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团”与她们的孩子

时间:2022-10-13 08:11:11

现在距80年代婴儿潮已有近30年时间,即将或已经做父母的一批80后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有什么难?看上一代就知道怎么带了,或者直接让上一代长辈带好就是,自己何必费神?然而,实际情况呢?

妈妈团的早教新观念

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通常是妈妈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却和别人不同,既不会追问老师孩子一天的进食情况,也不会逼问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现阶段,我们只需要宝宝学会独立自主和换位思考,而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到多少量化的知识,我们并不在意。

妈妈介绍

章定

33岁,儿子欣欣活泼好动,沟通能力非常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XX我喜欢你。在幼儿园人缘非常好,很逗人爱。章定的老公在外企工作,平时工作非常忙,章定父母现在偶尔会在广州小住。

罗丹

30岁,儿子墩墩是个酷小子,他的眼神有时会出现王子般的忧郁气质。罗丹与老公各自都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平时虽然忙碌,但为了留出更多时间好好培育儿子,罗丹正在物色帮她照看生意的人,好让自己安心照顾墩墩。

小芳

29岁,女儿妹妹(小名)2岁多,儿子小新3岁,两个小朋友是全家人的宝贝。小芳是三人中最早全职在家的妈妈,由于家里的美国华侨背景,在宝宝教育方面一直采用美国的早教方式,她怀孕期间,老公不但忙里忙外包揽一切,连待产前的购物清单都是老公亲自撰写的,该清单至今还在公司里很多准妈妈同事中流传借鉴。

80年代向90年代的跨进,让社会生存法则、环境和人文得到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各种新潮的玩具、数以万计的各类信息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充斥着快节奏的生活。这种巨大的生活变化使得80后无法仅仅靠从上一代那儿传承的经验来养育自己的孩子。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来要面对的是多么超前的时代,没有人敢肯定,以现今科技发展与人文变化的速度,20年后的2030年和今天区别不会太大。早期教育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成年后的发展,孩子的塑形黄金期大约在6岁之前,短短6年时间,怎样正确培养孩子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些拥有特殊早教经历的成功人士在后来的总结中,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儿童早教方式的肯定,正确的早教是成就小我、继而成就大集体的基石。

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特别关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不愿让孩子冒险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其实,孩子从小就需要独立性、责任心、选择力和判断力。很庆幸的是,早在四十年前,我父母就把选择权交给了我,让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唐骏《盖茨是这样培养的》序:

每个天才都有自己的成长道路,很多时候我很好奇,盖茨是怎样达到今天的成功的,读了这本书后,这个疑问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答。到现在,盖茨还保持着浓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是盖茨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已经发现,并从那时开始精心呵护和培养的。可以说,家庭教育在盖茨的成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中国的父母也能像盖茨的父亲一样,给子女充分发挥天分的空间,中国出现更多像盖茨一样成功的企业家应该不会是梦想。

章定现在在家做全职太太,这是她最近刚刚做的重大决定,经过整整一年的思考,她最终选择暂时放弃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在家培育宝宝。她不仅愿意和记者分享她的培育经验,还热心的介绍了两位好友给记者认识――罗丹和小芳。三位妈妈相识于怀孕初期,一次散步的偶遇和闲聊让她们聚集到一起,对于早教观念的意外一致让她们迅速成为亲密妈妈团。从那以后,三位妈妈经常在一起交流育儿经验,丰富的经历让她们乐意为本次采访提供故事和读者分享。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章定与儿子的沟通建立得非常早,在儿子只会用“摇头”来表达自己感觉时,她与儿子的沟通已无障碍,给予儿子真正的尊重也是她一直坚持的。每次外出吃饭,她都让儿子单独坐,并让他参与点菜,帮助欣欣积累起自信心,当孩子强烈感受到家长的尊重时,安全感也会随之而来,并激发自身语言机制的发育,这在幼儿早教期间非常重要。

进入幼儿园后,善于沟通的欣欣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获得老师的更多关注。在班里,只有他会主动站起来维持教室秩序,还会主动劝说讲话的小朋友认真听课,这些积极的表现令班主任很惊讶。对于儿子的表现,她唯一能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源于她和老公经常鼓励儿子参与家庭讨论,并真正把儿子当成独立个体对待的做法。

孩子在成长中,如何面对危险也是章定最关注的问题。有一次,儿子突然对冒着热气的茶杯感兴趣,也许很多妈妈都会拿走茶杯,尽量避免宝宝被烫,但是,她却拿着儿子的手轻轻拂过热气边缘,然后问儿子:“烫吗?”儿子急速点点头,接着,她开始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热气,带他去亲眼看,如锅子、杯子、盛着米饭的碗,一边看一边告诉他热气温度很高,人碰到它会被烫到,会受伤,会很痛。这样下来,儿子一看到冒热气的东西,就知道让开,有时还会做出一些可爱表情,告诉大人会烫。

直面危险,是她采取的行动准则,如同她反复告诉并耐心训练儿子如何在高处下到安全地面。她和老公经常让儿子在沙发上演练,她还告诉儿子:如果想从高处下到地面,先转过身,再蹲下,然后左腿试探性放下踩地,再放下右腿,然后双脚站稳。几次练习过后,儿子就熟练掌握技巧,将来即使大人一时疏忽,也不用 太过担心了。

