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及生成策略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2-10-13 03:37:35

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及生成策略的个案研究

摘 要 实践性知识是中职学校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两个学期对天津Z中职学校的多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表明,中职学校教师实践性知识主要体现在自我知识、策略知识、情境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及人际知识五个方面。在文献梳理和研究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阶段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具体策略:对于新手教师,主要通过师徒结对和社会技能培训生成实践性知识;对于成熟教师,主要通过教学竞赛和企业实践提升实践性知识;对于专家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和指导竞赛提升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阶段,教学实践反思是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关键变量。

关键词 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学实践反思;行动研究;生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9-0047-07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是一种实践,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并体现着教师的专业智慧,对教学和科研活动具有深刻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成败[1]。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 这种特征对中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将直接影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形成,并进一步影响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有30年的历程,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阐释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但尚无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国外最早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实证研究的是加拿大学者艾尔贝兹(Elbaz),她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一位中学教师进行长期的实地观察后认为:教师以独特的方式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2]。对教师实践性知识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康奈利和克兰迪宁,他们探究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在课堂、学校改革及在专业场景中的作用,还强调教师知识的个体性,把教师的知识称为“个人实践知识”[3][4]。荷兰学者贝加德、威鲁普等人进一步拓展了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研究,进行了具体的学科教学、教师评价、新手教师和富有经验的教师之间的比较以及专业身份等方面的研究[5]。

国内对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始于21世纪后期,许多学者都对实践性知识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邓友超提出教师实践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教师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只能在实践中养成[6]。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最为全面和深入,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她采用质性研究,对多所中小学教师进行实地调查,提出了教师实践知识的类型、构成要素和生成媒介,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陈向明指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后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由六个方面内容构成: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即戏称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六个筐”[7]。

纵观国内外文献探讨,大多都集中在对中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对于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很少涉入,在陈向明的专著中明确指出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肯定拥有不同的实践性知识,中职学校教师也不例外。本研究基于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及特征,采用基于过程性的个案研究,以天津市Z中职学校为例,通过长期观察及访谈等质性研究深入探讨中职学校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及教师在真实的实训或实践教学场景中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策略。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质的研究对象的选取至关重要,研究对象要能够比较完整地、相对准确地回答研究者的研究问题。一般来说,研究对象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反思能力、性格比较外向、而且善于表达自己[8]。本研究按照这个原则,选取了天津Z中职学校(以下简称Z学校)的10位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这10位教师来自该校3个专业,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2名。在研究中将对这些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深度访谈、关键事件回忆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质的研究,其本质不是为了推广,而是为了揭示样本本身,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研究者在具体的工作场景中,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再现研究对象真实经历。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实物分析法和关键事件回忆法。一方面有意识地观察 Z学校10位教师在日常中实践性知识方面的一些表现,另一方面是进行课堂观察。根据研究需要,定期对 Z学校的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课堂观察中的一些关键事件及教师思想。另外,还采用关键事件回忆的表格工具来帮助和刺激教师回忆教学关键事件发生过程,以更深层次地了解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三)研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本研究历时两个学期,主要收集到了田野课堂观察笔记、研究者观察日志、访谈数据及教学实物等。数据主要有文本、录音及视频等。对这些数据的整理主要通过三个步骤,首先是数据编号,然后进行文字化处理,把课堂录像和访谈录音逐一转为文字资料,最后进行整体复查,为防止在整理过程中有片段的遗漏,将数据发送给被研究者确认,将不正确或模糊部分再加以修正,保证研究资料的真实性。在本研究中,所有访谈内容和观察内容均被整理成文字以供记录和分析,其中部分访谈和观察内容在文中有引用。

三、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类型分析

在文献梳理基础上,依据中职教育的特点,进一步对研究数据分析表明,中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体现在自我知识、策略知识、情境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及人际知识五个方面,具体见图1。

图1 中职学校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

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主要由5个方面构成,其中自我知识主要体现在中职教师的自我角色意识和自我教育信念,策略知识主要体现在对于课堂的管理和课堂积极氛围的营造,情境知识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专业技能知识是中职教师特有的实践性知识,主要由专业技能的操作示范和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构成,人际知识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与同事的关系。

(一)自我知识

教师自我知识是指教师在内心深处的一种自我反省、对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自己所持有观念等的一种认知,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深受此类知识的影响[9]。这些知识潜在地支撑着教师的教育实践,主要体现在自我角色意识及自我教育信念两方面。通过对 Z学校教师的访谈及教学日志的数据分析表明,教师的自我知识影响着教师所信奉的教学信念和自我角色意识,其中W教师在访谈中认为自己是温和型的老师,所奉行原则是温和,要学生觉得你够尊重他,但是必须让他们觉得教师的底线学生不能碰,也就是有所顾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教师,严肃型、温和型或者中庸型的,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研究发现,优秀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都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些自我的教育信念和自我角色的意识,这些知识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中动态变化和提升,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最终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策略知识

