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临床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10-13 09:36:16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临床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与总结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临床护理的方法与措施。方法 对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生命第一,保脾第二"原则下,避免一切加重脾脏出血的诱因,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及时准确的护理干预。结果 非手术治疗成功32例,2例脾脏出血增多中转手术治疗。结论 及时而准确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保全患者脾脏。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临床护理

脾脏是腹部最易受损的器官,是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之一。脾外伤在腹部外伤中居腹内脏器损伤之首,约占40%~50%[1]。脾脏损伤时及时诊断和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脾脏损伤的重点。脾切除后部分患者可发生凶险性感染,危及生命。脾修补和非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必须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治疗方案。现将我科34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非手术治疗32例保脾成功病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27例,女7例,年龄16~63岁,由于各种外伤引起脾脏破裂,受伤至就诊时间30min~24h。其中合并肝脏挫伤5例,肋骨骨折5例,肋骨骨折并气胸4例,单纯性脾脏破裂20例。

1.2临床表现及诊断 左上腹疼痛及压痛。受伤后收缩压≥90mmHg者25例,其余9例经输血后,血压能维持在90 mmHg以上。34例均经肝胆脾胰腺彩超、腹部CT及腹腔穿刺检查,明确诊断,无重要器官严重损伤。损伤程度按脾外伤分级标准:I级28例、Ⅱ级6例。

1.3方法 采取常规保守治疗及护理①患者住院后绝对卧床休息l~3w。②禁食、持续胃肠减压。③快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本组有16例给予输红细胞。④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动态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尿量变化情况。⑤早期足量应用止血剂及抗生素。⑥积极处理合并伤。⑦定期复查C T及肝胆脾胰腺彩超,了解脾脏及腹腔积液的变化。

2结果

34例均治愈出院,非手术治疗成功32例,另2例在保守治疗第4~7d时因发生大出血行全脾切除术。32例出院后随访6个~1 2个月未出现并发症,出院后3个月复查C T证实脾破裂已愈合。

3护理体会

3.1一般护理

3.1.1心理护理 脾脏破裂的患者均有外伤史及疼痛,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脏器的损伤,如骨折、肺挫伤、气胸、肝脏挫伤等,因此情绪不稳定,心理负担较重,家属的恐慌也常引起患者的恐惧心理。护士应了解患者及家属心理,多关心安慰患者及其家属,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

3.1.2静脉通道的建立 第一时间建立静脉通道,输液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行双通道补液;备好符合患者血型的红细胞、血浆,随时准备输血。

3.1.3卧床休息 采用一级护理标准,心电、血氧监测,发病3w内内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使用床边彩超复查脾脏出血情况,避免频繁的检查,如确需检查者,搬动应轻柔。胃肠减压、禁食水、吸氧。其后可根据病情适当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对于便秘者,可给予通便药物。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

3.2病情观察 发病初每3 0min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记录尿量;定时抽取患者血样,了解患者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观察患者神志、皮肤粘膜颜色、温度、湿度。48h后若患者病情稳定,可每隔3h监测一次。72h内应多次彩超检查脾脏,警惕延迟出血的可能。若患者出现神志淡漠或昏迷、四肢冷觉、皮肤粘膜苍白、血压下降、呼吸加速、脉搏加快、尿量减少、血常规检查异常、腹痛及腹胀加重及经彩超、C T检查发现脾脏血肿增大,则应立即中转手术治疗。

3.3并发症的预防 严密监测体温,如出现发热,应结合患者血常规,排除腹内感染可能。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可能会出现褥疮,因此要定期翻身,擦洗身体,保持皮肤卫生,定期更换床单,整理床单位。嘱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运动,防治肢体静脉血栓的发生。

3.4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勿暴饮暴食,食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便秘等引起腹压增高。

4讨论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它可以过滤、清除血液中的细菌、微生物,杀灭肿瘤细胞,生成免疫细胞,同时又有血液储备的功能[2]。由于解剖位置及脾脏质地关系,腹部外伤常易引起脾脏破裂,成为外科急腹症的常见病之一。以前由于缺乏对脾脏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医疗监护条件限制,对于外伤性脾破裂常常首先采取以手术为主的外科治疗。随着对脾脏重要性的认识,对脾脏破裂I~Ⅱ级的患者采取保脾治疗成为护理的重要课题。根据我科对34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在监护条件齐全,对生命体征平稳的脾脏破裂I~Ⅱ级患者,以"生命第一,保脾第二"为原则[3],实施完善的内科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手术率,保留脾脏。

参考文献:

[1]戴朝六,徐永庆.脾外伤分级与外科治疗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2),711-713.

[2]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M].2008,10:1862-1863.

[3]夏穗生.关于脾功能的脾脏疾病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中华医学杂志,1988,68:603.

上一篇: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对策 下一篇: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