人们时常会不自觉的喜欢起很多美好的人与事物,在欣欣的故事中,发自内心的喜欢周围的同学、老师以及校车司机让欣欣获得了爱的回报,大家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幼儿园的生活将伴随到宝宝至少5年,如何让宝宝通过幼儿园的快乐生活建立起自信心这一重要素养是章定非常重视的,同时,任何事都不逃避也是她的准则,慎重的与儿子就各种问题对话,既能激发他的语言机制发育,也让儿子学会体贴他人,每次章定出差,儿子在电话那头总是忍不住说,“妈妈,我现在就来陪你吧,我可以保护你。”儿子从关爱妈妈的角度说出这句话,而隐藏其中的更有儿子自己对妈妈的想念。

健康心理让孩子快乐一生

罗丹对儿子的期望更多侧重在心理、品质方面。她希望即使儿子遇到困境,仍然能快乐面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同时,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她非常看重的部分。对于幼儿园的选择,起初由于工作太忙,罗丹决定让儿子就近入园,虽然对师资实力和幼儿园环境也非常重视,但她认为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开开心心的地方,孩子不需要担心学习压力,家长也不需要担心孩子进食如何,儿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好。心理健康才能面对未知的世界。

挑食是家长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家长不仅需要及时发现,并且要巧妙的引导孩子纠正偏食习惯,只有均衡的营养才能满足孩子的生长需要。拿酸奶举例,由于罗丹自己不爱吃,多少都影响到儿子,为了改变这个现象,罗丹想了个办法。她故意在儿子面前品尝酸奶,并告诉儿子:酸奶是牛奶做的哦,味道很特别哦!通过鼓励、引导,儿子慢慢开始接受酸奶,现在,他已经像喜欢牛奶一样喜欢酸奶了。

罗丹非常注意儿子的情绪。一次,儿子在上课时与另一个孩子一起,把站起来回答问题小朋友的椅子挪走,让小朋友重重的坐到地上。老师严肃的责问了两个共同捣蛋的孩子,当天,老师还慎重的与罗丹通了电话,告知她对这个行为的担心以及对墩墩的责问。墩墩当天回家后就有些闷闷不乐,罗丹知道,这时直接问孩子怎么了只会是徒劳,于是她主动和儿子聊天,自然的带入幼儿园的话题。过一会,儿子就主动说:“老师今天凶了他,老师以后都不会喜欢他了。”儿子能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罗丹非常高兴,她决定帮助儿子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天,她把儿子带到老师面前,告诉儿子:“老师还是一样喜欢你哦!老师,是这样的吗?”老师非常配合她,和往常一样慎重的表达了对墩墩的喜爱,墩墩当时就开心得和往常一样。

孩子6岁之前,只对亲身经历有体会,再多的开导可能也抵不上家长或老师的一句话,让他亲自感受到健康的情感是最有效的办法,在维护儿子心理环境健康方面,罗丹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让孩子体会到你的爱

小芳是三位妈妈中最早全职在家带孩子的。她的公公是华侨,整个家族已经是第七代移民,对于小孩子的教育,她的方式比较异于传统的中国家庭。问到目前的期望,她想培养儿子独立自理的能力。家境殷实的她担心孩子和其他富裕家庭里的小皇帝一样,念小学了自理能力还很弱,所以她从不溺爱孩子,全家上下在教育态度上也保持一致,这使得已有一双儿女的她对待培养问题上分外轻松。

小芳比较认同的教育观念是:给孩子自由,与小孩平等沟通。她认为一个人从小到大都非常需要自由。小孩的自由就是渴望自由的玩,孩子高兴了心情就好,对于家长的下一步要求也会愿意完成。很多家长说孩子容易“玩疯”、“不好管”,小芳认为那是家长的问题,“孩子会玩疯,多数是被管得太紧。我的大儿子在玩的时候从不担心会被制止,他总是开心玩,等过了一段时间,他甚至会主动说‘妈妈,我不玩了,我们回家吧。’”小芳说起儿子的自觉非常高兴。

小芳很赞同国外的教育方式:父母和孩子通常是朋友,他们平等的聊天、相处。孩子不会有压力,不会有戒心。双方都很真诚,能聊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她认为部分中国父母总是刻意建立起家长的“老子”形象,让孩子害怕的同时,更不可能与“儿子”做朋友了。近年来那些发生在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故事,多数是因为孩子不和父母做深层次沟通。“如果父母为了自己的高高在上,而害了孩子,这样的悲剧不是很揪心吗?我的儿子女儿都是我的心肝宝贝,是自己十月怀胎得来的两个‘小东西’,给他们我所有的爱都来不及,更不会忽略他们了。”小芳真的很懂如何爱孩子。

很多父母都和小芳有同样的爱,如何正确表达,如何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心,是所有人值得深思的问题。与孩子在一起时,家长作为成年人,具有更多的主动权,采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将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得到孩子无私的反馈。

在家务方面,小芳很早就培养他的主动意识。她常请儿子帮自己扔垃圾,如纸团,一边要求,一边表扬他能干。一开始,小新并不会马上去做,她就不停地向儿子发出请求,甚至走到他身边引导他,现在,儿子小新已经是家里的清洁小卫士,看到地上的垃圾,他就会主动捡起来扔掉。通过引导,小新无论是在家,还是幼儿园,都很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孩子最需的就是鼓励他,家长不要因为怕麻烦、怕弄坏东西而不让他去尝试,每一种尝试,都能激发孩子各种相应的感官发育。对孩子的爱,每位妈妈都一样,小芳希望通过她的经验分享为更多妈妈提供参考,爱孩子,家长应该身体力行。

上一篇:蔡笑晚的“私塾教案” 下一篇:一名幼教老师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