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的形成与防预

时间:2022-10-13 07:53:17

论建设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的形成与防预

摘要: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不但影响了房屋使用功能,

给住户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声誉。分析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克服,是当前工程质量

控制重点。

关键词:建设工程 质量通病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

在的一些质量问题,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

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建筑工程

质量通病的种类繁多,涉及到各个分部、项,仅建设部94

年列出的重点住宅质量通病就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1. 砌砖工程: 砖、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砌体尺寸

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组砌不正确,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达

不到设计要求。2. 钢筋混凝土工程: 钢筋质量及混凝土强度

不符合设计要求;构件断面、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

及构件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预制构件符合设计要求;

3. 屋面、厕浴间、外墙渗漏。4. 楼地面工程: 地面不平、倒

泛水、水泥地面起砂、空裂;块材地面及现制水磨石地面空裂、

缝格不整齐、图案不规则、色泽不协调。5. 内外墙面抹灰及

顶棚抹灰: 粘结不牢固、空裂、表面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

顺直。6. 面砖(含马赛克、什锦砖等块材): 嵌贴不牢固、

排砖不合理、不美观、缝隙不均匀顺直、套割不规矩。7. 门

窗安装: 安装位置、开向不正确,开启不灵活,关闭不严密。

8. 给排水管道安装: 渗漏、堵塞、坡度倒泛水、卫生器具安

装不牢固、位置不适宜及渗漏。9. 电气安装: 电器安装不牢,

不可靠,使用不方便。10. 电梯运行: 运行不正常。

通过各地方相关部门监督工作,在治理质量通病工作,

也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经验。质量通病在我国部分城市建设

中已初步得到治理,如楼梯踏步阳角,通过加金属条解决了

阳台掉棱破损;外墙分隔缝,采用成品分割条解决了分割缝

不顺直、深浅不一等。虽然通病治理小有成效,但工程质量

“顽疾”仍普遍存在,特别是裂缝、渗漏等影响使用功能的

通病仍经常出现,其中绝大多数(80%以上)与渗漏、裂缝

有关,这不仅严重的影响了住户使用,给用户生活带来了不

便及烦恼,也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声誉。因此治理质量通病,

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是当前建筑行业的当务之急,必须调动

科研、材料生产、施工、设计、管理等各方面的力量,达成

共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方能有所成效。

治理质量通病,必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一般来说,

设计、材料、施工、使用维护是产生各种质量问题的原因,

通病产生往往出自其一,同时综合因素影响亦不容忽视。

如屋面渗漏,以下从各个方面分析:

一、设计方面

没有根据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材料或进行防

水构造设计;重要部位缺设计详图;屋面女儿墙采用空心砖

砌筑,且压顶处未做防水处理;女儿墙未设伸缩缝;变形缝

没贯通;屋面、天沟坡度较小;分格缝设置间距过大,或设

置位置不当;细石砼防水层厚度过小,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

过大或过小;细石砼防水层与结构层间缺少隔离层,造成屋

面裂缝;女儿墙处泛水高度小于250mm;水落口面积较小。

二、材料

卷材等柔性防水材料存在孔洞、裂口、露胎、杂质等

缺陷;卷材等柔性防水材料物理性能较差,高温流淌、滑

动,低温脆裂,不抗老化、不透水性缺陷;刚性(细石砼等)

防水层所采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如采用泌水性高的水泥、

含泥量较大的骨料、不适当的外加剂等;烧结瓦吸水率大,

抗冻性差。

三、施工

卷材防水层空鼓;卷材搭接长度不够,基层不干燥;

由于安装偏差、设备振动等原因,槽瓦挂钩没有与檩条挂住,

槽瓦下滑;自防水屋面板上下搭接长度不够,搭接缝口过

大,屋脊盖瓦座灰不当,出现爬水飘雨而渗漏;没有按规

定留分格缝,分格缝过窄,缝内没清理干净;细石砼屋面

钢筋保护层过大,施工时随意践踏;细石砼屋面养护不到

位,造成砼龟裂;屋面找平找坡不够,造成屋面或天沟等

局部积水;保温层施工时浸水,造成含水率过大,且没按

规定设透气孔,或透气孔高度不够;女儿墙泛水处高度不

够,卷材未采用满粘法,收口处张口,封口砂浆开裂,剥落;

木条、木砖腐烂,凹槽上部墙体未做防水处理;水落口防

水构造不符合要求。短管未紧贴基层,水斗四周卷材粘贴

不严密等;出屋面管道周壁嵌灌不密实,管道周边防水处

理不符合要求,造成水顺着管道向下渗漏;变形缝细部处

理不当。顶面封盖没有缓冲层,缺少干铺卷材层,铁皮向

中间泛水,且接头没有焊接;刚性封盖接头没按规定做好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123•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1 月25 日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经济建筑•

防水处理;屋檐口下端未按规定做滴水线,产生爬水渗漏

等现象;天沟、檐沟与细石砼防水层的交接处,未留凹槽

嵌密封材料,产生裂缝并渗漏;

