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效益分析

时间:2022-10-13 08:11:04

中小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效益分析

提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原材料价格的的上涨,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更加狭小。更多企业已经将关注的重点向内部挖潜降本增效等方面转移,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模式,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对于优化成本利用率,减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中小企业;作业成本法;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11-01

随着石油、煤炭、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加。而在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情况下,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增加企业利润的做法显然非常困难。因此,需要企业将眼睛向内部转移,向降本提效方面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应用成本作业法有效控制作业显得尤为关键。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中心,依托对资源、成本的精确管理和确认,实现精细管理各项成本的一种现代本管理手段。其核心在于将企业成本细化到作业层面,对所有活动进行全面的追踪,以准确的成本信息给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在作业成本法推进中,一个作业也就是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例如设计产品、销售产品、装配生产线等。对每一个作业成本进行计量,并将其分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上。作业成本法彻底改变了月底才可以进行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传统模式,使产品在出产前就可以精确地计算出相应的生产消耗,使成本费用管理更加科学准确。

二、作业成本法效益分析

目前作业成本法已被很多中小企业采用。有调查表明,大部分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旨在更好地解决成本扭曲的现实问题,为产品科学定价提供精准的成本信息,优化成本管理方式,并作出更好的盈利性分析。

1.有利于制定科学的产销策略

过去进行产销策略制定时,因为成本计算方法不够科学,往往造成产销策略的偏差。一些赢利的产品常常会因产品成本扭曲,显示成亏损,导致企业出现误判,错失市场良机。也有一些实际亏损的产品,传统方法估算成本过低,造成企业出现误判,盲目承接订单。这类的错误,均可依靠作业成本法加以克服,使企业的成本信息更加精确。

传统成本计算法下常常将不同类的费用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分配,仅仅能够满足产出量等低水平管理分配要求,作业成本法则针对不同的动因、不同成本库中进行分别归集,确保各项成本库中的成本均为同类、同质,并依据动因进行科学分配。此举可以确保成本库中归集费用的同质性以及分配的关联性,从而确保最终定价和销售的科学合理。

2.有利于控制好企业的成本

采取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更加强调价值链分析,将作业区分成为可增值及不可增值两种,在事前、事中分别进行精确的成本控制,可把一些不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删除,精确分析各作业耗费间的内在联系,区别成本费用发生的必要性。以此为依据,可探索和发现改善成本费用管理的手段,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3.有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当前,中小企业的各项间接费用增加势头明显,产品种类也变得更加复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成本法,错误成本信息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将更大。而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为纽带的资源和产品的联系,用多层面的成本动因为依据,把资源溯源在作业之中,将作业成本溯源在产品之中,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提供各项成本信息。全面推行该方法,对于提高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优化企业决策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作业成本法实施方法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成本法应用方面还未做到普及推广,在下一步工作中,应把握关键,从成本效益分析入手,结合本企业实际,循序渐进地加速作业成本法的推行。

1.全面开展成本――效益测试

实施成本作业法,具有较大的实施成本。因此在实行该方法时,应首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及经营管理情况,通过成本――效益测试来进行作业成本法推行必要性分析,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作业成本系统,并制定出最佳的实施方案,决不能照搬照抄国外或其它公司的作业成本法经验。

2.降低成本动因的主观性

作业成本法虽然可以有效减少传统方法在成本计算上的主观性,但还不能完全消除主观性对成本管理的影响。在作业的确认以及成本动因的选择上,以及同质成本库分配基础的确认环节中,不同的人员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对材料处理成本的分配上,既可以选择运载量为分配基础,也可以选择负载复杂性和距离。主观性的问题将带来实际结果的较大偏差,如果偏差过大,将造成作业成本信息不准确,并给生产销售造成误导。

3.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

要全面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应充分搜集更加可靠的成本数据。而该项工作必须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基础。没有相关电算化软件的数据的搜集及分析工作成本较高。所以,应在中小企业中加大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推广力度,加快开发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作业成本应用软件,使作业成本法的推行过程中,信息化、集成化程度更高。

4.树立作业成本管理理念

实施作业成本法,尤其是在实施初期会常常增加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容易引起相关人员的反感。对作业的详细分析也往往会暴露出很多企业中的管理问题,使一些管理人员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作业成本法的推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理念先行,培训先行,让相关人员广泛理解和认同对成本作业法,了解实施作业成本法能带来的益处,扫清在理念和认识层面的障碍。

四、结语

从本质上来说,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费用分配方法,这种方法并非是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改善和提高。该方法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小企业应在深刻领会这一现代成本核算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实行。相信作业成本法势必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苏明瑜.强化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探讨[J].企业财务,2001(02).

[2]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2.

[3]财政部企业司.企业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李美叶(1981-),女,会计学专业,中级会计师,资产会计岗位,主要负责成本管理及核算。

上一篇:浅析ERP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析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