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有效教学” 解密为“学”所“困”

时间:2022-10-13 03:25:26

关注“有效教学” 解密为“学”所“困”

【摘 要】结合高中历史教学来说,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当前一线教学开启了如火如荼的新课标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我们不可忽视的是班级中比较容易忽略的风景,怎样让这些经常被我们忽略的风景暗香浮动?我所说的这些容易被忽略的风景就是学习困难生,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所以开展科学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有助于学困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转化学习方式。本文从四个方面开展论述:立根源于练习反馈中;激励灵活加以运用;明晰训练价值性;教无定法“悟”新知。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困生;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思考与探索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思考

对于普遍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不少高中学生都是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学习重压之下,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陈旧,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始终没有兴趣,仅仅通过死记硬背等方式来加以学习巩固知识点,久而久之,班级中就会出现一波学习困难生,这些学生在恶性循环中学习很吃力、学习态度很被动、学习方法很死板……教师一个人的精力又是比较有限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久而久之,这些学习困难生就容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些学习困难生的共同特点在于:一是学习态度比较被动,学生没有充分从内心激发自己对于历史学科的热爱,仅仅是从应付考试、应对学科的角度加以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很被动,学生基本上是结合教师课堂上所规定的要求进行死记硬背,没有χ识点进行及时的总结、温习,所以也就无法得到提升了;三是学生的学习信心下滑。作为学习困难生,长期得到不教师的认可,长期取得不了长足的进步,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自信心的下滑,甚至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出现自我放弃的想法。

二、高中教学中不可忽视学困生的存在

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注意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任务,然而针对学习困难生来说,我们的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己经有了一些重要共识,其中之一便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日前,我国青少年(中小学甚至大学)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的人数比重己经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大困扰。学习困难问题己成为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领域专家学者都关注的问题。己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习困难生学习困难的一些原因和规律。但由于学习困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理论界至今就连学习困难的定义还在争论之中。可见,有关学习困难生的研究有着宽阔的研究前景。而从教育实践来看,这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实践和理论上对学习困难生进行深入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如何转化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困生状况

结合上述背景,我深深体会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习困难生的存在,从根本上引导学习困难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领悟科学的学习策略。以下是关于引导高中历史学习困难生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一)立根源于练习反馈中

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是否自动化、学习策略的使用是否熟练,是学习策略持续有效和迁移的重要条件。为此,提供足够的策略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就十分必要。此外,反馈也是加速学习迁移的条件之一。提供学习者学习成功的反馈,可促使学习者认识到策略运用的有效性,并增加其运用的自觉性;提供学习者学习失败的反馈,可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使用策略的缺陷,有利于及时的矫正。

比如在教学“古代诗歌”的相关内容时,我就引用了杜甫的诗歌作为开场:“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家对杜甫的印象是怎样的?”随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印象来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印象中杜甫总是很清贫,写的诗歌大部分都是表达了当前社会里的一些贫苦大众。”“杜甫一生潦倒,虽然有才华,大概与他成长的换几个有关吧。”随后我幽默的回答学生:“能让一个终日潦倒、伤春悲秋的人写出赞叹当前社会的诗歌来是不是很不简单呀?但是在这首诗中杜甫确实做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诗人亲眼所见了当时的开元盛世。”通过这样的开场,学生对于隋唐时期的相关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打开了自身的思维,将历史时代背景下的人文环境与经济、社会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不仅仅在学科上做到了渗透,在理解上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二)激励灵活加以运用

鼓励学习困难生在各种新情境中练习、运用学过的策略,并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与机会,激励他们的运用。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我一般来说会在课堂上呈现一些相关的习题和作业,从多个角度观察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会适合不同的教学情境,我为每一个学习困难生总结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激励他们结合现有的条件和机会,潜心参与历史学习。

在活动课“秦始皇的功过的辩论”这一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以及对合作学习法下的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辩论赛中,我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专门讲述秦始皇的功,另一组学生专门讲述秦始皇的过,并且要求学生从多种角度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这时候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两个小组精彩的相互辩论中,学生们对于秦始皇这位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有了更多的全面的理解,作为千古一帝,他统一了货币,修建了长城,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是同时作为封建君王,他也有他暴君的一面。

(三)明晰训练价值性

策略训练的研究表明,仅让学习困难生记住思维策略的有关条文,并不能改进他们的学习。只有当他们有改进自己学习的强烈要求,并明确地意识到训练的有效性,外在指导的策略才会内化为其自己的策略,他们才会倾向于经常使用学到的策略,迁移才可能发生。因此在训练过程中,经常引导学习困难生评价训练的有效性,可促使他们明确地意识到训练的价值,增强运用策略的动机。

我通过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困生与优等生结对成小组,让学困生从优等生身上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学策略,学生小组之间还可以开展相互之间的评价。

(四)教无定法“悟”新知

策略教学不可能穷尽所有策略,因此策略教学的一个重

(下转第60页)(上接第53页)

要目的,就是使学习困难生在策略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什么是策略、策略运用的有效性,能有意识地去发现策略、总结策略,从而生成自己的新策略。学习困难生自己能生成新策略也就标志着他们真正地“学会了学习”。

在讲解“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时,我制作了微课课件,学生可以结合我的多媒体课件,进行预先的学习以及课后的巩固,我通过课件制作的材料向学生展示了半坡和河姆渡人的耕具,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原始居民的农耕状况。学困生还可以通过课余的巩固理解,让自己领悟新的知识点,所谓温故知新,也就是这个道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不能忽视这些学习困难生的存在,教师也只有不断挖掘学习困难生的潜力,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粗恶习策略,才能从根源上转化学习困难生,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版

[2]王晓春.高中历史学习困难生的引导与转化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3期

[3]毕娟.历史教学中的困难学生转化策略研究[J].中学历史,2015年1期

[4]杨国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10期

上一篇:浅析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中的应用 下一篇:全球新能源车企概况和中国的战略规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