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色彩的视觉感知与象征

时间:2022-08-21 04:45:30

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色彩的视觉感知与象征

【内容摘要】色彩是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色彩传达着不同的信息。文章从色彩情感的角度分析了苗族服饰图案的色彩特征及对色彩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探寻了色彩的寓意、情感、冷暖及象征性,解读了色彩的象征性为民族文化载体的重要方式,体现了苗族深厚文化底蕴,加深了对苗族悠久而绚丽的色彩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苗族 服饰图案 色彩 视觉感知 象征性

我们对物体的感知是通过视觉对物体的色彩与形态观察获得的。在视觉中,首先刺激眼睛的是光与色彩,然后才是物体的形象和肌理。对色彩的感知,是色光对视觉神经刺激的综合反应。

一、视知觉中的色彩感知

视觉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的光感要素、存在要素、视觉心理要素。光感要素即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色相(H)即色彩的相貌,也就是色彩的样子,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长相一般;明度(v)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高的色彩亮,明度低的颜色暗;纯度(c)又称彩度,指单一色相色彩加入其他色多少的程度,加得多,纯度低,加得少,则纯度高。色彩的存在要素指的是色彩存在的方式,如色彩的形状、大小、肌理等。色彩的视觉心理要素是人看色彩时产生的感受,如色彩的冷暖感、软硬度等。

生活中我们对色彩的感知无所不在,色彩原本也只是一种物理现象,本身并不具备情感、性格、冷暖、象征等属性。生活中人们却赋予了色彩寓意、情感和意义。这源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淀了很多的视觉经验和感知。如红色象征喜庆、热情;蓝色象征清爽、智慧;绿色象征青春、活力、希望、生命;白色象征纯洁、神圣;黑色象征严肃、庄重,等等。

人赋予了色彩情感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波斯人把深蓝色当作思维的象征,而把浅蓝色当作生命之花;罗马人把紫红色作为权力的标志;印度人则把黄色视为圣洁的象征;在古代中国,黄色是帝王的色彩,象征着神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等。色彩所形成的不同视觉感知,影响着我们对美的理解。苗族人民习惯用斑斓的色彩美化生活,在其传统的服饰图案中可感受到他们对色彩的独到感知和理解。

二、苗族服饰图案的色彩感知

苗族服饰因其独特的款式、图案,以及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色彩,一下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苗族服饰无论盛装或便装,极重色彩搭配的装饰性。高纯度、强对比为其用色特点。服饰图案色彩的搭配十分讲究,同一幅图案纹样,色彩的配置不同,效果就大不一样,无论表现什么内容,苗族妇女都喜爱用红、蓝、绿、白、金、银等颜色。在大红的底子上,饰以各种层次的明度、纯度的绿色纹样;或在绿色的底上,饰以各种红色的纹样。有的以红色为主调,有的以绿色或蓝色为主调。在色彩的运用上,善于使用高反差、强对比的色彩搭配效果,充分体现色调的单纯、艳丽、明快和强烈的特点。

用少数颜色创造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效果,是苗族服饰图案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简约的用色观,源于“五色论”,即青、赤、黄、黑、白五色。“五色论”中,将黑、白称为色,将黄、赤、青称为彩。苗族人喜用红色,认为红色为最美、最有生命力的颜色,刺绣中用的最多的也是红色。苗族服饰图案的配色,正是我国古代传统审美观的延续和体现。

在用色进行装饰上,苗族妇女有自己独到之处,比如对各种色的巧妙搭配,对比色、互补色的使用,色彩搭配的规律和色彩的过渡等。图案以大红、粉红、翠绿、蓝、白等为主。以白、黄、红为主,施以绿、蓝色配之,图案就会呈现出两组色彩学中的对比色的配置,画面效果古朴而热烈。苗族妇女这种纯意识的、无师自通对民间色彩的运用,使得图案纹样形象更为生动。苗族刺绣图案的用色,尽管在图案中很难找到单种色彩,往往几种颜色交叉使用,但总能令人强烈地感觉到主次的搭配。例如黔东南台拱地区,妇女盛装时衣袖上图案的色彩以大红色为底色,主题龙纹以果绿为主,果绿、深绿、墨绿、蓝、黄等色为辅进行搭配,整个图案主题突出,色彩层次鲜明(图1)。再如,施洞地区装饰盛装的衣服绣片图案,主题纹样用深红与橘红形成大色块,然后用其他彩色线包边,在紫黑色亮布的衬托下显得艳丽却不花哨。苗族图案的用色,完全属于民间色彩学,这种配色的方法,不受外界所谓的固有色、条件色及色彩的构成规律的限制。它是苗族妇女的主观感受和民族审美观,在图案上大胆用色,呈现出强烈、古朴、神秘的色彩特征。

