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10-13 09:42:5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摘 要: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让学生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抽象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一、设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过程,学生应该是知识的直接构建者,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更加了解知识的本质,然后带着兴趣进行探究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在教学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知识基础,灵活应对、有效教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

教师教学要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此,在注重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更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要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有效的教学预测,然后再比较在解题思路上与教师存在的不同之处。另外,特别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时复习,解决好难点和重点问题,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联系实际,对学生加以指导

创作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同样源于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练习生活,让数学知识变得生活化,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小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因此,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例如:生活开支、水电费等,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加以引导和帮助。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实际运用,因此,当学生运用自身知识解决好生活中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激发自身

学习的激情。由此可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艳艳.论小学数学探究学习方法[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0(11).

(作者单位 甘肃省嘉峪关市明珠学校)

上一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模式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