策略知识引导教师的班级日常行为,多数情况下不能用语言清楚表达,常常是自发的、常规性的、有时是无意识地表现在教学中。策略知识显示了教师对教学的掌控能力,从而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一定的预期教学目标[10]。Z学校教师的策略性知识主要集中体现在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和课堂积极融洽氛围营造这两个方面。

中职学生自制力整体比较差,访谈中了解到,Z学校教师对于实训课堂的管理都掌控着一定的策略,其中H老师是这样表述的,每次去实训机房前,她都会先强调班级纪律,叮嘱需要带的笔记本和笔,全班同学排好队,有序地走到机房。她还对座位的排序有一定的管理办法,给学生安排固定的座位,不让学生随意坐,一方面可以保护机房的设备,方便做到责任到个人;另一方面防止调皮同学坐在一起,扰乱课堂纪律。中职教师一方面要管理好课堂秩序,另一方面还要在课堂上创设积极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次课堂观察中,有几位学生一直没有听老师讲课,低头玩手机,L老师就走到玩手机学生身旁,微笑着说:“你的手机是不是想让我替你保管一下?”那个学生很知趣地把手机收起来,然后L老师幽默地说道:“以后上课谁再玩手机,那就说明想把手机送给老师了,大家都没有异议吧,咱们就这么决定了。”玩手机的学生自觉地把手机都收了起来。针对这一事件,在课后对L老师访谈时,她认为课堂氛围很关键,如果是在课堂中严厉批评学生,整个课堂氛围就会变得很低沉,教学没有效率,采取一些积极的方法处理课堂中一些事件,让整个课堂保持愉悦的氛围,学生才可更好地接受知识。

课堂秩序的管理能力和课堂积极融洽氛围的营造是中职教师策略知识的重要体现,教师一方面需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需要从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其中有效管理课堂是体现一个教师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Z学校的W老师将课堂管理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每一节课都灌输课堂规范,保证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在实训课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教师从安排座位这样的小事,都会考虑得非常周到。面对自制力差的中职学生,教师需要秉持宽容接纳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处理一些事件,积极维持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逐渐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情境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较之“理论知识”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具有明显的“情境性”[11]。教师的情境性知识指以课堂为核心,教师在处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灵感、顿悟及才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机智,需要教师面对教学情境及时作出判断和决定[12]。教师实践性知识主要包括恰当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教学策略选择及课堂教学活动语言的组织等。本研究中的课堂观察和访谈数据分析表明,Z学校教师的教育情境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方案的恰当设计和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上。

本研究共收集了60多节田野课堂观察数据,其中95%的教学活动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在讲解演示案例时反复提示操作要领及重难点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练习过程中反复指导,对共性问题,集体提示。另外,70%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流程先是给出任务,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完成任务,然后进行小组汇报。在课程观察中还发现由于中职学校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会扰乱课堂秩序,中职教师都需要沉稳地处理。在一次上课时,有一男同学突然大声说话,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W老师就邀请他演示刚讲过的Flash软件中的遮罩动画的案例,该同学怯怯地说:“我不会做。”W老师微笑着说:“没事,可以向同学求助,或者我说你操作,这样可以吧?”该男生为难地点头同意。W老师对大家说:“大家帮帮他,把这个例子完成……”然后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指挥起来,该同学可能是前面知识的不扎实,有些工具、属性找不到,很是着急,下面的同学更着急了,后来有一同学实在按捺不住,就说到:“让我来帮你吧,你太慢了。”然后在全班的注视下,帮忙的同学重新演示了一遍。之后,W老师做了简单点评,课程继续。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社会和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应用,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研究中还发现,同样的知识点,面对不同的班级,成熟型的教师依据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机智,会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 。另外,对于课堂突然事件的处理,在本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式不是采用批评和指责,而是让他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侧面提示他注重课堂纪律,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提醒,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恰当,比严厉批评更有效。

(四)专业技能知识

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技能型职业人才,因此更加侧重教学知识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于中职学校教师来说,既要有专业理论教学的能力,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能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践,并具有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能力,因此,专业技能知识是中职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特色实践性知识。中职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主要体现在操作示范的技能和指导竞赛的技能。