四、使用维护

由于屋面防水材料有一定使用寿命,超过一定时间其

可靠度将降低至设计要求以下,从而造成房屋渗漏,因此

正常使用和维护是保证屋面防水符合设计寿命的关键所在。

由于房改工作的进行,房屋维修管理工作趋于弱化:有些

用户在房顶上私搭乱建,破坏防水结构;屋面渗漏时采用

维修方法不科学合理;缺少长期的维护和返修或无人管理

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地造成或加重了屋面渗漏。一旦出

现了质量通病应该怎样正确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治理通病,必须对通病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

症结所在。然后分步分阶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综合冶理。

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以科研为先导。通过科研提高材料的功能和性

能,使材料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得到提高;其次通过科研

产生先进的设计理念、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科学有效

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所有这些都是克服质量通病的基本要

素,必须大力提倡和扶持。

(二)把材料质量关。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

检查和复验,杜绝不合格材料的流入。必要时可对材料生

产过程进行抽查,如幕墙打结构胶、商品砼的原材料及配

比质量抽查等。材料生产厂家应加强质量控制,大力进行

技术革新,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三)设计质量是基础。实践证明,工程设计特别是

建筑和结构构造设计是预防工程质量通病的基础。不少质

量通病都和设计有关,如墙体伸缩裂缝、现浇板角部裂缝等。

要预防和防止通病的出现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严格按规范进行设计。如现浇框架结构55 米间距

应设置伸缩缝,除非有稳妥成熟的技术质量措施(后浇带,

保温措施等),否则不应突破;

2. 细部大样图不应忽缺。细部大样图是保证使用功能

和工程质量关键,质量通病大都会在小地方出现。如窗框

节点处理不好会出现渗漏、冷桥或裂缝;屋面细部处理不

好就会出现爬水、渗水等;

3. 应加强对构造方面的研究和设计。有些质量通病通

过构造措施能基本消除,如现浇板局部温度裂缝,通过采

取楼房四角板双层双向配筋(缩小间距),减少圈梁刚度

等平面约束,增加砼柱梁保温措施及一些施工措施,能得

到基本解决,因此设计人员应重视构造设计,给构造设计

以必要的关照。

4. 施工工艺是关键。施工是产品成型的过程,是质量

形成的过程。可以这样说,质量通病是通过施工才显现出

来的。因此,为了防治质量通病,必须对施工过程和施工

工艺进行重点控制,并从方案、人员、设备、工艺和环境

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1)应编制有针对性、科学、先进、可靠的施工技

术方案,并及时进行交底。方案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应明确质量标准和防冶质量通病的措施;(2)施工人员应

进行岗位培训,特殊工种应具有上岗证,如电焊工、防水

工等。班组长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

(3)设备质量(包括测量设备)对工程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对设备应及时进行校核和检修。另外应积极采用或发明一

些提高工效和质量的小工具。让设备和工具为工程质量服

务;(4)施工中采用何种方法,如何执行,也是保证工程

质量的关键。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工法进行施工是保证工程

质量的关键。因此,应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等施工

技术,要求大家严格执行,并采用自检、互检、交接检手

段予以保证。施工中应随时和图纸及规范标准加以比较,

确保符合要求,减少通病的发生。如在屋面防水卷材施工前,

应观测找平层或保温层的含水率,必要时应采用烘干或排

汽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5)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

特别是恶劣环境条件(如雨、低温等),应采取一定措施

进行应对。如电焊,当温度较低时,对焊接接头综合性能

有影响,因此,规范规定,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施

焊,对钢结构根据厚度不同在不同的温度以下有不同的预

热要求;另外,在雨雪天焊接会使接头产生淬硬组织和裂纹,

因此规范规定必须有较好的遮挡措施,否则不宜焊接;

5. 质量管理是保障。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

所采取的作业和活动,它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

其控制按实施者不同,包括三个方面:(1)企业内部质保

体系。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通过企业自身的运作,

消除质量通病于萌芽状态。它的特点是“全员、全面、全

过程”,通过自检、互检、交接检、质量员验收来控制质量;

(2)社会监理(业主控制)。这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治质

量通病的外部的、横向的控制。有时质量通病出现是操作

时的随意性和方案中的盲目性引起的,通过监理的监督和

把关,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从而防止通病的产生。

(3)政府监督。这是强制性的,是政策引导和最终认可的

质量控制手段。通过政府的强制监督,可以宣传和引导参

建各方增强质量意识,自觉克服质量通病;可以制订相应

的技术文件,帮助企业克服质量通病;可以运用监督手段,

强制企业按标准规范执行,从而减少质量通病的出现。

总的来说,要消除质理通病问题,需要各方的努力,

共同做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现阶段,务实的目标是消除

和治理几个影响较大的质量通病(如裂缝、渗漏等),较

好的方法是先试点,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推广。目前,

我国已有部分城市在此基础上出台了防治质量通病的指导

性文件。通过这种措施,旨在创造防治技术和优化市场氛围,

引导企业重视,带动全行业共同关注,从而使各方面都行

动起来,为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保障用户正常

使用和生活的环境质量而共同不懈努力。

上一篇: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 下一篇:生本教育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