三、苗族服饰图案色彩的象征性表达

苗族服饰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服饰成为了记录本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载体,图案的色彩在服饰中具有了象征民族精神、历史和文化的符号。

1.沉重的迁徙历史的象征性表达

距今约5000多年前,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居住黄河下游和江淮一带。后因部族战争的失败,受到排挤,不得不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迁徙,最终形成许多支系,在贵州黔东南、湘西以及滇、桂、蜀、琼等偏远山区定居下来。苗族远古迁徙中先民悲伤的情绪、对故土的思念及迁徙的经过,都以在服饰上刺绣各种彩色图案的方式记录下来。流传在黔东南苗族民间的故事中记载了这一历史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苗族女首领兰娟,采用在衣服上绣图案这一彩线记事的方法,记录了南迁的过程。过黄河时她绣一条黄线,(转第页)

(接第页)渡过长江时绣一条蓝线,过洞庭湖时绣一个蓝色湖状图案。就这样,每跨一条河,翻一座山,她都用彩线在衣服上绣一个图案或符号,后来过的山河越来越多,她在衣服上绣的图案符号也越来越多,密密麻麻地从衣领、袖口直至裤脚。稳定下来后,重新用各种彩线,把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精心整理并绣成各种图案,做出了具有记载部落迁徙史的特殊意义的服装,人称“兰娟衣”。从此,姑娘在出嫁时都会穿上自己绣制的“兰娟衣”﹙苗族盛装﹚,为的是缅怀故土,纪念先辈,同时也继承这蕴含本民族历史的刺绣工艺。

2.优美的自然再现的象征性表达

苗族居住在交通不便利的深山,一直处于农耕生活,与大自然长期和谐共生,因而图案体现的内容也与之相关。图案以动物形象为母题纹样的较为典型,形象为龙、牛、虎、羊、鸡、猴、狗、鱼、蛇、蝴蝶、蝙蝠、喜鹊、野鸡等。它们的形象演化为图案时,与自然界原生的动物有所不同,加入了刺绣者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把多种动物的特征综合起来,创造出似像非像的图案造型,反映了神灵化的超自然现象,这种图案纹样造型承袭了远古先民的原始艺术和风格。苗族服饰图案的色彩均为自然界色彩的再现,所以图案色彩与环境极为和谐统一,既鲜艳灵动又高峻厚重。

3.神秘的宗教文化的象征性表达

苗族崇拜自然,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神灵的化身,具有生命和灵魂,崇拜枫木、蝴蝶、水泡和鸟。蝴蝶是传说中创造和繁衍人类的始祖,被借喻为蝴蝶妈妈﹙苗语:妹傍妹留﹚。在《苗族古歌》的《妹傍妹留》《十二个蛋》两首歌中解释了苗族人的起源。在苗族的审美意识里,天、地是白、黑或青色的,于是在他们的服饰中衍生出了对天地色彩的崇拜。铜鼓是苗族文化中象征祖宗灵魂的圣物,铜鼓节用来缅怀先祖。苗族妇女衣裙的布料为当地妇女自己染制出来的红青布,也称为“金青”。金青色光辉耀眼,与铜鼓的色彩相似,极富装饰效果。图案的题材取材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日常生活,如“双人驭龙牛”“人面兽头龙与人”“曲龙”“骑马征战图”等,在苗族服饰图案上比比皆是。图案中人纹的形象,不注重结构和年龄,且大多为女性,这明显地表现出残留的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痕迹。苗族色彩艺术来源于民族文化,他们用色彩描绘本民族绚丽的精神世界,所以色彩成为民族宗教的延伸、巫文化的体现。

结语

苗族服饰图案的色彩,艳丽不乏丰富、和谐不失有序、浪漫又有活力。苗族是个擅长使用色彩的民族,长期用色彩来传达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使其展现得更为完善和丰富。服饰图案的色彩体现了苗族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呈现出民族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色彩是刻记在服饰上的一部鲜活的历史,映现出苗族社会发展的历程。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YJA760009﹚

参考文献:

[1]爱娃·海勒.色彩的文化[M].吴彤,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龙湘平,陈丽霞.苗族刺绣发展史探究[J].装饰,2004(8).

[3]王春玲.解读西南少数民族崇尚的色彩语言——“黑”[J].贵州民族研究,

2007(5).

[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 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彭咏,贵州凯里学院艺术学院

谢筱冬,湖南科技学院

上一篇:强师德 铸师魂 夯实发展基石 下一篇:泡好杯中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