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课设计应关注的几点

时间:2022-10-13 06:33:09

心理活动课设计应关注的几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反思

心理活动课作为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展现形式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在设计活动课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增进团体的活动性、实效性和趣味性?通过课堂观察与反思,结合课例的评价,笔者总结出在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中值得关注的以下几个“点”。

一、题目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一个恰到好处的题目确实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心理活动课的题目应是一种指导性的标题,它的设定就是要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培养学生习惯养成的一组题目:“做一个好‘听众’”“我的书包,我整理”“我是写作业的‘快’”等,这些题目给学生以正向的引导,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探究、体验、参与的愿望。当然,为了加强题目的明确性,我们还可以加上副标题,如“一切尽在计划中——合理利用时间”“送你一朵赞美花——学会赞美”“不一样的世界——观察力训练”等。教师在确立题目时最好不要把题目设计成含有负面暗示的,如“面对欺负”“嫉妒是红眼病”“改变自负”等,先不说内容,光看题目就让学生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戒备心理,更谈不上敞开心扉了。还有的教师的题目像论文题目,如“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思维”“学会处理亲子关系”这样的题目怎么看也不像一节心理活动课,给人感觉是这位教师想要展开长篇大论,作为活动课的题目的确不是很恰当。

二、选题

一节好的心理活动课,选题极其重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应实事求是,分类指导,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典型事例作为活动内容。教师在选题上应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密切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作为主题。如“帮助了你,快乐了我”一课,教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三年级学生不懂帮助别人或不会帮助别人,进而确定辅导主题。如“我的书包,我整理”一课的选题,就是教师和班主任沟通时,发现一年级大部分学生都是由家长整理书包,所以在学校时书包总是很乱这个问题进而确定下来的。再如“面对困难,我能行”一课,教师通过本班学生刘鹏的爸爸出车祸,妈妈在医院照顾爸爸,他克服种种困难,独自一人生活、上学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共鸣。符合学生实际心理需求的主题,学生定会对活动感兴趣,辅导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内容

教师在设计活动课教学内容时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过程要流畅,层次要分明,内容设计要有梯度。心理活动课的设计要符合内容逻辑,各个环节的内容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有序安排,并能逐层递进,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个清晰的思路,对加强学生体验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因此教师在内容设计上应体现一定的序列化。如“挫折也美丽”一课,内容是这样安排的: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2.游戏活动,感受挫折;3.案例启迪,正视挫折;4.寻求方法,克服挫折;5.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又如“你今天的心情好吗”一课:1.热身活动;2.对比体验,分析问题;3.分享感受,归纳方法;4.行为疏导,抛弃烦恼。除此之外在内容设计上应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性,如“我有一颗感恩的心”一课,一开始是暖身小游戏——我与父母对对碰;紧接着是体验活动——一起走过的感动;然后是感悟活动——永远无法平衡的天平;最后是实践活动——爱要大声说出来。再如“我是处理亲子关系的智多星”一课:1.创设情境,事实导入;2.回忆误会,体验情绪;3.探讨成因,寻求方法;4.践行生活,解决问题。这些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内容设计可以不断挖掘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敢于、乐于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更容易引发学生心理的共鸣。

四、方法

学校开设心理活动课,旨在让全体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或模拟的现实情境中初步学会和掌握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和心理保健常识。因此,在活动课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如:教师在设计活动课时,若想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尽量表露自己,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可以采用随机分组、颜色分组、类别分组等形式,6~8人为一组坐在一起,方便学生交流,降低学生的防备心理。另外,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如文字、图片、音乐、动画、影视等的作用,为学生创设各种直观生动的情境,形象展示各种典型案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寻找快乐”一课,学生通过玩一玩、演一演、猜一猜的方法落实教学重点;如“培养同情心”一课,通过学生表演两个情景剧,引发学生心理的共鸣;如“专心听讲,我最棒”一课,教师用数字传真的方法,训练学生的专注力;等等。通过小游戏、情境再现、榜样示范、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一种乐学、合群、向上的良好氛围。

除此之外,辅导技巧运用恰当,活动设计有新意,活动内容适量,活动氛围和谐,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观点包容,课外拓展等也是我们关注的内容。教师在设计活动课的过程中重视这些“点”,对激发学生团体动力,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有效达成目标,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蓬莱,265600)

上一篇:一个都不能掉 下一篇:新时期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