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3 04:07:39

《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82-01

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课本第13、14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中第1--3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对除法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物品。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均分"含义及"平均分"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谈话法和讲练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形成知识,然后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主题图,各种代替糖果、橘子、面包、矿泉水的学具。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小朋友们,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年级的小朋友为我们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他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例1主题图)

(2)、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发现问题。图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分食品)

(3)、各小组动手操作。

1.2学生汇报,交流展示。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各小组汇报情况。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1.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食品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2.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

2.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学生讨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视野,开拓学生思维。)

3.拓展应用,理解平均分

3.1练习三第2题。

(1)、学生讨论交流:下面3种分法那种是平均分?

(2)、学生个别汇报。

(3)、教师小结。

3.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4.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平均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理解怎么去平均分?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这节课中,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按小组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各组自由选择物品,思考怎样使每组都得到一份,通过具体分配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磨练,使课堂教学语言更准确,设问水平更高,教学机智更灵活。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的幼儿培养教育 下一篇:浅谈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