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微博“心电图”

时间:2022-10-09 04:17:34

投资微博“心电图”

证券交易或许是世界上最棘手的游戏――这是一场心理竞争。投资者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及结果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市场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心理角逐的战场。

谁在主宰你的投资?

市场为王,散户随风倒。

庄家做局,自己是阶段性牺牲品。

我有消息,收益从来没问题。

市场会涨的,收益会有的。

隐藏在市场、庄家和小道消息背后是人们最基本的情绪。价值投资、技术分析都是人们使用的投资方法,是手中的“工具”。而影响投资者理性思考和应用“工具”的关键就是投资者自身情绪及心理状态。

股市经历“被绿化”,投资者小心被市场中的悲情“麻醉”。与其沉溺其中,不如回头翻翻自己的旧账本,值反思的结果或许会令你惊讶,同样的市场和投资规模,为什么自己的收益率不比人高,却被更深的套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太高,面对前景不明的市场,不少投资者喜欢记录下投资过程中自己的思考、决策和情绪。微型博客的随时记录特性恰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工具齐全,剩下的就是关上炒股软件,耐心回想每一次做出决策的依据。

Jim,两年股龄,坚持用微博(微型博客)记录自己的投资经历,自称“股票杀手”――他在“高买低卖”上具有丰富经验,甚至有朋友拿他做逆向标。心有不甘,Jim准备深刻检讨自己。以下是他部分投资微博,细看之下不难发现,个人投资心理如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他的投资行为。不断重复“高买低卖”的根源也更加清晰。

如果熟悉、信任向自己荐股的人,且他重仓该股,投资者的质疑时间往往为零。面对推荐,投资者首先要排除“杂音”,亲自研究并确认。

过分自信的投资会有较高风险。一项研究显示,投资组合风险高低依次排列为:单身男性,已婚男性,已婚女性,单身女性。

大跌影响投资情绪,即“股市心理焦虑症”。最明显的表现是投资者对股价下跌感到“无能”。

人们往往不能接受相反的观点,所以会“屏蔽”对立观点,即“信念固着现象”。负面情绪会干扰投资者的判断力,而Jim需要做的或许仅是静观其变。

人们对偷听来的消息常会有莫名的信赖。其实,很多“独家消息”已经被很多人操作完,也可能是机构大户施放的烟雾,或者提早曝光导致行情提早到达或者消息并没有那么重要。

人们总是试图把某个行为与一个特定的原因联系起来,即“因果关系图示”。根据“因果关系图示”,人们总能对所发生的事作出解释。这些“解释”往往来自对过去投资行为以及市场运行态势的分析。当人们试图分析过往,会发现市场运行轨迹中,股价变动的“规律”和“因果关系”。于是人们也会推出“未来趋势也是可以被预测”的结论。

投资者应学会“孤立自己”。好心态,独立思考,这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孤立自己”可以控制外部影响对心理干扰。建立自己的投资哲学,选择有业绩支持的股票进行投资,这都是投资者走向成熟的标志。

科技股的高配送消息落空。然而Jim并没有太过悲观。假设有医药股和生物科技股,投资者分别买入,100元/股。接下来,生物科技缓慢下挫到75元,医药股年末短期内下跌到80元。投资者往往会认为医药股不如生物科技。

价格的反复无常只会使人产生心理沉醉,以致对市场和价值的判断歪曲。因为恐惧,Jim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13.11元卖出了2000股――这就是过度交易的市场化行为。成熟投资者只需把价格作为决策依据,建立良好自控制能力。

科技股貌似经受住了考验,Jim似乎看到了希望。大跌后,投资人往往希望价格可以回升――希望补充的心理正是保持思维清晰和客观性的最大障碍。投资人一旦抱有过多希望,他将会力求市场来附和自己,而不是根据市场来调整。

而科技股已经跌到11块以下。目前让他“割肉”,他是肯定犹豫不决――走了损失就成定局,留下似乎还有一丝希望?

终于,Jim减仓70%。且不谈减仓在这个行情中是否是最佳方案,但看得出的确是心理卸重。一旦投资者发现行情并没有像希望的那样走,而又看不透走势,自己认识到该卖掉些时,就立即卖掉它吧!在这种行情下,投资者要做的是尽可能的避免潜在的损失,同时把心理负担降到最低。这对重新获得可观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早的脱身可以使自己尽可能避免许多偏见。

其实换个角度想,投资是用来调剂生活的。投资所获得的利润是用来使生活更舒适。因此大可不必为投资大悲大喜。损失的钱总会有赚回来的一天,心情愉悦才是投资生活最重要的回报。走出来看股市或许你会看得更清晰。

上一篇:股指期货第一批试水者 下一篇:压力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