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中职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时间:2022-10-13 09:16:31

如何调动中职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职数学教师如何激励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 数学课堂 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效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接受教学信息的效果最佳。在繁重、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抑制疲劳,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任何课程的重要前提。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1.用新颖、有趣的问题引入新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y=ax(第一课时)时,在讲形如y=ax(a>1,a≠1)是指数函数前,可先演示个小计算题:一张厚度是0.1mm的白纸,反复对折15次,厚度超过了身高2m的人。在学生半信半疑时,教师指出这实际是求y=0.1×215的值,底数不变,纸对折一次厚度是0.11×2=0.2(mm),纸对折两次的厚度是0.1×22=0.4(mm),……当对折15次后,该纸厚度应是0.1×215=3276.8(mm),当然超过身高两米的人了。底数不变、指数变化的函数有很多有趣味性的例子,例举如此一例来引入课本内容恰到好处。但教师在引入时要注意紧扣课题,力求语言精练、所占时间少,切不可喧宾夺主,影响正课内容的讲授。

2.运用简易教具进行演示或实验,以直观和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立体几何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利用书、本做平面,把钢笔等看作线段(直线),也可利用剪纸、折纸等一些教具进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讲授圆锥体积公式时,用沙灌注圆锥,再将圆锥中的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倒了三次后圆柱被填满。这说明圆锥的体积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那这个判断是否正确呢?直观演示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欲罢不能,急于想从理论上进行证明。

3.结合教材介绍数学研究中的趣事,以激发学生对破解数学秘密的好奇心

在讲授繁复计算和圆锥曲线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奇妙故事,如铅笔尖上的新行星——海王星。根据天王星运行的不规律性,勒维列得出结论:这是由于其他行星的引力所致。他根据引力原则,通过复杂的数学结合力学计算,终于推算出新行星的正确位置。天文观察员用天文望远镜依照指示的位置,果然找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这是人类最早用铅笔计算出的行星。

教师还可以在讲等差数列时介绍高斯计算“1+2+3+……+100=?”的轶事;在教授直角坐标系时,讲笛卡尔梦游坐标系的故事;结合教材,还可以介绍数学趣谈、黄金分割、四色问题、田忌赛马、古代三大几何问题等。以上这些轶事、趣题,不但能使学生兴致勃勃,而且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和创意悬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己发现、探究、总结出数学概念、公式及定理,享受发现之快乐,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以等比数列前几项求和公式为例。

在复习巩固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与通项公式的基础上,引入本节课题。首先教师生动而形象地向学生讲述国王为什么无法将棋盘里的米赐给聪明的术士的有趣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想探知:S64=1+2+22+23+……263究竟等于多少?然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分析组成数列之特点:共有几项;从第二项起各项与临项之比为多少的数列是q=2的等比数列;观察以公比q=2各乘以两边有何变化;两式相减后出现什么结果(S64=264-1)。

这一巧妙的求和思维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发现与探求新知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趁大家兴趣正酣、求知欲望正强烈,及时因势利导,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并推导一般求和公式,并列出如下一组思考题。

课本中对此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你能独立推证吗?

细心观察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其有何特点与规律,你能否简洁地予以归纳?

应用求和公式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在学生充分讨论、探究、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从中发现并明确“同乘公比”是前提,“两式相减”是关键,从而让学生自行发现并归纳出这种推导的思想方法可谓“同乘公比错项相减”法,同时也大大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之后的灵活运用。

三、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学习

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考试成绩好、习题解答巧、受到老师表扬,学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这样的情况反复多次,数学的学习和愉快的情绪之间就建立起了固定的联系(条件反射),学生对数学学习就有了兴趣并能保持下去。教师应为所有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增强,从而形成“乐学—学懂—更乐学”的良性循环。

四、联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使教学更加具体形象、富有趣味

首先,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知道掌握这些知识的作用与价值,使原本比较高深的内容变得“平易近人”。其次,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复习小结,当他们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概括总结或设计绘制的图表与正式出版的课本(资料)一样,甚至更有特色的时候,常常会心情激动,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再次,开展一题多解(证)活动。为寻求一种新的解(证)法,学生往往苦思冥想,反复琢磨,而一旦领悟,就会豁然开朗。通过寻求新的解(证)法,使学生体验到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激发更加强烈的学习热情。

五、进行适当的教学评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教师看待自己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尽管教师通过自我检查与反思,也能发现一些问题,但毕竟自己是处在“此山中”,盲区不可避免。因此,组织学生评教可弥补教师自身认识之不足,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能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自觉、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上的意见及要求。如开展“假如我是数学教师”的活动,不仅教师可从中受到启迪,了解学生,还可以使学生在思考角度上实现换位思考。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提问、批改作业、练习、考试、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评价。比如对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评价,应以“自我比较”为主,批改作业宜尽量写鼓励性的评语,可能时还可以个别面批,启发他们自重、自尊、自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上一篇: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下一篇:中职德育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