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Z学校教龄在6年以上的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都非常娴熟,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大量实践教学经验。在访谈中H老师说,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实训课程操作中,总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必须反复操练,在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有预设,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在对《电饭锅原理》这一节课的课堂观察中,T老师一边讲解原理知识,一边拿着电饭锅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边讲解边分步演示操作,步骤清晰,手法利落,学生都非常关注。在课下对教师进行访谈时了解到,T老师已经教这门课5年了,在课下对电饭锅已经拆装几十次,但每次在上课之前他还要反复拆装,而且每次都有新的理解和感悟,会给学生讲解得更明白。在中职学校,学生经常要参加各种级别的职业竞赛,在访谈中了解到,Z学校为了让学生出成绩,总会派一些专业技能强的优秀教师辅导参加竞赛的学生,其中W老师具有10年教龄,有着丰富的长期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指导的学生在各级大赛中都曾获奖。

中职学生与普通中学的最大不同就是侧重技能操作的训练,身为一名中职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更要锻炼实践技能,既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为丰富的本专业工程技术实际操作经验,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各种竞赛中获得奖项,培养出杰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13]。

(五)人际知识

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为主的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中就包含着丰富的人际关系知识[14]。教师的人际知识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教师与同事的关系。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性质,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体现在所传授的知识中[15]。

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Z学校的H老师在自己的日志中写到:假如你是一名新入职的中职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尽量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最好是先和一部分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给自己奠定一个基础,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班级学生,有人犯了错误,尽量不要当众说,私下指出来比较好,因为他们更顾及面子。对于 Z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对多位教师的多次访谈中,其都谈到了关于相互代课的互助协作,在同一个教研组中,如果有人请假了,老师们都会主动帮同事代课,而且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老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也非常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耐心地给出一些自己的经验和解决办法。

中职学生自律能力不高,自我意识较差,许多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这对于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在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难度。中职学校的教师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通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指导,悟出一些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实践经验知识。在一些研究中表明,教师之间由于存在一些竞争,同事之间的协作沟通很难协调,但Z学校的教师彼此间互助合作,老教师带新教师,有困难一起协助,创建了良好的氛围,这样的合作共同体,教师成长非常快。

四、不同阶段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策略

本研究借鉴德耶弗斯为代表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结合研究数据的分析,将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新手教师、成熟教师及专家教师。在对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中发现,中职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的策略主要有:教学实践反思、师徒结对、优秀课例观摩、社会技能培训、教学、技能竞赛、企业实践、参与课题研究、指导竞赛等。但不同阶段的教师在实践性知识的获取策略上有各自的侧重点,图2列出了不同阶段教师在实践性知识生成上主要侧重的策略。

图2 不同阶段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策略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三个阶段:新手型教师、成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学实践反思对于每一阶段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都非常重要,对于新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主要侧重于师徒结对及社会技能培训,成熟教师主要侧重教学竞赛及企业实践,专家型教师主要侧重于参与课题研究及指导竞赛。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策略虽有不同侧重,但是这些策略在教师发展的整个阶段均可采用。

(一)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策略

本研究发现,教学实践反思是每个阶段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重要策略。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16]。叶澜曾说过一句在教育界耳熟能详的话,“写一辈子教案,你可能只是一位教书匠,而写三年反思,你就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大量研究也表明,教师高水平的课后反思能力是教师从新手教师到成熟型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提升的关键变量。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反思对于中职教师实践性知识每个阶段的发展都非常关键。 Z学校的W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成熟型教师,在对她的访谈中了解到,她在教学中经常撰写教学反思,随时记录教学中的一些灵感和思想,直接促进了她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知识,需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被重新建构与修正[17]。中职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其实践性知识才能得到螺旋式的上升,中职教师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撰写课程教学的精彩之处、不足之处及教学关键事件。

(二)中职学校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策略

新手教师刚从事教师职业,懂得一些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在真实课堂情景中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本研究中有2名新入职的新手教师,在对他们进行长期观察和访谈中发现,其实践性知识主要来自老教师传授的经验及参加职业资格技能考试。

1.师徒结对

本研究表明,在新手教师专业发展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师徒实践共同体,师徒实践共同体主要由老教师和新教师组成,新教师跟着老教师一起上课、一起管理班级、一起参加班级活动、一起批改作业等,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可将实践教学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新教师。Z学校多名教师在访谈中均表示对于自己的师傅传授的经验仍记忆犹新,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会给新教师极强的感染力,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新手教师能够获取到实用的实践性知识,师徒实践性知识的转化见图3。

老教师传递给新手教师的都是一线教学中比较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识和技巧,新手教师在真实场景中获得的实践性知识经过自身的修正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新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向成熟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成长,又可以以师傅的身份,指导下一轮新手教师的成长。

图3 师徒实践性知识的转化

2.社会技能培训

教师的职业资格能力是中职教师有别于普通中学教师的特色之一,Z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资格。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否则可能取消上岗资格。课题合作的10位教师全都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且在工作期间,都在攻读硕士学位,其中6位老师已经取得学历证书。

