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院致力打造“不闪光的利器”

时间:2022-10-13 06:02:0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开庭判案,看得见;公正司法,“摸得着”。而令人艳羡的成绩背后,往往是不那么闪光耀眼的基础性工作。6月7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会,副院长沈志先向记者们亮出了历时三年打磨的“利器”——由上海高院组织撰写的《法官智库丛书》(以下简称“丛书”)。

旨在促成多方良性互动

沈志先向记者通报了“丛书”编撰出版情况。

“丛书”已先后出版发行了16部著作,是实践性学术著作和应用型学术成果,目的在于弘扬法治精神、传承审判经验、提升司法能力、提高学术水平、培育专家法官、推进文化建设。同时,“丛书”的出版也为人民法院加强民意沟通,保障公民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法律工作者、法律院校师生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不难看出,目的具有系统性,可促成几方面的良性互动。

“丛书”分为四类,总字数700余万。

一是司法能力类。《诉讼调解》,总结了法官分析当事人心理,平衡当事人利益的调解艺术;《驾驭庭审》,对一些庭审中的疑难或者前沿问题,依据法理和实践经验进行了研究;《法律适用精要》,重点在于总结、提炼法律思维和法律适用的一般路径和基本方法;《裁判文书制作》,从办案思路、法律思维、写作技巧等不同角度研究各类裁判文书的基本制作方法。

二是证据规则类。阐述了刑事、民事、行政证据证明责任、标准及取证、质证、认证具体要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完整地研究了我国三大诉讼证据规则的应用。

三是审判实务类,即:《知识产权审判精要》、《海事审判精要》、《金融商事审判精要》、《未成年人审判精要》以及《公报案例精析》。这些著作,展现了法官断案的思维方式、审判心路历程以及对应用法学研究的成果。

四是学术成果类,有《法官自由裁量精义》、《法官论文精选》、《法律方法论》以及《法院文化》等四部著作。《法官自由裁量精义》,演绎和展示了法官断案的过程及其规律性;《法官论文精选》,则是上海法官在应用法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今年重磅推出五个“大部头”

一是《金融商事审判精要》。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法院即于当年建立了金融专项审判机制,实行对金融案件的专门管辖。此次出版的《金融商事审判精要》共分八章。第一章重点探讨了金融司法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第二章到第八章分别探讨了涉银行纠纷、证券纠纷、期货纠纷、保险纠纷、票据纠纷、理财产品纠纷以及其他金融纠纷案件审判实务。

二是《法律方法论》。根据法律方法的科学体系,研究法律思维的特性和一般过程,法律方法的历史及其法律方法的比较法的考察,司法实践中发现法律事实的重点与难点,法律规范、法律解释、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理论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法律漏洞的补充与法律续造,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与评价,法律推理与法律论证,案例的参考方法以及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件分析方法。

三是《法院文化》。对法院文化内容和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对法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形成规律、功能特征、方法途径和机制保障等进行思考定位;对相关基本内容主要方面进行阐述梳理;对文化建设中的重点亮点、特色工作的研究成果进行解读。

四是《行政证据规则应用》。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特点在于,平等原则和合法性审查原则在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中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行政诉讼的证据形式、举证责任分配、证明标准等方面,都有别于民事和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一编为绪论,阐述了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概况,并结合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运用中的问题,以及对域外证据规则的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述。第二编至第五编则分述行政诉讼举证规则、行政诉讼证据的提交、调取、保全和交换等环节中的具体规则、行政诉讼质证规则以及行政诉讼认证规则,对审判实践中证据认证的方法、证据“三性”的审查认定等问题展开研究,力图揭示行政诉讼证据认证的规律。

五是《未成年人审判精要》。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工作逐步构建了以少年法庭为中心,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社会配套协作的“两条龙”工作体系。建立了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制度、社会观护制度、心理干预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其中多项改革探索性的制度,被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吸收。《未成年人审判精要》论述未成年人审判的基本理念,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相关程序和法律适用以及少年法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路径等。

凸显上海特色和中国特色

今年出版的五个“大部头”,体现了两大特色:一是凸显了上海法院的特色审判工作。金融审判、海事审判和未成年人审判颇具上海特色。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进程中,上海法院的金融审判和海事审判为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竞争、规范开放的法治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上海是中国大陆未成年人审判的起源地。少年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缩影,也是检验法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作出了特殊规定。《金融商事审判精要》、《海事审判精要》和《未成年人审判精要》正是为适应上述时代大背景,较全面介绍上海法院审理金融案件、海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的司法实践,使社会公众看到法官是如何依法明断,定纷止争,知晓裁判背后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构造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沟通渠道。

二是展现了上海法官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法律方法论》总结提炼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法律方法,是当下我国法学理论界为数不多的专著。《行政证据规则应用》是法官从审判层面独有的内部观察,以大量的案例为支撑,对现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理论实践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成果。《法院文化》是上海三级法院对法院文化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理论实践成果,充分体现新时代人民法院“法”的内涵、“院”的特色、“文”的品位、“化”的功能。

据悉,根据计划至2013年初,高院还将编撰出版7部著作:《强制执行》、《法院管理》、《职务犯罪审判实务》、《破产案件审理实务》、《调解精品案例选》、《侵权案件审判精要》以及《婚姻家庭案件审判精要》。

上一篇:坚持三个牢牢把握积极有为地开展人大工作 下一篇:静安法院为陪审员搭建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