现。

1.2诊断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应用X射线和CT进行诊断,其中,X射线扫描采用东方500max光机,固定滤线侧,成像系统为Kodak DirectView CR850 机,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分别摄取不同的正、侧位片两次以上,必要时可加摄双斜位片,并对受伤重点部位进行定位。CT扫描采用GE 公司 BRIVO CT325双排螺旋CT机,患者采用仰卧位,层厚和层间距均为3.0mm,螺距为1.5:1,床速为6.0mm/rot,电压为120KV,电流为130mA,对患者的骨窗、软组织骨质及周围组织进行扫描。必要时可进行局部的薄层扫描并重建,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1.0mm,并进行表面遮盖,最大强度投影和MPR重建。修正CT图像,观察CT图像中患者骨窗、软组织骨质及周围其他软组织破坏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由两位有经验的诊断医生共同阅片,观察两种方法中的脊椎骨折部位诊断准确率和骨折解剖学改变显示情况对诊断结果进行评定,其中脊椎骨折部位包括:前柱(由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前中2/3组成)、中柱(由椎体、椎间盘1/3和后纵韧带组成)、后柱(由附件和椎管组成)。脊椎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包括: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管狭窄和椎体移位。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用n表示计数资料,并用检验。以P

2.结果

2.1脊椎骨折部位诊断准确率对比

两种诊断方法的前柱骨折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小,P>0.05。中柱骨折和后柱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大,P

表1 两种方法的脊椎骨折部位诊断准确率对比(n/%)

2.2骨折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情况对比

两种诊断方法的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管狭窄和椎体移位的显示率差异均较大,P

表2 两种方法的骨折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情况对比(n/%)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脊椎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缺乏特异性,常导致出现误诊和漏诊,且其脊椎骨折有骨折固定和复位难度大、并发症多等特点,使该病成为临床手术治疗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之一[4]。而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是方法不恰当,不仅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还会导致患者截瘫甚至死亡,即使痊愈后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在脊椎骨折的多种诊断方法中,X射线是一种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像快、费用少等优势。其主要是通过拍摄患者骨折部位的正、侧片(和双斜位片)来获取影像学以进行诊断。虽然它所表现的形式只不过是一种影象和各种深浅不同的对比组合体,却代表着脊椎内部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等现象[5-6]。通过对X射线影象特点辨证、分析、归纳和推理,可以推测患者的实际病况,包括脊椎骨折部位诊断准确率和骨折解剖学改变显示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体征,做出疾病诊断。但X射线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中柱骨折和后柱骨折的诊断确诊率较低,且对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管狭窄和椎体移位的显示程度较低,因而较难确定病变的累及范围、类型和实际的严重程度。同时,哟与X射线对椎间盘损伤和脊髓算上不能直接作出判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预后[7-8]。而CT与X射线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可直接显示X射线检查无法显示的骨折解剖学改变情况;检查方便、迅速而安全,必要时还可以加做增强扫描,使图像为清晰;可获得各种脊椎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X线检查吸收系数;可调节各部位的影像密度,方便观察骨窗、软组织骨质及周围组织和病变情况;能纠正X射线检查平片影像重叠,且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病变显示度高。

我院给予所有患者应用X射线和CT进行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前柱骨折诊断确诊率差异较小,P>0.05。中柱、后柱诊断确诊率和骨折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情况差异均较大,P

参考文献:

[1]周忠杰.基层医院对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与螺旋CT诊断评价(附80例报告)[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2):175-176.

[2]阳煜.放射平片与CT在诊断脊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延边医学,2014,12(36):56-57.

[3]王纯良.基层医院对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与螺旋CT诊断评价(附80例报告)[J].医药前沿,2014(02):200-201.

[4]卢昕.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81-82.

[5]张靓.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成像的45例诊断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30):185-186.

[6]梁柱,王继,梁冬波,等.胸椎MRI配合腰椎定位片对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诊断作用[J].河北医药,2013,35(02):249-250.

[7]陈尚.基层医院对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与螺旋C T诊断评价(附80例报告)[J].中外健康文摘,2014(01):31-32.

[8]张大勇.脊椎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 CT 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02):291.

上一篇:泮托拉唑在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多种方案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