中职学校的新手教师通过参加社会技能培训,考取相关的证书,如程序员、会计师、钳工及电工等。在这一培训和考试过程中,新手教师对于专业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在短期内可积累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三)中职学校成熟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策略

成熟型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能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本研究中有4名教师是成熟型教师,在对其访谈中了解到,这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主要侧重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和深入企业进行实践。

1.教学竞赛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最能体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丰富程度,Z学校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总是举行各种各样的教师教学竞赛,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里的教学比赛。其中W老师多次在学校及市里的教学竞赛中获奖,在访谈中她认为通过教学竞赛,可以听取同事和专家的指导,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的恰当选择。她认为,每经历一次教学竞赛,都会积累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学能力都会上一个台阶。在教学竞赛中,教师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撰写教学设计方案,并不断进行演练,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复琢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理论知识集中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已有的实践性知识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2.企业实践

身为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课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专业技能。教师应该随时保持对专业领域前沿技术知识、先进生产设备的了解,并将其引入教学。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实践,了解企业需求,这样在教授相关的专业技能及操作注意事项时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Z学校多年来都在积极探索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教师进企业实践在该校主要有三种形式:学校在假期组织教师进行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生产流程、车间工艺流程等;成熟型教师每年进行1~2个月的企业实践;采取将教师到企业实践与学生到企业实习结合起来的方式,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Z学校教师都非常珍惜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中职学校教师在企业实践可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了解专业的社会最新需求,理论知识得到深化,教师实践知识得到了提升。

(四)中职学校专家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策略

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具有优良的知识结构、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问题、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及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18]。在对Z学校专家型教师的课堂观察和访谈中发现,专家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进一步提升,主要通过行动研究和指导竞赛这两种策略。

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中职教师在真实的实训教学或课堂教学场景中,以行动研究理念为指导,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开拓了教师研究思路,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激发了教师对于职业教育理念和行业动态的主动探索。这种在日常教学中获得的能力,更容易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最终提升中职学校教师实践性知识。Z学校的W老师一直参与课题研究,其撰写的教学论文和视频课例都获得了各种奖项,其本人也成为区学科带头人。中职学校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模式及流程见图4。

图4中给出了中职学校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时参考的模式及流程,教师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可与同事及同行专家组建研究共同体,探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同行专家及优秀教师的指导建议。在研究共同体中通过分享交流,教师将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素养,理论又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从而达成专家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升[19]。

图4 行动研究的模式及流程

2.指导竞赛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各种技能比赛证书在就业时会增加竞争力,专家型教师在知识和技能上都能胜任辅导学生竞赛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辅导各种技能比赛的过程中,搜集相关素材和规范标准,系统掌握相关技能比赛的操作要领,积累大量相关经验,成长为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Z学校的骨干教师W教师一直参与辅导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她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她认为通过指导竞赛有助于教师自身实践性知识的提升,她还会将指导比赛的经验及相关技能融入日常教学。

图5 指导竞赛生成实践性知识过程

图5所示的是中职学校教师通过指导竞赛生成实践性知识的过程,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先观摩历年获奖作品,整理相关的知识点和技巧,然后精心指导学生各项技能操作,在反复操作中不断完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积累知识和经验,其实践性知识得到完善。

参 考 文 献

[1]田华银.高校教师实践性知识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37-38.

[2]Elbaz,F.. Teaching Thinking: A Study of Practical Knowledge [Z]. London: Croom Helm, 1983.

[3][7][11]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Connelly, F. M, Clandinin, D. J. & He, Minfang. Teachers’ 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o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andscape[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997,13(7).

[5]朱宁波,张丽.国内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6-68.

[6]邓友超.论实践推理与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11.

[8][17]何美丽.全日制教育硕士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9]陈晶.教师实践知识的反思与提升―对一位年轻语文教师的个案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0][14][15]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论:中日比较研究[Z].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12]任萧.中学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个案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4.

[13]郭靖.高职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16][18]张大均,郭成.教学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9]王彩霞.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提升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4(4):44-49.

A Case Study on the Composition and Generating Strategy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Liu Guangran, Wang Caixia, Li Haiping

Abstract Practical knowled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ers’ knowledg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for two semesters in z vocational school, the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of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mainly constituted by self-knowledge, strategic knowledge, situat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interpersonal knowled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tactics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generation for different stage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e novice teachers should obtain practical knowledge by Master-apprentice connection and social skills training.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mature teachers to gain practical knowledge by teaching competition and enterprise practice. The expert teacher could promote practical knowledge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and guiding students in the competition; meanwhile,it is very key for teacher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o generate practical knowledge by teaching reflec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teaching practice reflection; action research; generation strategy

Author Liu Guangran, professor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Wang Caixi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Li Haiping, master stud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篇: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