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铁山水彩风景画色彩美

时间:2022-10-13 02:59:01

浅析黄铁山水彩风景画色彩美

摘要:黄铁山,1939年3月17日出生。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人,从15岁开始接触水彩画,便深深被舶来的水彩画魅力所吸引而一发不可收拾。至今60年的水彩风景画探索中,创作了大量很有魅力的艺术作品,并影响甚大。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大美”艺术个性,尤其色彩体现了清晰秀丽、浑厚大气至刚至大的大美意境。

关键词:黄铁山 水彩 风景画

黄铁山水彩风景画作品不仅仅体现色彩美,同时还让人感受到大意盎然的意境美。浙江大学教授读他的作品时,在《石破天惊》写道:“技进乎道,追求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清新秀美的阴柔之美。”广州美院教授谭天在《水彩与光影的理想》正谈到:“无论是迷蒙浩淼、神奇秀美、浓烟喧闹、幽静深远.......黄铁山成功的证明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在作品中感受到不同形式的美和意境。而传达这些美离不开色彩所烘托的氛围。这种色彩美是大意盎然的,具体体现在清晰秀丽的绿色美、浑厚大气的灰色优美和至刚至大的蓝色壮美。

黄铁山水彩风景画中有很多部分题材是有关江南的风景,而他在表达江南的风景时也凸显了许多个性的表达,尤其是对江南绿色的个性表达,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许多画家都为其绿色感叹不已,叹其绿色的运用如此自然、融洽,能充分体现江南景的清晰秀美、故乡的亲、意境的美并相得益彰。邹正洪教授曾在“画笔画境,天人合一”—黄铁山水彩画《开春》分析中谈到其绿色运用之自然、传递着生命力量的延续。同时也感染了许多学者的效仿与追随,刘永健教授就是追随者之一。笔下通过以下三点来论述黄铁山对江南风景的绿色秀美的个性

首先,沉稳的绿色极具生命力给人希望。人们一提起绿色就会联想到生命和环保意识,古代中国人文气息也反应着崇尚自然、呼唤绿色、返朴归真、真爱生命的主题,也是现代提倡的主题。而在黄铁山江南题材的风景画中也是以独特的个性体现了这样的主题。《开春》体现出表自然的和谐谐美,那一抹轻快的绿,那一抹耀眼的“绿”、畅快的“绿”、醉人心神的“绿”,牢牢牵住人们的视线。像似王安石所追求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情画意之场景。这正是草染新绿、远山含黛、枝绽青芽。绿,在此成了一种诗意的个性意境,沉积着生命的哲学的大底蕴。

其次,轻盈而又厚实,虚实有序,统一而不单一的绿色个性。作为从事水彩画学习和研究的人都知道,绿色在水彩画中的把握是最难拿捏的,要么就是轻而无力,不能充分体现对象体量关系,要么就堆成一团,没有虚实前后的关系。那要做到整体统一而不单一,要有层次变化更加的难。从这一点不仅体现了黄铁山有稳固的绘画基础也体现出他对绿色的拿捏有着深厚见解和方法。如《花岩溪》中的绿色来看:前、中、后三个景绿色是有所不同的。前景的绿色是表现水面中倒影的树林,在绿色系中属于灰色的绿,离岸越近的绿色越显实,反之则越虚,为其整体左右变化略少,体现了前景的空间。中景的绿色属于整张画的亮点,看似轻松、简易的几笔薄薄的亮绿色却不缺乏细节,让人寻味;同样有着深浅亮的层次的绿色变化。后景的绿色显得沉稳又厚实可又透气,极为精彩在于后景中大部分深绿和暗绿中留出的一笔亮绿的小路,使得绿色系中层次变化丰富,形成了亮绿中包着暗绿,暗绿中有亮绿,灰绿中也有亮有暗、、、、、、这些绿色相辅相成,各自绽放异彩,实为妙不可言。

再看《沂蒙春水》中的绿色,与《花岩溪》做比较可以发现,由于各自表现的主体有所变动,在绿色的运用上也有了明显的变换,这幅以偏黄的暖绿色为主,以表现春意怏然的春景但也能找出轻盈而又厚实,虚实有序,统一而不单一的绿色个性。从画面上看:同样是三段式有前景的水面、中景的草地、远景的树林。前景的绿色受水面反射天空蓝色的影响,绿色略偏蓝。

在黄铁山的作品中存在着浑厚大气的灰色美。在浙江大学教授杜高杰评论黄铁山作品中讲到“简练含蓄、浑厚大气”。他认为有一种浑厚大气的大美意境。而这种大美的意境离不开色彩的营造,尤其是灰色美,发挥到了极致。

灰色是指集中纯色所调和的复色,对于每个画家来说,复色的掌握控制是必修的研究。甚至是对于不同牌的水彩颜料的试用研究。因为它是变化最多的色系,无论是从明度还是纯度及饱和度,需要大量是累计经验才可以获得。在黄铁山的作品中,灰色调和的运用是必不可缺的。而在他调和的灰色系极其微妙,非常之美。

从《加拿大写生之三》和《婺源写生之三》中两幅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品的灰色运用非常之熟练而不失大气美。不仅在画面形成整体的灰色统一,而且使画面产生了安详、宁静的氛围优美的效果。

这些灰色的把握和运用体现了黄铁山水彩风景画的色彩个性,同时表达了浑厚大气之美,甚至有着跟多意想不到的意境。在欣赏2007年作品《东海岸》时,令人很惊讶的是运用了大量的纯度很高的蓝色画水面,真让人出乎意料。然则通过对黄铁山的采访才得知,那是对自然的直接感受,是本能的心情抒写。他认为:那是对东海岸海景的第一感受。这样的色调的运用充分体现出至刚至大的蓝色壮美。

蓝色并不是所有的画家都喜欢并加以熟练的运用的。伦勃朗就习惯性使用红红、黄、赭石等,但并不用蓝色,在他的调色盘中缺蓝色。黄铁山的颜色盘中和莫奈的有些相似。黄铁山比较喜欢用蓝色,也善于用蓝色。这通过许多作品都可以找到例证。而莫奈是极其喜欢蓝色。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色彩个性,并抒写着各自对色彩美的理解。蓝色会给人们联想到永恒的象征意,纯净的蓝色是一种美丽、理智、安详等、永恒的深远意义在作品中显现出来。大海的海南百川的至刚至大的胸怀和气势通过纯蓝色来抒写。红与蓝的对比视乎在强调着海博大的胸怀,它在讲诉着一种故事。这样冷暖的强烈对比增添了氛围。天空的淡蓝色也同样与海的深蓝拉开强烈的对比。这样是视觉享受给人们带来寂静、安详的沉思。有人或许认为这样的色彩过于主观,而笔下认为这是黄铁山对海的直接感受的抒写。这样理解色彩的出来只有在黄铁山“大美”艺术个性中体现。

黄铁山色彩是大意盎然的大美,不仅仅体现在清晰秀丽的绿色美、浑厚大气的灰色优美和至刚至大的蓝色壮美,还有更多微妙的色彩美。

参考文献:

[1]黄铁山 关于中国水彩画的思考杂记[J].美术,2006,(2)

[2]黄铁山 艺术家创作观念谈 [J].西北美术 2003,(4)

上一篇:义乌市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动漫创意人才培养模... 下一篇:基于高职电气类专业工厂供电课程改革与实践